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德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4例急性,亚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摘要)
- 本文报道14例急性、亚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有选择地应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男9例,女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0岁, 31~60岁最多,9例。受伤方式以坠跌伤最常见。就诊时间以伤后2~4小时最多。伤后有原发性昏迷11例...
- 冯延民施士德刘颖华汪学仁
- 文献传递
- 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临床分析
- 1994年
- 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临床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季志雄,施士德,丁一,朱晓江,陈道莅我院自1984~1991年诊治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 男13例,女7例,年龄10~78岁,平均61岁。50~70岁17例,占85%。20...
- 季志雄施士德丁一朱晓江陈道莅
- 关键词:自发性小脑出血脑出血
- 颅脑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九例报告被引量:20
- 1989年
- 颅脑手术后在远隔部位并发硬脑膜外血肿者少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81年10月~1985年12月期间共发生8例,其中6例发生在脑室降压术后(占同期238次各种脑室降压术的2.52%),2例并发于幕上肿瘤摘除术(占同期378次幕上开颅术的0.53%)。北医人民医院亦发生1例,继发于听神经瘤摘除术后。
- 陈道莅施士德蔡宝贤栾文忠薛庆澄
- 关键词: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脑手术
- 张力性气颅3例报告
- 1992年
- 张力性气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所遇3例报告如下: [例1]男,72岁。50天前平地跌倒,当时无昏迷,但随后时有头痛。9天前开始头痛加剧,伴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 陈道莅施士德蔡宝贤
- 关键词:气颅张力性气颅
- 广泛椎板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33
- 1994年
- 1974~1990年以广泛椎板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7例,10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7.3年。术后优良率87.4%,有效率96.1%。作者认为,对于多数患者,手术方式可根据手术者的习惯和经验决定。但由于许多患者合并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和后纵韧带骨化,这两类患者应采取后路手术治疗,文献中已有一致意见;因而总的说来,后路手术的适应范围当比前路手术更为广泛。
- 陈道莅蔡宝贤季志雄施士德丁一朱晓江
- 关键词:椎板减压术脊髓型颈椎病
- 多发性脑膜瘤5例报告
- 1988年
-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但多发性生长者临床相当少见,一般认为其发生率仅为全部脑膜瘤的1~2%。本院自1972年1月至1987年1月共遇5例,占同期138例脑膜瘤的3.6%,现报告如下:[例1]31岁男性,因头痛6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颈总动脉造影(CAG)显示前颅底中线偏右占位病变。入院1周后开颅大部切除右侧额底(直径约6cm)实质性肿瘤。术后2月头痛又起,呈进行性加重。10个月后再次开颅切除复发肿瘤并发现左侧中颅窝内另有一孤立的实质性肿瘤,直径约4cm,亦予大部切除。病理检查均为混合型脑膜瘤.
- 陈道莅施士德蔡宝贤
- 关键词:多发性脑膜瘤硬脑膜额极开颅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细胞
- 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各参数反映视交叉损伤价值比较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测试33例有视力、视野及眼底异常的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为N-PRVEP主要成份P100波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指标,如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和P100眼间、眼内潜伏期差、波幅比、时程差等,经比较、分析发现:有关P100潜伏期指标能敏感反映视交叉受损情况,应作为主要评价参数。
- 南振鸿陈道莅施士德杨德泰李盛昌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
- 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12例分析
- 1997年
- 陈道莅施士德朱晓江丁一许海风邵良
- 关键词:脊髓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 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被引量:2
- 1999年
- 陈道莅施士德朱晓江丁一许海风邵良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神经纤维瘤多发性外科手术
- 鞍区肿瘤的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多参数分析
- 1996年
- 以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评价33例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包括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三大类,发现有关潜伏期参数是较理想的指标。对造成参数分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南振鸿杨德泰陈道莅施士德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视交叉鞍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