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柏林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矩阵
  • 3篇M矩阵
  • 2篇对角矩阵
  • 2篇三对角矩阵
  • 2篇块三对角矩阵
  • 1篇性能指标
  • 1篇虚拟机
  • 1篇医学图像
  • 1篇医学图像配准
  • 1篇三角矩阵
  • 1篇数学
  • 1篇数学规划
  • 1篇图像
  • 1篇图像配准
  • 1篇逆M矩阵
  • 1篇逆运动
  • 1篇配准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基础
  • 1篇链轮

机构

  • 8篇燕山大学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秦皇岛职业技...

作者

  • 8篇方柏林
  • 2篇张莉
  • 2篇郭希娟
  • 1篇许立忠
  • 1篇宋振新
  • 1篇杨盛福
  • 1篇王晶
  • 1篇周玉坤
  • 1篇方莹
  • 1篇唐慧慧

传媒

  • 3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市场
  • 1篇机械设计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保角映射法求解链轮轮齿挠度
1999年
给出了链轮齿廓保角映射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简便。映射精度高,同时给出了链轮轮齿接触区中点位移的解析表达式。
杨盛福许立忠方柏林周玉坤
关键词:保角映射法链轮挠度轮齿
基于薄板样条的非刚体医学图像配准被引量:1
2010年
非刚体图象配准是非线性的图像配准方法,它能够实现图像之间的配准,为提高医学图像配准精度,对于形变较大的多模图像的配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薄板样条的3D/2D非刚体医学图象配准算法,算法首先提出一个混合能量公式,在配准的过程中,用薄板样条法实现全局配准,并通过仿真退火算法进行迭代,以缩小并确定变形的待配准区域。在局部的待配准区域,采用互信息的方法进行配准。解决了因特征点不足引起的不完整匹配问题,使得图像连续平滑,以得到较优的配准效果。
方柏林唐慧慧
关键词:配准图像配准薄板样条互信息
计算机文化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本文从燕山大学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分级教学的实际意义出发,探讨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分级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实施分级教学的要点。
方柏林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
p-median问题的分解-列生成法被引量:1
2004年
根据求解大型p-median问题的需要,给出了p-median问题的分解-列生成法。这个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p-median这一数学规划问题的计算速度,使得很多大型应用问题得以解决。文中详细叙述了分解-列生成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方柏林
关键词:列生成数学规划
一种基于并行算法的逆M矩阵的判定方法
2004年
提出了一种判断三角矩阵是否为逆 M 矩阵的方法,并根据 Wahid Nasri 的求矩阵的逆的思想,给出了判断三角矩阵是否为逆 M 矩阵的算法,并且在分别在两台,四台并行机上,利用并行虚拟机 PVM(ParallelVirtual Machine)平台,编制程序进行了数值试验及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方柏林宋振新王晶
关键词:M矩阵并行虚拟机PVM并行机三角矩阵
块三对角M矩阵的并行判定方法
根据朱旭的矩阵计算定理,提出了判断块三对角矩阵是否为M矩阵的并行算法.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处理机的任务,尽量减少了通信的次数及时间,并且可以根据中间结果及时得到判断,使算法获得了较好的加速度.
方柏林张莉郭希娟
关键词:块三对角矩阵M矩阵
文献传递
块三对角M矩阵的并行判定方法被引量:1
2003年
根据朱旭的矩阵计算定理,提出了判断块三对角矩阵是否为M矩阵的并行算法.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处理机的任务,尽量减少了通信的次数及时间,并且可以根据中间结果及时得到判断,使算法获得了较好的加速度.
方柏林张莉郭希娟
关键词:块三对角矩阵M矩阵
FANUC M420iA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分析与仿真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同时基于Jacobian和Hessian矩阵机器人动力学性能指标及预期相应的串联机器人加速度全局性能指标,对FANUC M420iA(FMA)机器人机构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图谱,探讨了不同尺寸之间的性能差异。最后,利用OpenGL进行了实体仿真,验证了数值模拟的速度和加速度性能指标的正确性,为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柏林方莹
关键词:串联机器人性能指标逆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