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玉霞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阴道
  • 5篇外阴
  • 5篇外阴阴道
  • 4篇假丝酵母
  • 4篇假丝酵母菌
  • 4篇假丝酵母菌病
  • 3篇阴道假丝酵母...
  • 3篇阴道假丝酵母...
  • 3篇妊娠
  • 3篇外阴阴道假丝...
  • 3篇外阴阴道假丝...
  • 2篇阻断
  • 2篇梅毒
  • 2篇母婴
  • 2篇母婴传播
  • 2篇母婴传播阻断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2篇传播阻断
  • 1篇单股正链RN...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朱玉霞
  • 8篇樊尚荣
  • 4篇石玉
  • 3篇刘小平
  • 2篇梁轶珩
  • 1篇张甜甜

传媒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滋病、梅毒和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被引量:7
2018年
妊娠合并梅毒、淋病和艾滋病均可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无理想治疗方法,先天梅毒可导致婴儿严重残疾。基于妊娠合并梅毒和艾滋病感染后果严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开展妊娠合并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项目,以期降低这些感染的母婴传播率,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本文介绍艾滋病、梅毒和淋病母婴传播防治的一些进展。
朱玉霞樊尚荣
关键词:妊娠合并梅毒母婴传播阻断艾滋病淋病围产期保健
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用于鉴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真菌种类,以及API 20C AUX系统对真菌的正确鉴定率。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的3404株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方法共鉴定出19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2622株,7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05株,14.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9株,2.0%)。API 20C AUX系统共鉴定出11种真菌,以分子方法为金标准,其总正确鉴定率为92.3%(3142/3404株),常见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4%、85.9%和85.5%,其余少见真菌正确鉴定率为32.7%。结论:分子方法是鉴定真菌的可靠方法,能鉴定API 20C AUX系统不能鉴定的菌株。API20C AUX系统对常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高,对少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低,不能鉴定新命名的真菌。
石玉朱玉霞樊尚荣杨静梁轶珩刘小平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真菌假丝酵母菌
妊娠期艾滋病和梅毒及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与母婴传播阻断被引量:15
2018年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可以导致许多不良的妊娠后果,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与孕妇妊娠时期及是否进行及时干预有关,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防控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感染现状、诊断、母婴影响及母婴传播阻断方案进行阐述,为妊娠期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提供策略。
朱玉霞樊尚荣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乙型肝炎传染性疾病
妊娠期寨卡病毒感染
2016年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直径50~6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1kb。寨卡病毒首次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Zika)丛林恒河猴中被发现,随后于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被发现。
朱玉霞樊尚荣
关键词:病毒感染妊娠期单股正链RNA黄病毒属黄病毒科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假丝酵母菌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评价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假丝酵母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包括PCR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鉴定WC的假丝酵母菌,应用MALDI-TOF-MS鉴定分子方法确认的假丝酵母菌,建立白假丝酵母菌复合体鉴定数据库。结果从VVC标本中应用分子方法鉴定出包括白假丝酵母菌、非洲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C.bracarensis、C.nivariensis、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乳酒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metapsilosis、热带假丝酵母菌、奥默柯达菌、费比恩毕赤酵母菌、胶红酵母菌、酿酒酵母菌、阿萨希丝孢酵母等在内的假丝酵母菌324株,应用MALDI-TOF-MS能够正确鉴定株314株,正确鉴定率为96.91%,3株白假丝酵母菌、1株非洲假丝酵母菌、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C.metapsilosis、1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和1株酿酒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Torulaspora pretoriensis未能鉴定。应用自建白假丝酵母菌复合体数据库可正确鉴定白假丝酵母菌153株(98.08%)、非洲假丝酵母菌37株(97.37%)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1株(100%),总正确鉴定率为97.95%(191/195)。结论MALDI-TOF-MS可用于快速和准确鉴定假丝酵母菌,对假丝酵母菌复合体的鉴定有优势。
杨静石玉樊尚荣朱玉霞刘小平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属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来源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3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的亲缘关系,体外比较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通过对6对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用e BURST分组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菌株的进化和变异。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CDR2、ERG1、ERG3、ERG6、ERG9和ERG11表达。结果:38株菌株中获得30个二倍体序列(DST),其中14个新DST,11个新等位基因,27个DST为单体型。e BURST分组,主要分成2组,大多数DST属于单体型。聚类分析总共分18个进化枝。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咪康唑、布康唑、克霉唑、特康唑、特比萘芬和制霉菌素14种抗真菌药物的MIC90分别为0.030μg/ml、0.015μg/ml、0.500μg/ml、1.000μg/ml、0.125μg/ml、0.250μg/ml、1.000μg/ml、0.250μg/ml、2.000μg/ml、2.000μg/ml、0.250μg/ml、0.250μg/ml、256.000μg/ml和8.000μg/ml。绝大多数耐药基因表达量较高的菌株可能在进化枝11和14。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MLST变异较大,菌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热带假丝酵母菌对特比萘芬普遍耐药,对目前其他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多为敏感。
张甜甜朱玉霞樊尚荣石玉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热带假丝酵母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病原因不清,需要在开始治疗前念珠菌培养,治疗需要注意去除发病诱因和抗真菌治疗,推荐方案为第1、4、7 d口服氟康唑150 mg强化治疗和每周口服氟康唑150 mg巩固治疗6个月。
朱玉霞樊尚荣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白细胞介素17A等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不同时期IL-17A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RVV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菌RVVC患者33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32例以及8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不同时期阴道冲洗液。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IL-10、IL-17A、IL-22、IL-23和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RVVC组与VVC组发作期阴道冲洗液中IL-17A浓度分别为(79.08±78.80)pg/ml和(68.67±85.6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52±3.8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VVC组与V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缓解期阴道冲洗液IL-17A浓度为(3.53±2.0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RVVC组阴道冲洗液IFN-γ、IL-17A及IL-23浓度在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阴道冲洗液IL-10浓度在发作期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1.12)pg/ml vs(2.45±0.92)pg/ml,P=0.041]。VVC组阴道冲洗液IL-17A浓度在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7A在阴道黏膜防御白假丝酵母菌的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缓解期阴道局部IL-17A低水平表达可能引起VVC反复发作。RVVC发作期IL-10没有参与阴道局部的免疫调节反应,可能也是VVC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梁轶珩刘小平樊尚荣朱玉霞石玉黄丽婷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TH17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