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隽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外科
  • 5篇腺癌
  • 4篇腹膜
  • 3篇预后
  • 3篇肉瘤
  • 3篇手术
  • 3篇平滑肌
  • 3篇淋巴
  • 2篇蛋白
  • 2篇信号
  • 2篇修补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术后
  • 2篇通路

机构

  • 22篇复旦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福建省泉州市...

作者

  • 22篇朱隽
  • 17篇陆维祺
  • 13篇张勇
  • 9篇童汉兴
  • 7篇江颖
  • 6篇陆巍
  • 6篇练士贤
  • 3篇王炯元
  • 3篇柳菊
  • 3篇侯英勇
  • 3篇张华
  • 3篇罗文杰
  • 2篇童赛雄
  • 2篇赵纲
  • 2篇徐静
  • 2篇张春晖
  • 2篇黄倩
  • 2篇徐德民
  • 2篇何国杰
  • 2篇王春生

传媒

  • 13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因素分析(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l例RLMS病人.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对疾病无进展(freedom from progression,FFP)时间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标记CD34,对18例病人肿瘤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中位随访24(4~39)个月,13例病人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中位FFP时间20个月,18例病人的中位MVD为每10个高倍视野94个。单因素分析发现,就诊时转移(P〈O.0001)、FNCLCC评分分级(P〈O.0001)、是否手术完整切除(P〈0.0001)、MVD(P=O.009)与FFP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仅显示FNCLCC评分和手术完整切除是FFP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FNCLCC评分、RLMS是否完整切除与病人的预后相关;低MVD的病人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李倩陆维祺侯英勇庄荣源柳菊朱隽张勇王妍崔越宏刘天舒金文周宇红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预后
重组腺病毒人体恶性肿瘤内注射体内外播散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因其能在肿瘤细胞中特异复制,是目前较有希望的生物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其体内应用仍需慎重。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重组腺病毒人体体表恶性肿瘤内注射后体内外播散状况并推测其在试验期内的环境安全性。[方法]收集参加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H101临床试验病人的外周血、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和肿瘤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相应检测。[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H101 DNA,d1、5、22阳性率分别为:32.4%、40.6%、5.3%,尿、粪、咽拭子、注射部位皮肤拭子阳性率均为0;治疗前后抗人5型腺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7.5%和61.1%;肿瘤组织腺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阳性6/9例。[结论]发现重组腺病毒H101在肿瘤内复制和体内播散证据,未发现其体外播散证据,重组腺病毒体表肿瘤注射,治疗期内环境安全。
陆巍陆维祺朱隽郑树
关键词:播散重组腺病毒环境安全性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中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oma oncogene protein-1,GLI-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分析22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转移、复发的42例患者作为复发转移组;从其余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患者作为无复发生存组;另取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30例作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原发病灶中GLI-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GLI-1在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作用。结果:复发转移组、无复发生存组84例患者中,乳腺癌病灶中GLI-1高表达59例(70.24%),低表达25例(29.76%);对照组患者原发病灶中GLI-1的表达为0例;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病灶中GLI-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病灶中GLI-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受累情况、肿瘤激素受体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P均<0.05);肿瘤病灶中GLI-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比数比(OR)=7.534,95%可信区间(95%CI)为2.104~26.974)];腋窝受累淋巴结数目不超过3个的乳腺癌患者(pN 0~3)中,原发病灶中GLI-1的高表达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增高明显相关(P<0.01);肿瘤病灶中GLI-1的高表达与患者术后出现肿瘤肝转移、骨转移密切相关(P<0.05);肿瘤病灶中GLI-1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HR=1.852,95%CI为1.146~2.994)。结论:乳腺癌病灶中GLI-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术后的总体生存时间。
张勇贾静江颖童汉兴邵叶波徐静朱隽陆维祺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期因子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4例乳腺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79.7%(51/64例)患者中期因子表达阳性,中期因子表达检测率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中期因子的检出与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期因子与乳腺癌的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中期因子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陆巍童汉兴周恒花朱隽陆维祺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和β-连环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乳腺癌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PPARγ和β-catenin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乳腺癌PPARγ高表达率为34.3%(24/70),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β-catenin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率为67.1%(47/70),PPARγ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5).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Ki-67表达负相关(P〈0.05),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及总体生存率正相关(P〈0.05);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总体生存率负相关(P〈0.05).结论 PPARγ和β-catenin表达与乳腺癌发展有关,检测PPARγ和β-catenin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江颖邹琳张春晖陆维祺朱隽罗文杰张华沈爱国
关键词:乳腺肿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Β-连环蛋白预后
中低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联合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Tc-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对腹膜返折上、下方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活检,探讨中低位直肠癌SLN活检的可行性。方法:25例直肠癌患者(10例癌位于腹膜返折上、15例癌位于腹膜返折下),术中于瘤周浆膜下或粘膜下注射CNP和TSC行SLN定位活检。对检出的SLN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若为阴性则加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20)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检出率、灵敏度的差异。结果:5例直肠癌患者SLN的检出率为96%(24/25),每例检出1~4个SLN,平均2个。SLN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灵敏度为91.67%,假阴性率为11.77%。两组检出率及灵敏度均无统计差异。在15例常规HE染色检测SLN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CK20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论:中低位直肠癌SLN活检是可行的。应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粘膜下或浆膜下注射CNP和TSC行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童汉兴陆巍唐翠斌郑嘉佳练士贤黄倩何国杰赵纲张勇朱隽陆维祺
关键词:直肠肿瘤前哨淋巴结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8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08例临床资料特点,与同期国内文献资料相比较。结果:肿瘤排名情况与国内资料相近,半数病例以腹部肿块、腰腹胀痛为首发症状;肿瘤复发和转移导致预后不佳,半数以上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B超、CT、MRI等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我院的手术切除率较高,并对残留病灶和肝转移灶进行新的治疗探索。结论:临床对较大腹块伴持续腰腹胀痛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B超、CT、MRI对肿瘤的定位更为准确,敏感度和特异性俱佳,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而介入影像学具有发展潜力;手术切除仍为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方法,提高首次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对减少或推迟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复发病例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应再次剖腹探查,尽可能切除肿瘤。
朱隽童赛雄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巨大脉管内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赵贇胡克俭程玥徐德民陆维祺朱隽王春生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纳米炭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定位活检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在分析SLN微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CNP和TSC联合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20)IHC检测。对所有SLN组织用qRT-PCR检测CK20-mRNA的水平。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检出35个SLN,SLN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成功率为90.91%,每例平均(1.75±0.97)个。以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SLNB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总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分别为70.00%、85.00%、76.92%和30.00%。对10例HE检查阴性SLN加行CK20-IHC检测,2例呈阳性,这使20%的病例分期上升。对20例SLN组织的CK20-mRNA水平进行qRT-PCR定量分析,在5例患者的SLN中发现高水平的CK20-mRNA,其中1例IHC检查结果阳性。结论:CNP联合TSC定位活检结直肠SLN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qRT-PCR联合IHC能够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SLN中CK20-mRNA的水平差异可能和预后相关,但需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评价。
童汉兴张勇张思陆巍江颖朱隽陆维祺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关技术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相关技术。方法:采用疝环充填式补片对125例腹股沟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35例次,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8.5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其中切口积液(浆液肿)2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下硬结1例、阴囊水肿1例、伤口部位疼痛不适或异物感2例;随访28-43个月,复发2例(1.5%)。结论:提高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可简便操作,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张勇朱隽陆维祺练士贤童汉兴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外科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