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蓉

作品数:79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小麦
  • 22篇基因
  • 15篇染色体
  • 13篇分子标记
  • 13篇醇溶蛋白
  • 11篇黑麦
  • 10篇谷蛋白
  • 9篇锈病
  • 9篇羊草
  • 9篇原位
  • 9篇原位杂交
  • 9篇分子
  • 8篇染色
  • 7篇蛋白亚基
  • 7篇亚基
  • 7篇偃麦草
  • 7篇细胞
  • 7篇克隆
  • 7篇谷蛋白亚基
  • 6篇选育

机构

  • 54篇电子科技大学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攀枝花市农业...
  • 1篇达州市农业科...

作者

  • 76篇李光蓉
  • 70篇杨足君
  • 30篇刘成
  • 28篇任正隆
  • 21篇周建平
  • 11篇舒焕麟
  • 10篇宫文萍
  • 9篇冯娟
  • 5篇刘畅
  • 5篇邓科君
  • 4篇畅志坚
  • 4篇雷孟平
  • 4篇贾举庆
  • 3篇刘建军
  • 3篇刘登才
  • 3篇李豪圣
  • 3篇郎涛
  • 3篇张勇
  • 2篇詹海仙
  • 2篇曾雪

传媒

  • 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遗传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第六届全国小...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1
  • 8篇200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族物种澳冰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进化分析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A-PAG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小麦族物种相比,澳冰草 (Australopyrum retrofractum)表现独特的α-醇溶蛋白(α-gliadin)的特征带。利用澳冰草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
李光蓉张韬雷孟平曾子贤曾雪任正隆杨足君
关键词:小麦族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与非洲黑麦双二倍体中随体、醇溶蛋白和抗病性表达的染色体组相互作用研究(英文)被引量:8
2001年
利用细胞学方法、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技术和抗病接种鉴定对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与非洲黑麦 (S .africanum)人工合成双二倍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发现 ,来自非洲黑麦的随体在双二倍体中仅得到部分表达 ;Giemsa C带分析能准确鉴定双二倍体中的非洲黑麦染色体 ,发现非洲黑麦与栽培黑麦的染色体C带有较大的区别 ;②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发现除非洲黑麦的聚集黑麦碱蛋白在双二倍体中不表达外 ,其余来自普通小麦和非洲黑麦的相应蛋白带能够在双二倍体中正常表达 ;③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苗期抗白粉病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表明 ,非洲黑麦对这两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在双二倍体中并不表达 ,抗性受到普通小麦背景的抑制。另外本文对小麦
杨足君李光蓉蒋华仁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抗性表达抗病性染色体组
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特异PCR标记
官文萍李光蓉刘成杨足君
文献传递
茸毛偃麦草1St染色体渗入小麦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具有抗白粉病,三锈,黄矮病,抗旱,抗寒耐盐碱,大穗多花,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同时它易于与小麦杂交,因而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我们以小麦-茸毛偃...
李光蓉周丽何馥男熊妮娅刘成杨足君
文献传递
济麦系列小麦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多聚核苷酸Oligo-p Ta535-1和Oligo-p Sc119.2-1为探针对济麦系列小麦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发现,Oligo-p Ta535-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A和D染色体上,而Oligop Sc119.2-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B染色体上;济麦系列小麦的FISH位点较小麦中国春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染色体4A、6B、7B和1D染色体上,且多为Oligo-p Sc119.2-1信号;济南17的1B染色体着丝粒区Oligo-p Ta535-1信号、济麦20的1D短臂末端和2A长臂末端的Oligo-p Sc119.2-1信号、济麦262的5A长臂中间的Oligo-p Sc119.2-1信号可分别作为细胞学标签用于其身份识别。济麦系列小麦标准FISH核型的建立为利用染色体工程对其进行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细胞遗传学基础;FISH信号变异位点的类似性,说明济麦系列小麦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应在今后育种工作中注意选择与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育种亲本进行组配。
宫文萍李光蓉韩冉宋健民李豪圣刘爱峰曹新有杨足君刘成赵振东刘建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茸毛偃麦草醇溶蛋白位点向小麦中的导入被引量:2
2004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茸毛偃毛草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情况,采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对新创制的小麦-茸毛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E-3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源自茸毛偃麦草的部分醇溶蛋白特征带在双二倍体中得到表达。利用不含1RS/1BL染色体的四川小麦品种对小麦与茸毛偃麦草的杂种F1进行连续回交,并结合染色体逐代观察,现已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的种质材料Y176,对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部分株系,如Y176-12等进行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了茸毛偃麦草的特异醇溶蛋白带的导入。
李光蓉杨足君畅志坚
关键词:醇溶蛋白小麦麦谷蛋白附加系远缘杂交
黑麦基因组特异DNA片段的分离与SCAR标记的建立被引量:12
2006年
以2个栽培黑麦、2个野生黑麦和4个普通小麦为材料,从200条10碱基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条引物H11。H11在小麦中有1条低拷贝扩增,而在黑麦中却有极高拷贝的扩增。对H11在黑麦中的高拷贝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得其全长679 bp,记作OPH11679。根据OPH11679设计特异PCR引物H11-F和H11-R,对小麦族其它物种和含黑麦染色质的物种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仅含黑麦染色质的物种能扩增出长为643 bp的片段(命名为pScH643),这表明该片段为黑麦所特有。用H11-F和H11-R对1套中国春-Imperial黑麦附加系等进行扩增,结果显示pScH643片段分布在黑麦整套染色体上,这一结果在小麦-黑麦异源材料的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即表明pScH643片段可作为SCAR标记用于含黑麦染色质材料的检测。
刘成李光蓉杨足君冯娟周建平任正隆
关键词:黑麦基因组分子标记
导入Rht10基因的八倍体小偃麦的农艺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将矮秆基因Rht10导入八倍体小偃麦中获得了染色体数为 2n =56的矮秆稳定材料攀 890 74 1 1 1,其中Rht10基因表现了极强的降秆能力 ,同时攀 890 74 1 1 1的幼苗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表明Rht10基因能在八倍体小偃麦遗传背景中正常表达。用该矮秆小偃麦品系与含有小麦 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92R137杂交 ,对F2 群体的植株株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体分析表明 ,Rht10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呈显性遗传 ,从该群体中能够获得一批半矮秆、分蘖力强、抗锈病和白粉病的株系 。
杨足君刘明镜李光蓉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矮秆基因农艺性状显性遗传育种
用SON-PCR快速获得长鞭红景天CHS基因全长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单侧寡聚核苷酸嵌套PCR(SON-PCR)方法,从长鞭红景天中扩增得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CHS),命名为Rhchs,其序列全长为2 443 bp,包括682 bp的启动子区、957 bp的开放阅读框和3′UTR区。预测序列编码38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组成与其他已知的高等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葡萄、山茶花、杜鹃和牵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7%、87%、86%和85%。且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保守。序列分析表明,在启动子区域也找到了TATA-box、W-box、G-box like等顺式作用元件。
肖燕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
关键词:长鞭红景天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B1位点沉默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var.dicoccoides)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小麦品种改良的巨大基因库。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组成上,它具有许多栽培小麦不存在的变异类型,在Glu-B1位点上的变异更大。我们利用种子贮藏蛋白的SDS-PAGE方法从原产于伊朗的二粒小麦材料PI94640中观察到缺失Glu-B1区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利用Glu-1Bx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对该材料的总DNA扩增,获得了x型亚基编码基因(Glu-1Bxm)的全序列,其全长为3 442 bp含1070 bp的启动子区。序列比较发现,Glu-1Bxm在启动子区序列与Glu-1Bx7的最为相似。而在基因编码区,我们发现Glu-1Bxm仅编码212个氨基酸,由于开放阅读框中起始密码子后第637位核苷酸发生了点突变,即编码谷酰胺的CAA突变为终止密码TAA,可能直接导致了该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失活,这是我们在小麦Glu-B1位点基因沉默分子证据的首次报道。将Glu-1Bxm全序列与Glu-B1位点其他等位基因进行了系统树分析,发现Glu-1Bxm是较为古老的类型。本文还对该特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类型对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杨足君李光蓉刘畅冯娟周建平任正隆
关键词:基因沉默小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