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仁建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湿地
  • 3篇围垦
  • 3篇海滨湿地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质心
  • 1篇滩涂围垦
  • 1篇景观格局变化
  • 1篇景观指数
  • 1篇海岸
  • 1篇海岸湿地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方仁建
  • 4篇沈永明
  • 2篇吴德力
  • 1篇时海东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苏盐城不同沉积岸段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不同沉积海岸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过程,根据1992、2000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盐城扁担河口-新港闸不同沉积岸段景观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侵蚀区、过渡区和淤积区的湿地景观类型均呈现由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移特征,且开发强度侵蚀区(85.76%)>淤积区(78.15%)>过渡区(59.96%)。(2)景观要素转移方面,侵蚀区中茅草、碱蓬和互花米草→水产养殖塘,茅草→芦苇和农田;过渡区呈连续带状特征,即茅草→芦苇→碱蓬→互花米草→光滩;淤积区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后两时段各有不同。(3)景观异质性方面,破碎度:淤积区>全区>侵蚀区>过渡区;优势度:过渡区>侵蚀区>全区>淤积区;多样性:过渡区>全区>淤积区>侵蚀区。(4)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方面,过渡区内自然因素占主导,而侵蚀区和淤积区则是人为因素占主导。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苏北盐城海岸湿地景观变化强烈,如何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成为该地区工作重点。
方仁建沈永明吴德力
关键词:海岸湿地景观指数
滩涂围垦对海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
海滨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着极高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公益价值。滩涂资源是海岸带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海滨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在高强度...
方仁建
关键词: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江苏中部海岸潮沟的形态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13年
作为一种典型的潮滩地貌单元,潮沟(tidalcreeks)在江苏中部海岸潮间带广泛发育,并表现出复杂的摆动胜。本文根据1981.2010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该区潮沟的平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中部海岸潮沟(根据其长度差异)_般分为4级,1~3级潮沟的个数分别为21、97和688(1:5:33),其平均长度分别为7587+1544m、1921~916m和327~200m;潮沟在中潮带比较发育,其密度和分汊率明显大于高潮带和低潮带;主潮沟曲率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呈减小趋势;外来引种互花米草扩展和大规模滩涂围垦活动对潮沟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后者明显地抑制了潮沟的发育。研究区潮沟的摆动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级别差异。与研究区北部的潮滩区域相比,海岸潮差较大的南部潮滩区潮沟的摆动性较大:同一个潮沟系统其1级潮沟的摆动性〉2级潮沟〉3级潮沟;同一条潮沟其下段的摆动性〉中段〉上段;同一区段弯曲岸段的摆动性〉顺直岸段;1级潮沟上段、2级潮沟中上段、3级潮沟或位于盐沼内的潮沟其摆动性不明显。
吴德力沈永明方仁建
围垦对海滨地区景观演变及其质心移动的影响——以盐城保护区部分区域为例被引量:15
2015年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洋港—四卯酉河段)划分为未围区和围垦区,根据1984—2013年6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围垦活动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结果如下:1未围区始终保持以自然景观为主,2013年面积比例占84.6%;1984—2013年,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4 770.6和4 202.8 hm2,而碱蓬湿地面积减少了2 656.7 hm2。围垦区大致以2000年为界,景观结构由自然景观占主导转为人工景观为主;除互花米草外自然植被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景观中水产养殖塘面积不断上升,2013年比例达60.5%。2未围区景观破碎度自1995年以后变幅较小,且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持在0.27~0.28,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自然,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1984—2013年上升了0.19。围垦区破碎化程度上升明显,1984—2013年上升了0.27,整体景观趋于简单规则,景观多样性呈下降趋势,1984—2013年下降了0.26。3未围区景观演变驱动力以自然因素为主,景观类型质心移动具有距离较为连续、方向相对单一的特征。而围垦区由于人类活动介入,围垦区景观类型质心移动更多地表现出无序多变、错综复杂的特征。
方仁建沈永明
关键词:围垦海滨湿地质心
基于围垦特征的海滨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盐城海岸为例被引量:25
2015年
为探讨滩涂围垦对海滨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影响,选取1973—2013年Landsat1、4、5、7、8影像数据,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Remote Sensing)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对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东港-新洋港段)已围垦区和未围垦区,以及典型垦区(海丰、海北和金丰垦区)围垦前后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973—2013年研究区围垦特征如下:以10a为间隔,围垦区域平行于海岸线呈条带状向海推进,且条带逐渐变窄;围垦难度逐渐加大,总体上围垦强度呈减小趋势,过程上围垦面积呈升降交替状态;围垦后垦区利用方式各异,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受围垦影响该区景观格局变化如下:1973—2013年,未围区(Ⅰ区)自然植被面积增加4762 hm2,斑块形状日益复杂、自然,分维数由1.10上升到1.15,景观破碎化水平较低,在0.17—0.21之间,多样性指数由1.11上升至1.52;已围区(Ⅱ、Ⅲ、Ⅳ区)自然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9873、13788 hm2和6890 hm2,斑块形状更加简单、规则,分维数分别下降了0.03、0.03和0.02,破碎化程度分别上升了0.21、0.23和0.17,多样性均先升后降,升幅约0.8,降幅约0.5。海北、海丰、金丰垦区自然景观不断向人工景观转移,海北和海丰垦区斑块形状不断趋于简单规则,形状指数分别下降0.8和0.5,而金丰垦区形状指数上升0.4,景观破碎度方面分别呈"升—降—升"、"降—升—降"和"升—降"趋势。围垦前,各垦区景观面积和斑块形状变化差异不大,而景观破碎度变化差异明显;围垦期间各垦区景观格局变化一致;围垦后,各垦区除非受新一轮人类活动干扰,其景观格局基本维持围垦末期状态。
方仁建沈永明时海东
关键词:围垦海滨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