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成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蜥蜴
  • 4篇胎生蜥蜴
  • 3篇环境温度
  • 2篇体温
  • 1篇血细胞
  • 1篇幼体
  • 1篇幼体特征
  • 1篇中华水韭
  • 1篇日平均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饲养
  • 1篇饲养条件
  • 1篇体温调节
  • 1篇人工饲养
  • 1篇人工饲养条件
  • 1篇细胞
  • 1篇丽斑麻蜥
  • 1篇麻蜥
  • 1篇交配

机构

  • 7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7篇扬成
  • 5篇赵文阁
  • 5篇刘鹏
  • 2篇林枢
  • 1篇高歌
  • 1篇刘保东
  • 1篇范玉玲
  • 1篇李小溪
  • 1篇牛超
  • 1篇徐丕林
  • 1篇檀龙颜

传媒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胎生蜥蜴在交配过程中,由于雄性咬住雌性的腹部而形成明显的交配痕.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对胎生蜥蜴雌性腹部的交配痕数量、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胎生蜥蜴的交配痕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腹部的后部,而左右两侧没有明显差异,交配痕的数量为17个(以24个居多),与雌性的头体长、腹长、体重正相关,而与尾长不相关.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形成机制、与交配次数、后代成活率之间的关系有待于深入研究.
范玉玲扬成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胎生蜥蜴
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体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体温的种内及种间变异,在人工饲养和繁殖条件下,每天分四个时间段对两种草蜥成体和幼体的体温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两种草蜥的日平均体温无论成体还是幼体,均无种间差异,但幼体体温显著高于成体体温。两种草蜥的头体长、体重、环境温度与日平均体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日体温的变化为单峰型曲线,10:00为一天中体温最高的时间,且两种蜥蜴的体温均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同域分布的两种草蜥体温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其体温变化。
牛超扬成高歌徐丕林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白条草蜥体温环境温度
捷蜥蜴新疆种群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被引量:6
2015年
以我国新疆地区分布的捷蜥蜴(Lacerta agilis)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月份采集成体,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2013年11—12月间,采用直接测量泄殖腔温度的方法研究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节律,分析体温与头体长、体重等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探讨环境温度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2℃室温条件下,捷蜥蜴两性间的日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节律;体温与头体长及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比环境温度高(0.89±0.16)℃;捷蜥蜴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kx+b与y=x两条直线相交,当环境温度高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低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幼体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强,而雌性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尽管揭示了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和同环境温度的关系,但捷蜥蜴体温的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扬成林枢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环境温度体温调节
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林枢扬成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丽斑麻蜥胎生蜥蜴血细胞
人工饲养条件下胎生蜥蜴蜕皮行为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5~8月,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的蜕皮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成体在繁殖期间(6~7月份)的蜕皮次数为0~3次,不同性别之间的蜕皮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且蜕皮次数与个体的体长、体重无关。成体的蜕皮周期不恒定,最短为8 d左右,与仔蜥的蜕皮周期基本相同。仔蜥的蜕皮行为与其异速生长有关,且随着蜕皮行为次数的增加,蜕皮过程的持续时间逐渐减少。胎生蜥蜴成体的蜕皮一般较为完整,除一小部分外,均可翻转后完成蜕皮,而仔蜥不翻转,这种特殊的蜕皮方式可能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也可能与胎生蜥蜴栖息地的气候条件、行为策略等因素相关。
宋乔蕊扬成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胎生蜥蜴
中华水韭根叶发育的解剖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被评价为极度濒危级(CR),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对环境污染敏感。本文以其人工苗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连续观察了根和叶的发育特征:叶原基横切面呈端部渐圆的三角形,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三部分组成;维管束中央首先出现的一个原生管胞,与其近轴面两侧后出现的两个后生管胞共同组成倒"V"字型的外始式初生木质部;成熟叶分化出表皮与皮层,表皮细胞间有嵌合,皮层部分细胞裂解成彼此不相通的4个通气道。根横切面呈圆形,成熟区分化出表皮、皮层(外皮层、中皮层、内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中皮层部分细胞裂解呈一个完整的筒状通气道并与外皮层无连接,由内皮层包围的维管束横切面呈三角形。讨论了根和叶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系统学意义。
李小溪檀龙颜扬成刘保东
关键词:中华水韭
胎生蜥蜴与捷蜥蜴的生境选择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
胎生蜥蜴和捷蜥蜴同为蜥蜴科蜥蜴,胎生蜥蜴为卵胎生种类,捷蜥蜴为卵生种类,两者在我国新疆地区同域分布,均具有很强的体温调节能力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是进行蜥蜴热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
扬成
关键词:胎生蜥蜴生境选择幼体特征环境温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