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筱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5篇牡丹亭
  • 5篇《牡丹亭》
  • 4篇女性
  • 4篇明清
  • 3篇杂剧
  • 3篇女性阅读
  • 3篇戏曲
  • 3篇明清时期
  • 2篇元杂剧
  • 2篇评点
  • 2篇文学
  • 2篇观赏
  • 2篇观赏性
  • 1篇电影
  • 1篇读者群
  • 1篇赌博
  • 1篇杜丽娘
  • 1篇学术成就
  • 1篇研究课
  • 1篇研究课程

机构

  • 6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张筱梅
  • 1篇李昌集

传媒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艺术百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天府新论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07
  • 2篇2002
  • 2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戏曲电影与戏曲的发展被引量:1
2007年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独特类型,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电影成为戏曲新的传播媒介,作为信息载体保存下戏曲表演声像资料,并影响到了传统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和舞台道具等各个方面。
张筱梅
关键词:戏曲电影传播媒介表演体系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张筱梅
关键词:《牡丹亭》理想婚姻
元杂剧中的游戏习俗被引量:2
2002年
元杂剧作为时代的产物,本身就是当时广大民众游戏娱乐的重要形式,因为它孕育于当时的文化土壤之中,吸收了当时广泛存在的民俗因素,所以,从其中蕴含的游戏习俗,我们可以了解古时生活的部分真相。
张筱梅
关键词:元杂剧节日风俗
论清代的写心杂剧被引量:3
2001年
清代许多作家用杂剧的创作来抒写自我内心情感,这类作品可称之为写心杂剧,其主要的写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剧中人代言,一种是以自我入剧,直接抒情,廖燕的《柴舟别集》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作品。这种剧作的产生和元明大量的文人剧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清代杂剧作家独特的杂剧观念的产物。他们不是将杂剧作为一种戏剧的形式,而是将它看作写心、抒情、立传的文体,从而加重了案头化的倾向。
张筱梅
关键词:清代文人剧
论明刊本《西厢记》中的莺莺像被引量:1
2012年
明刊插图本《西厢记》附有崔莺莺画像约20种,这些画像的作者大都题为陈居中、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根据画史文献,这些画家的确都曾绘制过莺莺像,但明刊插图多为冒名仿作。从文学人物到人物图像,画家们根据文本,结合自身情感需求与时代审美风尚,对崔莺莺进行了重塑,而这些图像在构图与人物造型等方面也凸显了供读者观看的视觉特点,观赏性日趋增强。
张筱梅
关键词:《西厢记》观赏性
戏曲的图像传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被引量:6
2007年
目前,中国古代戏曲的传播正日益引起戏曲研究者的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任何文学艺术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功能,都是在传播中实现的,没有传播,便没有“文学史”。戏曲当然也是如此。当代的戏曲研究,经历了热衷于戏曲文本的阐释到重视场上形态的学术转变,但至今对戏曲的场上和文本的并行传播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对戏曲的文本传播虽有所论,但真正传播学意义上的研究似乎极少甚至没有。而在戏曲的文本及其传播方式的研究中,“图像传播”更是一个迄今少人问津的课题。
李昌集张筱梅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文本传播社会功能文学艺术戏曲研究
论明清戏曲舞台上的潘金莲被引量:1
2012年
潘金莲是古代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淫妇"形象,明清时期的戏曲对这个人物不断进行重塑。沈王景的《义侠记》使她成为明清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清代花部戏曲中有关潘金莲的剧目大量涌现。这些文本对潘金莲的塑造并不精彩,甚至只是以乡野村妇的面目出现。但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潘金莲却极其成功,演员依靠出色的演技塑造了精彩的舞台形象,其看点主要来自于男性观众对女性美与旦角演员色相的欣赏。
张筱梅
关键词:潘金莲明清戏曲舞台观赏性
杜丽娘“写真”与女性的自我呈现被引量:1
2007年
写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类别,在不具备摄影技术的时代,写真能对人物进行传神写照,具有个性呈现的功能,特别是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来说,写真是她们自我呈现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而在古代的很多戏曲作品中,写真传情成为剧情构建的重要环节,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真》一出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女性通过自我写真以呈现自我的努力。剧中的杜丽娘对爱情渴望是正常合理的人性要求,她在追寻爱情中表现了苦闷和焦虑,反映出一个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杜丽娘的对镜顾影、对镜写真的过程,是她企图用容貌和躯体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过程,这副自画像反映了闺阁少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写肖像行为背后的微妙心理获得了后代很多《牡丹亭》的女性读者的理解和共鸣,那些具有浪漫情怀的青春女子都曾关注过剧中杜丽娘的自画像,甚至有人还刻意模仿,为自己在人世留下一副写真。
张筱梅
关键词:写真女性自我呈现
论才女读者群对《牡丹亭》的接受被引量:4
2007年
《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闺阁读者的对《牡丹亭》的阅读行为,带有浓郁的感情"卷入"色彩;闺阁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充满了独特的女性"重情"意识。《牡丹亭》的闺阁传播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伦理规范中闺阁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欲望。
张筱梅
关键词:《牡丹亭》女性阅读
孔尚任的读者意识与《桃花扇》的小众传播
2013年
《桃花扇》传奇在康熙时期主要是在文人士大夫这个小众群体传播,其传播方式为传抄与家班的私人化演出,并不具备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孔尚任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对剧作的受众有过预设,《桃花扇》主要是写给文人士大夫看的,所以在写作中,他广泛征求文人意见而三易其稿。读者意识还影响到了剧本的情节构筑、人物安排、思想内涵等方面。
张筱梅
关键词:《桃花扇》小众传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