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蒙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熊猫
  • 1篇情期
  • 1篇模态
  • 1篇化学通讯
  • 1篇发情
  • 1篇发情期
  • 1篇AILURO...
  • 1篇MELANO...

机构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保护大熊...

作者

  • 1篇张和民
  • 1篇张贵权
  • 1篇李德生
  • 1篇周小平
  • 1篇徐蒙
  • 1篇魏荣平
  • 1篇王智鹏
  • 1篇刘定震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发情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交互模态信号通讯被引量:7
2011年
对于集群繁殖的独栖型动物而言,使用能够传播较长距离的通讯信号,例如声音或者气味,对动物的配偶选择及其同步发情等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发出的咩叫声(bleat)和鸟叫声(chirp)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该物种的社群生活中,其使用听觉通讯的方式及其变化比以往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然而,过去利用这些声音信号进行的回放实验研究仅记录了有限时间内的几种行为,因而有关这些声音信号对接受者的行为尤其是通讯行为的影响了解甚少.本文的实验通过录音回放方法,给圈养成年大熊猫播放发情期异性同伴的咩叫声,然后观察并记录声音接受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听到发情期异性大熊猫的咩叫声时,处于发情期的雌雄大熊猫的嗅味标记行为频率均显著增加(雄性:P=0.001,df=7;雌性:P=0.01,df=9),而咩叫频率并无显著改变(雄性:P=0.300,df=7;雌性:P=0.293,df=9).这是首次在大熊猫中发现交互模态信号通讯现象,即借助化学通讯信号,做出对异性声音信号刺激的行为反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熊猫中声音信号与化学信号的关系,并显示上述两种方式的信号在维持大熊猫社群关系中可能是相互依赖的.
徐蒙王智鹏刘定震魏荣平张贵权张和民周小平李德生
关键词:AILUROPODAMELANOLEUCA大熊猫化学通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