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鸿鸣

作品数:27 被引量:4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棉花
  • 9篇小麦
  • 6篇同化物
  • 5篇耕作
  • 5篇高产
  • 4篇玉米
  • 4篇栽培
  • 4篇套作
  • 4篇夏玉米
  • 4篇耕作方式
  • 4篇^14C同化...
  • 4篇残茬
  • 4篇残茬覆盖
  • 3篇源库
  • 3篇同化
  • 3篇麦棉
  • 3篇麦套棉
  • 2篇移栽
  • 2篇育苗
  • 2篇育苗移栽

机构

  • 26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6篇曹鸿鸣
  • 17篇王振林
  • 12篇贺明荣
  • 5篇付国占
  • 4篇焦念元
  • 4篇刘继华
  • 4篇李潮海
  • 4篇王明友
  • 3篇孙学振
  • 3篇周治国
  • 3篇施培
  • 2篇杨洪博
  • 2篇陈明灿
  • 2篇常俊喜
  • 2篇杨兴洪
  • 2篇尹燕枰
  • 2篇李秉忠
  • 2篇乔文奎
  • 2篇闰以平
  • 1篇王小东

传媒

  • 4篇中国棉花
  • 4篇作物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核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5
  • 2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5
2005年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播种行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的夏玉米开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的玉米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MAD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降解速度慢,维持了叶片后期较高的生理功能.最终开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覆盖显著高于不覆盖,深松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残茬覆盖与深松结合效果最好.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王小东
关键词:残茬覆盖耕作方式夏玉米籽粒产量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8
2005年
采用田间和小面积模拟降水试验的方法,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田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与深松相结合,可平衡和改善耕层土壤温度状况,在土壤温度较低时具有保温作用,在土壤温度较高时具有降温作用;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模拟降水后24h测定1m土层含水量比免耕不盖多26.1mm,全生育期平均耕层土壤含水量比免耕不覆盖高9.37%;土壤通透性也得到改善;最终水分利用效率比免耕不盖提高25.26%。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关键词:残茬覆盖耕作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高产小麦穗粒重补偿性增长效应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种的千粒重和穗粒重最大增长幅度均与粒重成负相关,说明8个小麦品种(系)皆为“源”限制性品种(系)。
贺明荣曹鸿鸣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穗粒重
麦套棉^(14)C同化物的生产运转分配与再分配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光照状况和矿质营养会对棉花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产生影响(Eaton等1953,张德颐1964,许德威1980,Asley等1972)。麦套棉与纯作春棉比较,生育前期光照条件恶化。且与小麦间也存在着对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竞争,这无疑会使麦套棉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分配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产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属少见。而深入了解这种变化的内在规律性,对于麦套棉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曹鸿鸣贺明荣王明友王振林
关键词:棉花套作光照矿质营养
棉麦两熟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998年
棉麦两熟双高产,实现小麦6000kg·hm-2、棉花1350kg·hm-2,必须满足实现高产的基本条件,并在综合运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首先应选用合理的套种方式,确保小麦足够穗数,实现小麦产量指标;其次,棉花实行营养钵育苗移栽,缩短棉麦共生期;第...
孙学振施培周治国曹鸿鸣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
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群体调节的效应被引量:31
1997年
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光合同化量显著降低。灌浆期籽粒是植株光合物质的主要输入部位。光合物质向茎的分配取决于种植密度。在较低密度条件下,茎是光合物质的输入部位,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则是光合物质的输出部位。在较低密度下植株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多。研究初步认为,种植密度高易使晚播小麦植株中下部器官较早地降低或丧失功能,加快衰老进程,影响结实、灌浆和籽粒产量。适当较低的种植密度利于延长中下部器官的功能期,延缓衰老,增加籽粒灌浆物质来源,提高籽粒产量。
王振林贺明荣尹燕枰曹鸿鸣
关键词:小麦晚播光合作用
源库调节对灌溉与旱地小麦开花后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89
1999年
灌溉条件下,减源可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减库光合速率降低.增降幅度因品种而异.鲁215953、山农48-2、鲁麦14和莱州953等品种减源后光合速率增加较少,但减库后光合速率明显降低;鲁麦15、核生2、D041和太780等品种则相反.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无论源或者库的调节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都比较小.说明源库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除品种外栽培条件特别是水分状况对其有明显影响.减源能增大灌溉小麦光台产物向穗部籽粒的分配比例.鲁215953的增加幅度大于鲁麦15.减库对鲁麦15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较小,但使鲁215953光合产物向穗部籽粒分配减少,向茎鞘分配增多.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分配对减源反应敏感.减源使其物质生产减少,向包括穗部籽粒在内的植株上部器官物质分配减少、而减库对其物质生产的影响甚小.表明穗粒库容并非旱地小麦物质生产的限制因素,但可调节其物质分配.减库使旱地小麦穗粒中物质分配减少,而植株上部营养器官中物质分配增加.
王振林贺明荣傅金民田奇卓尹燕枰曹鸿鸣
关键词:小麦源库
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花^(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运用^(15)N和^(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株吸氮动态、吸氮量、^(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蕾期遭受雹灾后及时施氮并配合中耕,可使棉株开始吸收肥料氮的时间提前,棉株吸氮量、含氮量和肥料利用率也显著提高。棉株花铃期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以放射性比强表示)利^(14)CO_2同化量均显著高于单纯施氮处理和对照。而且,棉株的同化产物以较大的比例转运至生殖器官特别是成铃中,并最终转运到籽棉。反映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上,表现为单位面积棉铃数、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明显提高。
贺明荣曹鸿鸣王振林王明友
关键词:棉花雹灾同化物皮棉产量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1996年
以8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源库比改变对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部分小穗(源库比增加),使某些小麦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增加。另一些品种则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各品种的籽粒含氮量均因部分去穗而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去叶(源库比降低)使各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及籽粒含氮量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存在着氮磷利用效率的差异。同一品种氮磷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吸收积累量成负相关。
贺明荣曹鸿鸣王振林陈民生
关键词:小麦源库关系积累量利用效率
施肥对雹灾后棉花^(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1995年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对雹灾后棉花花铃期^(14)C同化物的生产、运转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NP混施可明显提高叶片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同化量,从而增强植株的同化能力;NP混施还可增加叶片^(14)C同化物的输出率,提高棉铃、根系和生长点的^(14)C同化物输入率。
曹鸿鸣王明友潘庆民柳金山杨秀凤高淑萍
关键词:^14C同化物棉花雹灾施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