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8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998年 利用长链PCR技术从人白细胞基因组DNA中分离到一个长为5.0kb的PCR产物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证实该片段是LDL受体基因外显子15-内含子15-外显子16片段。利用该片段中存在的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对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证明该技术可以快速。 周天鸿 李月琴 刘飞鹏 朱嘉明 梁志成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诊断 MCMV不同途径感染免疫缺损性小鼠体内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血管注射、腹下注射、唾液腺注射等3种不同途径将野生型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免疫缺损型小鼠CM17SCID(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严重免疫缺损综合症),在感染后不同的时间内分别取唾液腺、脾、肝、肺和肾脏测定其病毒滴度,以及测定感染后SCID小鼠的死亡率.同时通过唾液腺注射RvM43突变株,测定病毒在唾液腺中的滴度.结果显示:经尾部血管途径注射的体内唾液腺、肺、脾、肝和肾脏的病毒滴度高峰期和SCID小鼠死亡时间均显著性早于经腹下注射、唾液腺注射途径.除唾液腺器官外,经唾液腺注射途径肺、脾、肝和肾脏的病毒的出现时间晚于经尾部血管和腹下注射途径.经唾液腺注射后,唾液腺中突变型RvM43在各时间点的病毒滴度及高峰出现时间与野生型相同.由此可知,从唾液腺感染小鼠后MCMV病毒在唾液腺中的生长不受M43基因突变的影响,小鼠巨细胞病毒不同途径感染免疫缺损型小鼠CM17SCID的体内生物学效应有差异.因此有必要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宿主来研究MCMV基因的体内功能. 朱嘉明 周天鸿关键词:MCMV 巨细胞病毒 疱疹病毒 抗菌肽A-蜂毒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初步分泌表达 被引量:9 1999年 采用 Eco R Ⅰ和 Bam H Ⅰ接头将化学合成的大小为45 对碱基的 C A(1 - 7) M(5 - 12) 杂合肽基因克隆到 E.coli 分泌表达载体p I N- Ⅲ· Omp A2 上的 Eco RⅠ- Bam HⅠ位点之间,并对其在 Lpp启动子和 Lac 启动子/ 操纵子调控下的分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重组子的地高辛( Dig) 核酸探针杂交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杂合肽基因克隆成功; 李燕红 刘飞鹏 朱嘉明 周天鸿 李月琴关键词:蜂毒素 大肠杆菌 分泌表达载体 真核细胞转录系统启动T7启动子起始的研究 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CAT)和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LDLR)作为报道基因 ,根据α -鹅膏蕈碱 (α -amanitin)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选择性抑制 ,分析T7噬菌体启动子为哺乳类动物细胞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机制 结果表明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可启动T7启动子的转录 ;同时应用DNA -蛋白质凝胶泳动技术 ,发现人工合成的T7启动子能与核蛋白质结合 。 周天鸿 李月琴 朱嘉明 云泓若 肖小敏关键词:T7启动子 真核细胞 BRCA1基因结构及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97年 利用MPCR技术从乳腺组织分离到抑癌基因BRCA1的cDNA片段,将此914bp的片段克隆进质粒pUC118,并经全序列测定证实。序列分析表明,BRCAIcDNA编码的肽链NN2-末端有一锌指结构,抑癌基因BRCAI的产物可能是DNA结合蛋白,cDNA序列存在两个变异位点:一个是第409位的C→A(Asp→Glu):另一个是第879位的A→T(MIa同义突变)。以该片段为探针,检测6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ImIMA表达,一例表达明显下降,一例没检测到表达的mIMA产物。 周天鸿 李月琴 刘飞鹏 朱嘉明 朱嘉明关键词:乳腺癌 基因表达 抗菌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融合及其在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8 1998年 从重组质粒rBS上切下柞蚕抗菌肽D基因片段,切去终止密码后连接到重组穿梭质粒pVT-GF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5′端,使密码框正确排列,构建成融合基因重组质粒pVT-CDGF,转化到酵母中进行表达。转化子酵母蛋白粗提物用E.coliK12D31作指示菌进行抑菌圈测试,初步检出具有抑菌活性,用ELISA检测证明其具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抗原性。 吴映雅 刘飞鹏 周天鸿 周天鸿 李月琴关键词:抗菌肽 穿梭质粒 融合基因 FGF 酵母 天蚕抗菌肽A与蜂毒素杂合肽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1 2002年 根据天蚕抗菌肽A(cecropinA ,C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蜂毒素 (melittin ,M )N端第 5~ 12个氨基酸残基 ,以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合成了杂合肽CA(1~ 7) -M(5~ 12 )基因 ,同载体 pGEMEX - 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经打点杂交筛选和序列测定 ,获得一个与设计一致的克隆。将此克隆中的质粒亚克隆至JM10 3(DE3) ,经IPTG诱导、BrCN切割和抑菌圈试验表明 ,克隆的杂合肽基因在JM 10 9(DE3)中获得了表达。 朱嘉明 刘飞鹏 李月琴 钟振宇 张娜关键词:蜂毒素 基因克隆 合成血清胸腺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1996年 将合成血清胸腺因子(STF)基因插入表达型大肠杆菌质粒pWR590对大肠杆菌C600进行转化,用同位素探针杂交捡出阳性克隆,以合成STF多肽的抗体用ELISA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证明克隆株能表达出STF多肽。 温晋 朱建安 周天鸿 朱嘉明 刘飞鹏 周金鑫关键词: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T7启动子具有真核生物聚合酶Ⅱ顺式作用因子的功能 被引量:6 2000年 根据a-鹅膏蕈碱(a-amanitin)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选择性抑制,以氯霉素乙酰转 移酶基因(CAT)作为报道基因进行体内表达实验,证明T7噬菌体启动子可为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Ⅱ所启动。应用建立的竞争性DNA-蛋白质凝胶泳动技术,分别以TATA框、CAAT 框、GC框和八核苷酸序列(octamer)为竞争性寡核苷酸分子,发现人工合成的T7启动子可能 与 TFⅡD起始转录因子结合,形成 DNA-核蛋白质结合物。将 TATA框和八核苷酸序列分别 接入T7启动子上游,CAT实验显示八核苷酸序列可以增强RNA聚合酶Ⅱ对T7启动子的转录 起始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7启动子可作为RNA聚合酶Ⅱ的顺式作用因子。 李月琴 朱嘉明 李弘剑 谢卫兵 周天鸿 王彤歌关键词:T7启动子 转录起始 蛙皮素-蜂毒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诱导表达 被引量:11 2001年 A hybrid peptide gen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s encoding peptide is constructed from residues 3~14 of magainin and residues 1~13 of melittin. The MA E gene was cloned into plasmids pUC18 and pBV220. By DNA sequencing, the whole sequences of this gene is confirmed to be corre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MA\|E was expressed in \%E.coli\% DH5α. A gene product band can be seen with Tricine\|SDS\|PAGE. The MA E hybrid peptide was purified by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Bioactivity assay was carried out in liquid turbidity method. The bactericide value to \%E.coli\% K 12 D 31 is 0.182. 黄音 刘飞鹏 周天鸿 朱嘉明关键词:抗菌肽 大肠杆菌 抗菌活性 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