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视网膜
  • 12篇网膜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病变
  • 5篇证候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消渴
  • 4篇消渴目病
  • 4篇目病
  • 3篇滋肾健脾化瘀...
  • 3篇健脾化瘀
  • 3篇健脾化瘀方
  • 2篇多态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深圳...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广州中药大学

作者

  • 17篇易细香
  • 7篇余杨桂
  • 4篇傅培
  • 4篇黄仲委
  • 4篇李志英
  • 4篇李景恒
  • 4篇王舜杏
  • 3篇詹宇坚
  • 2篇徐敏
  • 1篇刘求红
  • 1篇李传课
  • 1篇王燕
  • 1篇王小川
  • 1篇周紫霞
  • 1篇张淳

传媒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zoor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u-al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是一类发病机制尚不清楚,AZOOR的病因尚不明确、以往多认为是原发于视锥视杆细胞层的特发性炎症,有认为...
易细香
关键词:激素辩证论治
Sturge—Weber综合征眼部合并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syndrome,SWS),即脑三又神经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包括皮肤、眼和脑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眼部表现为单侧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孤立性或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色素上皮病变等。伴发青光眼是SWS的一个主要特征,现就SWS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眼部合并症的发病机制、眼部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易细香傅培周紫霞
关键词:眼部合并症
眼部不同方式注射川芎嗪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寻找局部注射川芎嗪的最佳方式。方法将90只C57BL/6J幼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A组)、太阳穴穴位注射组(B组)、睛明穴穴位注射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组(E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他组分别取穴位注射、鼠尾静脉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川芎嗪,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和比较注射后各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1)血清VEGF含量:B、C、D、E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2)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B、C、D、E组均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发生率为100%。B、C、D、E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B组、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川芎嗪能有效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川芎嗪太阳穴穴位注射为局部无创注射的最佳选择。
易细香徐敏傅培
关键词:川芎嗪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晴明穴玻璃体腔
穴位注射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的健康幼鼠(出生后7 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组)、穴位注射组(B组)、全身用药组(C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于75%高氧环境中饲养5 d,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幼鼠模型。B组、C组分别予穴位注射和鼠尾静脉注射川芎嗪稀释液,A组予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 1.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组(9.28±1.26)μg/L、B组(13.35±2.41)μg/L、C组(12.37±3.11)μg/L,均低于A组(18.31±4.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B、C组均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发生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及A、B、C组的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为6.56±3.41、130.83±41.63、68.39±32.07、59.39+21.78。A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减少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的血清VEGF含量,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川芎嗪穴位注射可有效作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
易细香傅培徐敏
关键词:川芎嗪穴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证候统计与病机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病机。方法:对245例患者,从症状、证候、证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①虚证出现频率占57·22%,实证为4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虚证出现频率为88·75%,占诸证之首;痰湿证次之,为本病的主要证型之一;③出现频率在10%以上合并证型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阴阳两虚、胆虚痰湿五型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7·55%。结论:脾虚为本,痰(湿)瘀为标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阴阳两虚、脾虚痰湿为主证兼夹痰/瘀/(水)湿的证型为本病临床主要合并证型。
易细香余杨桂张淳黄仲委王舜杏李志英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候病机中医药疗法
消渴目病证候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消渴目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证型。方法:对245例消渴目病患者从证候组合形式、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消渴目病证型组合分布频次中以3证组合形式最多,占47.35%;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5证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8.37%。结论:消渴目病证候组合形式复杂多样,而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与各兼夹证的组合证型为消渴目病的主要证型。
易细香余杨桂李景恒詹宇坚黄仲委王舜杏李志英
关键词: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候辨证分型辨证规范化
视网膜色素变性不同证型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改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RP)的自身免疫发病机理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 5 2例不同中医证型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及 2 2例健康人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两项指标即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结合率 (RCR)、免疫复合物花环结合率 (RICR) ,及免疫复合物 (CIC)、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DR抗原 (HLA DR)表达率的测定。【结果】RP患者RCR、RICR均降低 ,CIC值增高 ,HLA DR表达增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RP患者的RCR与CI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1) ;而脾肾阳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比较 ,RCR、RICR下降更低、CIC值和HLA DR表达更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RP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原发性低下 ,CIC和HLA DR抗原表达增高 ,提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RP因虚致瘀的发病过程。
易细香李传课余杨桂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证型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眼部乳头状瘤的治疗被引量:9
2004年
眼部乳头状瘤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所致的一种原发的上皮增殖病变 ,表现为眼睑及眼眶周围皮肤的寻常疣、扁平疣及乳头状瘤。目前本病发病因素不明了、治疗效果不确切 ,复发率高 ,部分可恶变。治疗手段有激光治疗、低温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羊膜移植、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抗肿瘤、中药 )等 ,HPV疫苗、光动力疗法正在研究中。
易细香余杨桂李景恒
关键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羊膜移植手术切除
消渴目病证治经验
消渴目病指由中医“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包括“雀目”、“内障”(《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消渴总论》)、“目无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曾归属于历代眼病的“云雾移睛”、
易细香余杨桂
关键词:消渴目病滋肾健脾化瘀方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阴阳两虚型
文献传递
内眼手术后真菌性眼内炎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感染真菌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方法:我院眼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内眼手术981例(1021只眼),对术后感染真菌眼内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感染真菌性眼内炎6例(6只眼),真菌性眼内炎发生率0.058%。结论:本组患者真菌性眼内炎发生率0.058%,眼球穿通伤后感染真菌性眼内炎的机率较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入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
易细香
关键词:内眼手术真菌性眼内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