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静辉

作品数:38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家庭
  • 6篇农村
  • 6篇个案
  • 4篇代际关系
  • 4篇秩序
  • 4篇村社
  • 4篇村庄
  • 3篇地权
  • 3篇征地
  • 3篇赡养
  • 3篇社会机制
  • 3篇宗族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家庭结构
  • 2篇宅基
  • 2篇宅基地
  • 2篇征收
  • 2篇政府
  • 2篇秩序重建

机构

  • 16篇华东理工大学
  • 13篇温州医科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37篇朱静辉
  • 4篇朱巧燕
  • 2篇刘桂林
  • 1篇柯奔
  • 1篇金博闻
  • 1篇吴素雄
  • 1篇马洪君
  • 1篇陈辉
  • 1篇孙正成
  • 1篇刘江华
  • 1篇林磊

传媒

  • 3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西北人口
  • 1篇甘肃农业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文萃
  • 1篇中国老区建设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城市管理...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层组织的秩序重建——宗族组织的再生与改造
2013年
宗族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独特性历来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与以往宗族的研究不同,当代宗族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转向,即在乡村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探讨宗族组织的发生和实践机制,把宗族看做是基层社会变革下的秩序重建。宗族的发生和实践是为了解决市场与社会双重危机下的基层创新。宗族研究的现代转向不仅关注当代宗族在农村社会的复兴,同时也把重新追溯宋以来新的宗族组织理念和结构的变革,宋以来新的宗族组织的产生是宋代以来基层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变迁所导致。新的宗族研究注重对社会历史现实的结构分析,关注结构转型下的社会变迁,改变了过去研究中或者功能论或者思想论的缺憾。
朱静辉
关键词:宗族国家礼制地域社会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撤离与社会应对
2012年
"家庭撤离"是导致当代中国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比例提高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并不仅仅是源于老年人被动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源于老年人从家庭的主动撤离。其原因在于家庭内部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化养老的兴起等多重因素。农村老年人撤离家庭,并非脱离社会,仍需要社会各界在观念上正确看待,在机制上完善农村老年人保障体系,建立农村老年人社区组织。
朱静辉孙正成
关键词:农村老人空巢家庭权责关系社会应对
基层秩序何以可能——传统地方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及其评述被引量:2
2014年
近代之前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地方基层的治理形态又是如何。众多的研究关注到中国乡村治理形态的特殊之处,并且主要形成了结构视角下的中间阶层社会整合与国家权力文化网络整合的视角。社会结构整合论侧重中间阶层的权力支配,国家与地方之间通过士绅、地方精英的正式与非正式治理结合方式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权力文化整合论则认为乡村社会共享的价值符号、象征、礼仪等权力展示造就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一体性,国家正是运用正式权力的文化网络治理基层。传统乡村社会的基层治理是一种融合了结构与文化的认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依赖资源。
朱静辉吴素雄
关键词:乡村秩序结构主义文化网络
土地资本化与农村阶层再分化——一个沿海村庄的阶层结构变迁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朱静辉
关键词:土地资本化社会阶层阶层固化
再造“场域”:村落公共场所变迁视角下的村庄认同与整合
在以往的乡土研究中,不管是出于作者本人的意愿还是无意之间,都不得不直面乡土现代性的问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因此社区研究往往把外来的冲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到后来逐渐地这种外来冲击与村庄内部的回应成为乡土研究的主导范式。...
朱静辉
关键词:村落社区公共场所农村社会学
文献传递
村庄水利合作的逻辑困境——以安徽长丰县薛村、李庄为个案被引量:14
2012年
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一个资金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村庄水利合作能力,即在有效对接村庄外大水利的同时,经营村庄内的小水利,使大水利和小水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安徽省长丰县两个村庄水利案例表明:农村大水利历经了"统"、"统分结合"、"分"等逻辑嬗变后,与小水利的竞争关系不断加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水利事业的组织性程度降低,水利的公共性从村级组织开始瓦解,水利越来越成为村民组、特别是村民的私事;村民进行水利合作所能依托的组织资源越来越少,水利合作的制度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强化村级组织在水利合作过程中"统"的作用,将分散村民组织起来与大水利对接,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水利合作,这是当前乡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陈辉朱静辉
关键词:水利合作水权制度改革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经济思想浅析
2006年
20世纪20至30年代,梁漱溟基于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认识,提出了以农为本先发展农业、后发展工业的经济建设路线.他认为当时中国只能走先振兴农业的道路,在农民合作、农村安定、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再引发工业,这是中国经济建设最符合客观实际的道路。同时他也认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问题,要把振兴农业放在乡村建设中运作,注意解决经济问题必须与解决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此外他也着重提出土地和农民合作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最后他也提到了工业化的初步思想。
朱静辉
关键词:农民合作
对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改革的思考被引量:5
2014年
分析了政府管制与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之间的关系,认为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市场垄断、诊疗服务价格管制和财政投入不足是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赖以存在的条件,其根源则是政府管制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指出在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改革实践中,改革者并没有将政府管制失当作为改革目标,而是试图通过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管制强化来解决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改革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建议纠正政府管制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且管制改革要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刘桂林朱静辉朱巧燕柯奔
关键词:政府管制
论乡土合作工业:以费孝通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费孝通先生以学者之力在实践之中研究中国乡村,提出自己关于中国乡村问题产生的看法,并试图寻找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途径。组织农民一起合作办乡土工业是费孝通先生早年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合作的乡土工业能够使农民普遍受益,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同时乡土工业也为地主的资本去向指明了一条道路,可以解决农村中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费孝通先生还从现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弊端中得出了乡土工业的可行性,即现代机器工业有分散趋势,为乡土工业的机器化提供了可能,但它同时也有抹煞人性的特点,乡土工业则可以避免抹煞人性的极端取向。
朱静辉
关键词:资本
城乡二元结构解体中的小农家庭土地流转——湖北京山县青树岭村调查
2009年
一、青树岭村频繁的土地流转 湖北京山青树岭村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是土地的流转较为频繁,尤其是2004年确地、确权以前,经常有外来户在这里购买宅基地落户。根据当地的村干部讲,现居住在本村的外来户有43户,而且这些外来户到这里来一般都是通过购买宅基地的方式得到原房主的田地,否则单单购买宅基地是不可能在这边生存下去的。所以,既然有43户外来人家在这里落户,成为本村村民,也意味着原来本村的43户人家出卖了自己的宅基地,同时也转让了自己的耕地。
朱静辉
关键词:土地流转城乡二元结构家庭宅基地村干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