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英明

作品数:166 被引量:2,764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51篇城市
  • 27篇集群
  • 24篇城市群
  • 21篇产业集群
  • 15篇产业集聚
  • 12篇实证
  • 11篇污染
  • 10篇实证分析
  • 10篇城市化
  • 8篇环境污染
  • 7篇企业
  • 7篇技术创新
  • 7篇长江
  • 6篇制造业
  • 6篇农业
  • 6篇经济带
  • 5篇一体化
  • 5篇竞争力
  • 5篇可持续发展
  • 5篇集聚经济

机构

  • 135篇南京理工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北京市科学技...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西财经学院
  • 2篇潍坊教育学院
  • 2篇义乌工商职业...
  • 2篇日照职业技术...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66篇朱英明
  • 20篇姚士谋
  • 9篇王奇珍
  • 7篇裴宇
  • 7篇杨连盛
  • 6篇季书涵
  • 5篇董艳梅
  • 5篇张鑫
  • 5篇吕慧君
  • 5篇王毅
  • 4篇田辉
  • 4篇孙剑平
  • 4篇王晋
  • 4篇刘素霞
  • 4篇张惠娜
  • 3篇陆玉麒
  • 3篇李昌峰
  • 3篇凡莉
  • 3篇刘梦
  • 2篇丁正山

传媒

  • 10篇南京理工大学...
  • 8篇工业技术经济
  • 5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学与国土...
  • 4篇群众
  • 4篇科技进步与对...
  • 4篇生态经济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天津科技
  • 3篇数量经济技术...
  • 3篇人文地理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经济评论
  • 3篇城市规划汇刊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中国软科学
  • 3篇技术经济
  • 3篇产业经济研究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新驱动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韩国与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韩国大公司驱动型经济模式与台湾地区中小企业(SMEs)驱动型经济模式分别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韩国和台湾地区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本文介绍韩国与台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公共政策,在此基础上简要指出这些公共政策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含意。
朱英明兰茹佳陈宥蓁王奇珍季书涵张鑫吕慧君杨连盛
关键词:公共政策
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地理经济学教学研究
2007年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创立的地理经济学理论已引起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日益为更多的主流经济学者所接受。目前,国外许多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纷纷开设了地理经济学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尚未开设本课程。本文结合笔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对我国地理经济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本学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朱英明
关键词:地理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产业集聚
企业间合作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4年
企业间合作创新是企业微观层面提高创新绩效、转型升级的手段之一,是国家宏观层面创新驱动战略可供参考的途径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合作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杨连盛朱英明吕慧君张鑫陈宥蓁王奇珍季书涵
关键词:企业间合作合作创新创新绩效
沈阳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节能环保效益的增加。中国经济正在世界崛起,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
王雪琛朱英明金海兰
关键词:产业结构
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综述被引量:52
2001年
区域联系是提高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因此 ,国外对区域联系研究极为重视。本文对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就研究内容而言 ,包括 :地区联系、中心地联系、城市等级联系、商品流联系、相互作用联系、扩散联系、模型模拟间接反映的区域联系等七个方面 ;就时序发展看 ,有的区域联系的时间界限非常清晰 ,但大多数区域联系内容是交叉和重叠的 ,贯穿于各个时期。
朱英明姚士谋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基于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被引量:45
2015年
构建了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知识创新阶段P^t采用投入导向BCC模型、科技成果商业化阶段P^(t+1)采用产出导向BCC模型,借助DEAP2.1软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效率整体偏低,但P^t阶段效率高于P^(t+1)阶段效率;60%以上省份属于非DEA有效省份,存在改进空间,且P^(t+1)阶段改进空间更大;70%以上省份属于规模收益递增省份,且主要发生在P^(t+1)阶段,中西部地区规模收益递增省份数量均超过相应阶段东部地区;投影分析显示,非DEA有效省份创新投入产出改进幅度普遍较大,其中P^(t+1)阶段产出改进幅度远远大于P^t阶段投入改进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质量增长的贡献被引量:6
2017年
根据交通外部性和非线性理论构建交通门槛模型,并基于198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效应的内生分组方法检验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新常态下交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略低于"旧常态",但仍表现出区间"递增"趋势;把新常态下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中密度地区要素配置结构已不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高密度地区技术效率相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较低;随着区间交通密度的增加,"政府干预经济"更有效率,但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由正转负。为进一步提升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应定向适度加大"中密度地区"交通投资力度,助其跳出"低增长陷阱";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领交通建设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构建"交通-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协同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质量全要素生产率
土地集约、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效率被引量:11
2020年
从集聚经济理论视角,利用2001~2017年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投入引起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呈现"倒N"型特征,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只有提升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效果;土地集约化利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异质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劳动集约程度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呈现"U"型特征,中部和西部地区依靠劳动力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仍有一定空间;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显著促进效应,尤其是纯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提升作用效果更明显。建议控制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在最优区间,提高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加大政策支农、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力度。
杨桐彬朱英明王毅
关键词: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经济集聚
资源环境约束、认知行为偏差与产业集群发展困境--基于江苏特色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框架下,对资源环境约束与认知行为偏差对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资源环境约束与认知行为偏差对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与...
朱英明
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
浙江省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不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可达性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浙江省2014年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总体较高,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显著,大体上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东北部平原地区高水平集聚,西南部边缘山区低水平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与人口分布空间相关性较强,大部分人口分布于等级较高的地区.地形地貌区域分异对浙江省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地域差异起基础性作用,以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为主导的需求因素驱动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水平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区域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政策制度因素也会诱导公共服务水平空间不均衡.本文从可达性视角综合测度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特征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系,可为促进区域之间的社会公平提供决策依据.
王毅靳诚朱英明陆玉麒马颖忆丁正山
关键词:公共服务可达性影响因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