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胜勋

作品数:91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文学
  • 32篇艺术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艺术
  • 22篇文论
  • 20篇国文
  • 19篇文化
  • 18篇文学
  • 17篇当代艺术
  • 14篇中国当代艺术
  • 14篇中国文论
  • 10篇代文
  • 10篇身份
  • 9篇美学
  • 8篇文艺
  • 7篇文化身份
  • 7篇化身
  • 6篇学术
  • 6篇中国艺术
  • 6篇话语
  • 6篇本土
  • 6篇本土化
  • 5篇学科

机构

  • 82篇北京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3篇高丽大学

作者

  • 89篇时胜勋
  • 2篇刘巍
  • 1篇王岳川

传媒

  • 5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文艺争鸣
  • 4篇新疆艺术学院...
  • 3篇文艺评论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民族艺术
  • 3篇汉语言文学研...
  • 2篇书法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中文自学指导
  • 2篇学术月刊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东方丛刊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美与时代(美...
  • 2篇中国美学研究
  • 2篇中外文论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文论经验的内涵构成与价值取向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文论界出现了讨论文论"中国经验"的趋势,而对文论经验和中国文论经验何以可能则讨论不足。文论经验是指文论家多方面的实践(感受、体验、表述)及其成果,其内涵是丰富的,且呈现立体纵深贯通的态势。从专业性而言,文论经验的首要方面就是学术经验,推动知识建构与拓展。从本体性而言,文学经验构成了文论的对象性前提,无文学则无文论。从超越性而言,哲学经验使得文论超越学科化局限而具有更整体宏深的视野。从生存性而言,文论家社会生存经验使文论对社会和时代有着更敏锐地把握并具有更强的自觉意识。从文化性而言,文论家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文化的关切,以此寻获文论的精神归宿。上述五种经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指向着中国文论"通""近""诚"之精神,从而成为中国文论经验得以可能的重要根据,并对中国文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时胜勋
中国文论在中国的发生与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文论的命名和使用是一个逐渐自觉的过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才被广泛使用。中国文论学科发生于20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文学学科的出现而获得了知识建制。这种知识建制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及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学研究法、文学概论(文学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等学科组成了中国文论的历史内涵和当代格局。这一格局在当代遭遇困境,因此,重新厘定中国文论的基本内涵,并以身份性为基础拓展其理论实践性,由此促进中西文论的多元发展和知识建构,就成为中国文论焕发当代意义的重要任务。
时胜勋
关键词:中国文论
中国文论话语创新:从话语体裁到知识生态
2021年
文学理论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而理性思考不仅仅是对象性的,即研究对象,也是反思性的,即反观自身。这个自身既可以是文论家身份,也可以是文论研究的知识本身。这是反思性文艺学应该考虑的问题。20世纪世界学术史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即“话语转向”。原来偏重静态的结构的语言学走向了偏重动态的社会的语言学,即话语研究。
时胜勋
关键词:文论研究文论家知识生态中国文论话语
《续书谱》书法美学研究的论题构成与热点趋向
2022年
本文在《续书谱》书法美学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续书谱》书法美学性质定位、《续书谱》书法美学倾向性定位、《续书谱》书法美学主题定位、《续书谱》书法美学研究四个方面,对南宋以来姜夔《续书谱》书法美研究的论题构成作了学术总结和思想提炼,以期为《续书谱》的后续研究提供参照,进一步促进对姜夔《续书谱》的研究。
时胜勋
关键词:书法美学
雅斯贝尔斯悲剧美学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07年
雅斯贝尔斯的《论悲剧》,又称《悲剧的超越》、《悲剧知识》(以下简称"悲剧论"),是雅斯贝尔斯后期代表著作《论真理》的一部分,也是雅斯贝尔斯惟一有系统的文学论。"悲剧论"是西方当代存在主义美学的重要文献。雅斯贝尔斯悲剧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生存超越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其思想价值也在于对生存和超越的强调。
时胜勋
关键词:悲剧理论过失哲学逻辑雅斯贝尔斯悲剧美学
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性”的话语构成与价值沉淀被引量:9
2018年
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关键是"当代"一词。"当代"不只是一个时间,还是一种价值。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应该从当代到"当代性"。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大体形成了四种话语,即现实性与时代性、创新性与差异性、文化性与批判性、超当代与挑战性等。这些并不是当代性的全部内涵,但代表了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性的理解。当代艺术最根本的是挑战传统与规范的,具有一种理想性的艺术观念,它最终沉淀为历史性价值,构成"一代有一代之艺术"的重要一环。
时胜勋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诉求的美学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诉求日益强烈。在美学探索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学界,立足于中国美学传统与当代艺术现实,自觉对照西方艺术美学,有针对性地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审美表达与精神内涵,形成了意象美学、意派论、兴味蕴藉、超当代、新东方等理论新成果,对其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实践不断深入,促进中国当代艺术走向美学自觉。
时胜勋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中国文论学科创新的路径选择——学科机制反思、全球跨学科对话与深度学科自主
2022年
当代中国文论是一个总体性的称呼,是走向当代的中国文论之意,强调“当代性”的问题意识。从学科上说,它具体落实为文艺学二级学科(050101)。(1)自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文论学科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世纪之交的二三十年间,发生在文艺学学科内的学科反思和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当代中国文论学科的方法论转型。然而,学科反思并非一劳永逸,它要时刻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如今的当代中国文论的学科危机仍然存在,这因为当代中国文论学科已经置身于全球化跨学科语境之中,并不只是本国的问题。
时胜勋
关键词:学科危机学科反思学科创新中国文论文艺学学科
文学话语本体论:文学观念、话语分析与中国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文学本体论是衡量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文学本体论的重要性、文学本体论与文学价值论的长期混同和文学本体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深度关注不足,重提文学本体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每个时代都在推进对文学本体的思考,在20世纪后期,对文学本体的新的思考落实在文学话语。文学话语是20世纪文学研究经由"文学-文字"、"文学-语言"之后的新的整合和提升。文学话语进一步推动了对文学本体的理解,开启了崭新的研究思路。然而,相比国际上的文学话语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学话语研究受制于多重不利观念和倾向,研究力度并不乐观。在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全面提倡创新的情况下,试图进一步拓展对文学观念的理解,文学话语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文学研究界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时胜勋
关键词:文学本体论文学话语话语分析
穿越现实: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透视之二被引量:2
2021年
从现实方向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有四个方面的体现:在意识形态的本土化上呈现价值光谱的热与冷,在社会生活的本土化上呈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型,在自然的本土化上呈现景观、政治、文化的并置,在符号的本土化上呈现从策略化到精神化的深入。四者的经验在于,现实方向的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不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建构,以思想性促进社会进步、以精神性铭刻历史真实、以文化性构建中国新文明,从而使中国当代艺术臻达更高的文化境界。
时胜勋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文化建构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