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Q-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HPV16、18型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型感染 ,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技术检测 12 4例异常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 :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4 5例 ,其中FQ PCR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14例 (阳性率 31.1%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38例 ,HPV16、18型DNA阳性 2 6例 (6 8.4 %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30例 ,HPV16、18型DNA阳性 10例 (33.3% ) ;鳞状细胞癌 9例 ,HPV16、18型DNA阳性 8例 (88.9% )。组织学检查诊断CINⅠ级 6 7例 ,其中FQ PCR检测活检组织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 2 8例 (阳性率 4 1.8% ) ;CINⅡ 14例 ,HPV16、18型DNA阳性 9例 (6 4 .3% ) ;CINⅢ级 11例 ,HPV16、18型DNA阳性 8例 (72 .7% ) ;鳞状细胞癌 2 3例 ,HPV16、18型DNA阳性 17例 (73.9% )。细胞和活检组织两种标本检出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1.5 4 ,P >0 .0 5 )。结论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感染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 瞿文珍邹先进郑飞云詹丽飞胡燕彭英
- 关键词:FQ-PCR宫颈细胞涂片细胞学诊断
- 四川地区HPV亚型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初探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HPV不同亚型及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感染情况,评价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 226例宫颈病变患者(均有病理活检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23种亚型均为阳性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组相比较,低危型HPV构成比增加(P<0.01),高危型HPV构成比降低(P<0.05)。2宫颈湿疣组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HPV6、HPV11,其他4组主要为HPV42、HPV43。3高危型HPV感染前4位为HPV58、HPV16、HPV52、HPV18,宫颈炎组HPV16型的构成比(11.0%)低于CINⅡ(20.3%)和CINⅢ组(20.2%)(P<0.01),HPV58型的构成比(15.9%)低于CINⅡ组(21.4%)(P<0.05)。4宫颈湿疣组HPV多重感染率(68.8%)高于宫颈炎组(23.1%)、CINⅠ组(26.1%)、CINⅡ组(27.8%)、CINⅢ组(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4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HPV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各种宫颈病变中低危型主要为HPV42、HPV43,高危型主要为HPV58、HPV16、HPV52、HPV18,病毒的多重感染似乎并不是导致宫颈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
- 冯余宽彭英朱联牛晓宇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前病变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