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薇

作品数:53 被引量:883H指数:17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沈阳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污染
  • 18篇蚯蚓
  • 15篇生物标记
  • 15篇细胞
  • 15篇细胞色素
  • 13篇生物标记物
  • 13篇标记物
  • 12篇细胞色素P4...
  • 12篇抗氧化
  • 11篇氧化酶
  • 11篇抗氧化酶
  • 8篇生态毒性
  • 7篇植物
  • 6篇污染土
  • 6篇污染土壤
  • 5篇生态毒理
  • 5篇土壤
  • 5篇土壤污染
  • 5篇污水
  • 5篇污水灌溉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沈阳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集美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澳大利亚迪肯...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53篇张薇
  • 34篇宋玉芳
  • 20篇孙铁珩
  • 16篇刘淼
  • 15篇宋雪英
  • 14篇周启星
  • 7篇李昕馨
  • 7篇胡远满
  • 6篇陈朗
  • 5篇吉普辉
  • 5篇刘鸣达
  • 5篇常禹
  • 4篇杨晓霞
  • 3篇布仁仓
  • 3篇郑森林
  • 3篇杨丹
  • 3篇王磊
  • 2篇张文广
  • 2篇曹秀凤
  • 2篇宋立超

传媒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生态学杂志
  • 6篇环境科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四届中国青...
  • 1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足迹法是一种定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选用生态足迹和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实际土地需求法”,结合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地区1982到200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龙葵(Solanum nigrum L.)野外场地规模Cd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被引量:31
2014年
镉(Cd)是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技术,具有传统土壤治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也是现今国际环境修复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本研究以龙葵为修复植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场地规模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预试验和试验研究。对修复前、后土壤Cd含量分析表明,土壤表层和亚表层Cd的去除作用明显。预试验和重复试验中,土壤表层Cd的平均减少率为6.3%和16.8%,亚表层各层Cd的减少幅度分别为50.6%和49.5%(20~40 cm)、73.5%和53.9%(40~60 cm)、80.7%或未检出(60~80 cm)。2组数据表明,在农田土壤条件下,龙葵植株可产生较大的生物量,从而提高对Cd的积累与运移能力;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可实现轻、中度Cd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殷永超吉普辉宋雪英张薇董欣欣曹秀凤宋玉芳
关键词: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去除率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低浓度菲、芘胁迫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菲、芘单一胁迫浓度为1mgkg-1时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显著诱导;4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表明低浓度菲、芘单一胁迫对植物代谢解毒系统产生损伤;而菲、芘复合1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说明菲、芘复合胁迫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土壤中菲、芘单一胁迫未引起SOD酶活性的明显改变,复合胁迫下SOD酶活性出现微弱下降;菲、芘单一胁迫对CAT和POD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CAT产生抑制作用,而POD酶活性并未对菲、芘复合产生增强毒性响应。研究从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两方面,为土壤低浓度PAHs污染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宋玉芳李昕馨张薇David FreestoneM.Leigh Ackland陈朗吉普辉杨晓霞
关键词:土壤植物抗氧化酶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被引量:76
2008年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 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文广张薇
关键词:生态足迹能值分析理论
基于RS和GIS的松潘县景观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基于四期遥感影像对松潘县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除采用了传统的景观指数方法外,引入Kappa系数对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潘县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自然斑块仍为景观的基质。根据Kappa系数计算结果,景观的数量、位置和综合变化均在10%以下,但在三个时期内变化情况不同。
刘淼胡远满布仁仓吴志军薛杨邱素芬张薇
关键词:遥感景观变化景观指数
焦化厂区地肤根际芘降解细菌筛选和促生潜力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强化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原位植物-微生物修复的应用,提供具有降解多环芳烃功能的植物促生菌,分别以芘和1-氨基环丙烷-1-脱氨酶(ACC脱氨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采用富集培养法对某焦化厂优势植物地肤根际土壤中的功能菌株进行分离。研究分离的菌株对芘的降解能力和对植物的促生特性;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芘为碳源,研究菌株对地肤种子发芽率和根长的影响。多次富集后,得到7株菌,经鉴定命名为考克氏菌KSB1、芽孢杆菌KSB2、类香味菌KSB3、沙雷菌KSB4、副球菌KSB5、松鼠葡萄球菌KSB6、芽孢杆菌KSB7。经过14 d的降解实验,菌株KSB1、KSB2、KSB4、KSB5和KSB7均可降解约58%以上的芘。菌株KSB2、KSB4和KSB7的ACC脱氨酶活性大于3.5 Mα-KB·mg^(-1)·h^(-1)。在种子萌发实验中,菌株KSB2、KSB4和KSB7均可显著提高芘胁迫下(芘浓度10~25 mg·L^(-1))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其中KSB7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对地肤发芽率和芽长分别提高了56.76%和88.9%,表明菌株KSB7在焦化厂污染土壤的地肤-微生物联合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宋立超张薇钮旭光李瑞曹阳赵浩宇周立炀
关键词:根际促生菌地肤降解
土壤低剂量荧蒽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被引量:14
2007年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120、240、480和960μg kg-1)污染胁迫对蚯蚓(Eiseniafetida)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内脏中各生化酶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P450含量、SOD和POD活性比较敏感;而GST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荧蒽的暴露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低剂量污染物暴露的时间效应较剂量效应更有指示作用,并且生物体内各生化酶系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土壤污染生态毒性诊断时,选择多时段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诊断,对污染暴露指示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张薇宋玉芳孙铁珩李昕馨刘淼陈朗
关键词:蚯蚓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转移酶生物标记物
加强公共环境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2011年
从大学生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历史重任出发,论述了加强高校公共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加强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杨丹刘鸣达张玉龙张薇
关键词:高校非环境专业
焦化厂地肤根内解芘细菌的筛选及促生潜力被引量:4
2019年
从多环芳烃耐受植物根内分离具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并研究其促生特性,为内生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提供基础.以长期受多环芳烃污染的焦化厂区生长的地肤为材料,从其根内分离出以芘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内生细菌8株.通过芘降解试验,筛选得到3株高效芘降解内生细菌KSE4、KSE7和KSE8,经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菌属.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3株菌在芘胁迫下产ACC脱氨酶的能力和对地肤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芘浓度(0~15 mg·L-1)的升高,ACC脱氨酶活性降低,其中KSE7的效果最好,在芘浓度为15 mg·L-1时,地肤发芽率和芽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4.8%和61.1%,在地肤-微生物修复焦化厂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曹阳宋立超钮旭光张薇刘新政吴珊李思楠李海燕
关键词:ACC脱氨酶地肤多环芳烃
蚯蚓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土壤中芘或苯并[a]芘的响应被引量:2
2017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人工污染草甸棕壤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不同环境浓度芘或苯并[a]芘(添加量分别为0.12、0.24、0.48、0.96 mg·kg^(-1))污染的土壤中14 d后,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s)酶系,如CYPs总量、CYP1A1及CYP2C9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芘或苯并[a]芘暴露导致蚯蚓CYPs总量、CYP1A1及CYP2C9活性的变化不同.其中,CYPs总量与CYP1A1活性对芘的响应趋势相似:试验3 d后,0.96 mg·kg^(-1)芘导致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水平;14 d后,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YP1A1活性对芘的响应更为敏感.CYPs总量与CYP2C9活性对苯并[a]芘的响应趋势相似:暴露初期,苯并[a]芘最高暴露剂量(0.96 mg·kg^(-1))导致二者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试验结束后,苯并[a]芘最低暴露剂量(0.12 mg·kg^(-1))导致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水平,最高剂量暴露导致二者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YP2C9活性对苯并[a]芘的响应更为敏感.因此,推断CYPs亚酶对污染物的响应具有选择性且亚酶的响应敏感度高于CYPs总量.将CYPs总量与CYP1A1活性结合,或与CYP2C9活性结合分别诊断土壤芘污染或并[a]芘污染,较为准确有效.
杨晓霞杨晓霞张薇龚久平宋玉芳张雪梅柴勇
关键词:CYPSCYP1A2CYP2C9苯并[A]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