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云
- 作品数:84 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 MAGE-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4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以及20例胃慢性炎症组织中的MAGE-3基因进行检测,随机选取RT-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40例胃癌组织中,MAGE-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67.5%(27/40),明显高于在相应的癌旁组织15%(6/40)及胃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0%(2/20)。DNA测序证实RT-PCR产物确为MAGE-3基因的目的片段。胃癌组织中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关,而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无关。结论:MAGE-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可望将其编码的蛋白作为靶分子应用于胃癌的免疫治疗。
- 何宋兵汪良吴雨岗陈彦孙康张雁云
- 关键词:胃肿瘤
- 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中的作用及抗黏附干预调节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DC浸润及体外成熟与功能的干预调节。方法(1)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双染与图像分析,观察P-选择素及CD1a^+ CD80^+DC在肾组织表达和分布变化。(2)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DC,并于成熟过程中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分子表达;RT-PCR检测细胞NF-kB P50、P65 mRNA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T细胞刺激能力;以及ELISA测定MLR上清液IL-12 p70分泌含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大鼠从第1天起,随着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的小管间质表达,CD1a^+CD80^+DC以肾间质为主浸润;至第7天P-选择素上调且CD1a^+ CD80^+DC显著聚集,两者明显相关且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经PsL-EGFmAb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下调,CD1a^+CD80^+DC浸润减少,且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减轻。(2)经TNF-α刺激炎性状态下,培养人DC成熟过程中基本不表达或低表达P-选择素,但持续高表达与P-选择素同属C型凝集素的DC-SIGN。经PsL-EGFmAb处理后,可明显抑制DC-SIGN及细胞内NF-kB基因表达,并相应抑制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IL-12分泌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DC也是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启动因素,针对P-选择素功能域的单抗对其浸润具抑制作用。此外,该单抗对人DC成熟与功能有调节效应,提示与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及黏附受体的DC-SIGN有关,并可能通过影响NF-kB途径起作用。
- 周同孙桂芝李晓张玉梅吴开胤张雁云张冬青陈楠
- 关键词:树突细胞
- 痤疮丙酸杆菌介导的小鼠肝脏肉芽肿疾病模型建立及机制探究
- 2006年
- 目的建立小鼠肝脏肉芽肿模型及探讨其机制。方法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经尾静脉注射给C57BL/6J(B6)小鼠。在注射前、注射后1、6 h及1、2、3、5、7 d分别检测外周血F4/80^-B220^- CD11c^+细胞含量及ALT(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并作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而将外周血分离出来的F4/80^-B220^-CD11c^+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给同种正常小鼠,建立过继转移模型,观察其ALT水平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注射P.acnes的小鼠外周血F4/80^-B220^-cD11c^+细胞含量及ALT水平明显升高,病理学观察显示肝脏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形成肉芽肿。F4/80^-B220^-CD11c^+细胞过继转移的小鼠ALT水平亦明显升高,肝脏病理切片发现有肉芽肿形成,与注射P.acnes的小鼠肝脏病理切片结果相一致。结论P.acnes能成功诱导建立小鼠肝脏肉芽肿模型,且P.acnes注射后升高的F4/80^-B220^-CD11c^+细胞是诱导形成肝肉芽肿的主要因素。
- 孙康汪良郝丽黄瑞张雁云
-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肝脏肉芽肿小鼠模型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增强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形态、表型及功能的变化,以及增强DC疫苗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趋化因子配体3(CCL3),分选得到B220- CDllc+细胞,经细胞因子培养诱导分化DC.在体外用含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转染D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转染后GM-CSF的水平.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表型分析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GM-CSF基因修饰前后DC的变化.反复冻融法制备胃癌可溶性抗原,将其与GM-CSF基因修饰的DC共同培养,制备DC疫苗,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NF-γ)的分泌情况.结果 CCL3注射后,外周血中B220- CD11c+细胞明显增加,48 h达到高峰[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3.88±1.10)%].AdGM-CSF转染后,培养液上清中GM-CSF浓度升高,当感染复数(MOI)为1:100时达到高峰[(130.00±12.61)pg/m1].经GM-CSF.基因修饰的DC在形态上更趋成熟,MHCⅡ类分子、CD80、CD86等细胞表型明显上调,具有更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荷载胃癌抗原的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MFC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并产生高水平的INF-γ[(1245.00±13.75)pg/ml].结论 GM-CSF转染DC后,能大量表达GM-CSF,DC形态及细胞表型更趋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GM-CSF基因修饰的DC在体外可诱导出针对靶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 何宋兵孙康汪良李德春张雁云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树突状细胞免疫
- CD8^+T细胞依赖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2006年
- 目的建立CD8^+T细胞依赖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小鼠模型。方法分别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相同,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HAs)不同的8~12周龄C3H.SW(H-2D^b,CD45.2^+)和B6/SJL(H-2D^b,CD45.1^+)雌性小鼠为供受体,从供体骨髓分离去除T细胞的骨髓细胞(T BM),与其脾脏和淋巴结来源的CD8^+T细胞混合,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致死剂量^(137)γ照射的受体鼠。观察移植后受体的体重、毛色、皮肤和生存率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FACS)和组织病理学进一步分析受鼠靶器官细胞浸润和损伤状况。结果移植后受体鼠出现体重明显减轻、毛发脱落、皮肤溃疡等表现,并在28d后出现死亡;FACS证实浸润受鼠骨髓、脾脏和肝脏的细胞主要为CD45.2^+的供鼠细胞,实验组中还有大量CD45.2^+CD8^+T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发现肝脏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皮肤结构破坏,组织坏死。结论成功建立了miHAs不匹配的异基因骨髓移植诱导的CD8^+ T细胞依赖的GVHD动物模型,该模型模拟了目前临床病人采用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配型方式,可为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发病机理及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工具。
- 丘凌何珊曹琦张雁云黄瑞
- 关键词:CD8^+TCELL
- 类风湿性关节炎T细胞抗IDO+DC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表达吲哚氨2,3-双加氧酶(IDO)的树突状细胞(IDO+DC)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患者T细胞拮抗IDO+DC介导的增殖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
- 朱玲巧张雁云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T细胞免疫抑制
- 文献传递
- B-31单克隆抗体C22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
- 史亚飞张凤春张雁云曾明智
-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MABC225
- 树突状细胞C型凝集素DC-SIGN在人肾炎组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被引量:4
- 2006年
- DC-SIGN(DC-specificICAM-grabbingnon-integrin,亦称CD209)属树突状细胞(DC)表面C型凝集素的膜蛋白。作为DC黏附及模式识别受体,其参与介导了DC的炎症组织迁移,识别捕获病原微生物,以及随后激活静息T细胞启动的免疫应答。为此观察了DC-SIGN及DC-SIGN+DC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以及DC-SIGN在炎性状态下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和损伤的关系。结果显示,DC-SIGN在正常肾组织基本不表达,而在肾炎早期即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表达上调,且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表达增强(P<0.01),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此外,DC-SIGN在经TNF-α刺激炎性状态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明显表达。进一步发现,DC-SIGN+DC在肾炎早期以肾间质为主分布聚集,也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明显增多(P<0.01),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P<0.01),也与DC-SIGN表达相关联(P<0.01)。另外,DC-SIGN+DC在肾小管间质分布数量与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P<0.05)。研究结果提示,DC-SIGN也是肾小管间质早期炎症的启动参与因素,其介导DC可能也参与了人肾炎肾小管间质的免疫损伤机制。
- 周同张玉梅李晓吴开胤邹杰顾巧丽张雁云张冬青陈楠
- 关键词:C型凝集素DC-SIGN树突状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间质病变
- 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亚群细胞周期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流式细胞仪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肿瘤干细胞相关SP亚群(side population,SP),并检测SP和非SP细胞周期。方法:MCF-7细胞悬液经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SP和非SP后,乙醇固定,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P细胞在MCF-7细胞中占4%,Verapamil阻断后比例减为0·5%。SP细胞中S/G2/M期细胞最低,仅占7·9%,而非SP细胞增殖期比例相对高,S/G2/M期细胞约占34·2%。未分选细胞中S/G2/M期细胞比例居中,为22·9%。结论: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含SP亚群,比例约为4%,且SP细胞多处于静止期,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性。
- 张玥张凤春张雁云
- 关键词:MCF-7细胞SP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
-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快速募集及其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在外周血中快速募集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B6小鼠尾静脉注射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分选出外周血B220^-CD11c^+细胞,以GM-CSF、IL-4及mTNF-α培养5~6天,检测其表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荷载肿瘤抗原的B220^-CD11c^+细胞,测定其诱导T细胞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注射P.acnes后小鼠外周血中出现了大量的B220^-CD11c^+细胞,经诱导可成为成熟DC.当荷载肿瘤抗原后,可致敏CD3+T细胞在与靶肿瘤细胞反应中产生高水平的INF-γ并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结论:注射P.acnes可以直接快速动员B220^-CD11c^+ DC前体细胞进入小鼠外周血,这些DC前体细胞可诱导强烈的体外杀伤肿瘤效应.
- 何宋兵汪良刘建华张学光张雁云
-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