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脊柱
  • 3篇腰椎
  • 3篇骨折
  • 2篇新型脊柱外固...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胸椎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椎骨
  • 2篇外固定
  • 2篇外固定器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性
  • 2篇脊柱外
  • 2篇脊柱外固定器
  • 2篇固定器
  • 1篇腰痛
  • 1篇腰椎滑脱
  • 1篇愈合
  • 1篇愈合后

机构

  • 5篇湖南省怀化市...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罗光平
  • 5篇朱钧
  • 5篇杨长远
  • 5篇肖业生
  • 4篇刘洪
  • 2篇蒲丹
  • 2篇向超
  • 1篇陈飞
  • 1篇康意军
  • 1篇李峰
  • 1篇王文军
  • 1篇胡安文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并与同期的16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等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恢复(P<0.01),2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不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P<0.01)。随访1年后,32例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且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明显。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X线暴露时间长,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杨长远罗光平朱钧肖业生刘洪
关键词:胸椎腰椎外固定器微创性
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7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腰椎管减压,SINO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4.6±4.8)月,观察指标:融合、临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58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基本消失,优良率91.1%,解剖复位率92.4%,3例椎间隙沉降0.9cm,3例SINO内固定松动,1例硬脊膜撕裂,无固定螺钉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效果良好。
杨长远朱钧罗光平康意军陈飞肖业生
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5例,采用低功率激光,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功率3.5W,持续时间30min的标准治疗,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15例行1次手术,14例行2次手术,6例行3次手术。最终疗效为32例有效(其中7例优,24例良,1例可),2例无效,1例因效果不佳行开放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4%(32/35),优良率88.6%(31/35)。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罗光平刘洪肖业生王文军蒲丹杨长远朱钧向超
关键词:激光理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复位、固定,通过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将伤椎塌陷终板骨块推顶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0个月,平均18.5个月。平均每个椎体灌注磷酸钙骨水泥5.5mL;2例术中发生椎管内渗漏,术后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根据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测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降低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杨长远罗光平肖业生朱钧刘洪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微创性外固定器
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61例采用体位调节、切口加压包扎治疗(A组,20例),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B组,20例),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C组,21例)。结果 A组切口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19.0±3.9)d,切口愈合时间为(25.0±4.6)d,8例初期治疗失败。B组切口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3.0±1.0)d,切口愈合时间为(16.0±2.6)d,6例初期治疗失败。C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0±1.0)d,均初期治疗成功。C组切口无脑脊液漏,与A、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短于A、B组两组(P〈0.05),初期治疗成功率高于A、B组两组(P〈0.05)。结论采用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方法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满意,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胡安文李峰蒲丹肖业生罗光平杨长远袁泉刘洪向超朱钧
关键词:脊柱骨折脑脊液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