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宇飞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端端
  • 1篇端端吻合
  • 1篇端吻合
  • 1篇修补术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入路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空肠
  • 1篇手术体会
  • 1篇手术中
  • 1篇手术中应用

机构

  • 5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5篇徐宇飞
  • 4篇黄河
  • 4篇季超
  • 4篇王梦桥
  • 3篇姚佐懿
  • 3篇余建贵
  • 1篇凌凯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制双腔引流管在腹部吻合手术中应用的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双腔引流管在腹部消化道吻合手术中预防冲洗引流的作用和优点。方法:用10号脑室引流管套入剪去短臂的T管制成双腔引流管,将其放置于667例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引流通畅,无放置引流管后引起的并发症,5例吻合口瘘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灌洗引流。经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瘘口在1个月内一期愈合。结论:在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应用双腔引流管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安全,有效,且双腔管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王梦桥余建贵姚佐懿黄河徐宇飞季超
circ-HIPK3通过调控miR-1207-5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调控微小RNA-1207-5p(miR-1207-5p)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CRC细胞系HCT166细胞,分别以pcDNA3.1-NC(空白组)与pcDNA3.1-circ-HIPK3(研究组)转染HCT166细胞48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以不做任何处理的HCT166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circ-HIPK3及miR-1207-5p mRNA表达,采用MTT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circ-HIPK3与miR-1207-5p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细胞增殖促进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中circ-HIPK3、miR-1207-5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circ-HIPK3上存在miR-1207-5p的结合位点。结论circ-HIPK3通过下调CRC中miR-1207-5p的相对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徐宇飞曾俊杰邓翰林
关键词:结直肠癌WNT/Β-CATENIN通路
经脐入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1例手术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共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王梦桥余建贵黄河徐宇飞季超姚佐懿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入路手术
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术中对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效果,及术中怎样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的140例(166例次)男性腹股沟斜疝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疝囊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方法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疝囊处理手术时间是指自疝囊开始分离至精索腹壁化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住院时间。结果疝囊剥离组中处理疝囊的时间与疝囊大小,疝囊长度,及疝囊与精索是否粘连有关。疝囊长度≤8 cm者,疝囊剥离平均时间(6.2±2.6)min;疝囊长度>8 cm者,疝囊剥离平均时间(24.6±9.8)min;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长度>8 cm者,行横断疝囊处理平均时间(9±4)min;而采用完全剥离方法处理疝囊平均时间(25±10)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复发,肠梗阻,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疝囊剥离和疝囊横断两种处理方法均安全有效。疝囊长度≤8 cm者,采用完全剥离处理疝囊的方法,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恢复快。疝囊长度>8 cm的患者,采用完全剥离疝囊处理方法与采用横断处理疝囊的方法比较,前者手术时间偏长,创伤更大,并发精索损伤概率更高;临床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情况合理选用。
王梦桥徐宇飞黄河凌凯季超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一种食管空肠重建的手术方式在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及D2淋巴结清扫后,腔镜下横断十二指肠,于上腹正中做5~7 cm小切口,经胃底或食管置入抵钉座,用自制圈套器经胃断端套入,在食管预切平面收紧套扎线,再环绕打结固定。在结扎线远端0.5 cm处横断食管,移去标本;食管空肠端端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0±28.6)min,出血量(80±17.5)ml。术后无反流,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套扎法固定食管抵钉座,食管空肠端端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简便、有效、安全,可作为一种新的选择开展应用。
王梦桥徐宇飞黄河季超余建贵姚佐懿
关键词:圈套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