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A技术对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研究
- 2003年
- 目的:运用肝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技术(CTA)对肝内各种类型的结节性占位病变的表现差异以及血供特点进行研究,评价CTA检出病灶的能力及定性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资料完整经B超、常规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灶而不能定性诊断的患者实施CTA检查,应用导管技术将导管插至肝动脉注射造影剂行螺旋CT扫描,动态观察病变的CTA表现,其诊断结果与几种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并与最后诊断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所有病例还做了随访观察。结果:CTA共检查出不同类型的肝内结节181个,恶性病变有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癌,良性病变有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及肝细胞腺瘤,其中病灶直径>3cm的结节有17个,1.5<直径≤3cm的结节有90个,直径≤1,5cm的有74个。恶性病变在动脉期强化明显,以小肝癌的表现较典型,可分为均匀强化型及非均匀强化型,供血动脉显示以及快进快出表现是其特点,良性病变的动脉期不强化或强化较弱且持续时间长,不具有双重供血的特性,囊肿则始终为无强化低密度结节,CTA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血管造影(HA)、B超(US)相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C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动态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出肝内结节各期像的强化特点及供血特征。结论:通过与几种常规影像检查技术比较,CTA对肝内结节病变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小肝癌及微小肝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早期手术治疗及愈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陈刚白崇顺刘惕生李再丽曹治婷刘正刚韦力谦
- 关键词:CTA技术
- 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 陈刚许彪夏涛刘惕生刘正刚黄小莉曹治婷阮天宇李再丽
- 该研究采用肠腔充气扫描对疑大肠癌患者206例行16层螺旋CT全腹扫描,分别行MPR、MIP、SSD、Raysum、CTVE等多种二维及三维重建成像,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通过与B超、肠镜、癌胚抗原测定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诊断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冠状动脉的CT成像及后处理重建,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斑7例,5例显示软性斑块;重建成像显示11例提示有冠脉异常,4例因心率情况重建图像不满意,未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16层螺旋CT对心脏冠脉是一种无创、较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手段。对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重建图像难以满足诊断要求,需结合X线冠脉造影。
- 刘铁军李再丽阮天宇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重建图像
- CTA技术对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4年
- 陈刚曹治婷李再丽刘正刚
- 关键词:肝脏结节性病变血管造影
- 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2例病人中有23例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至隔顶,19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造影剂示踪技术及自动触发扫描,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对5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s行下肢扫描。结果: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的23例共显示肺动脉426支,栓塞的肺动脉52支,占12.2%,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19例共显示肺动脉1429支,栓塞的肺动脉501支,占35.1%,两种机型检查对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同时行下肢静脉检查的病人发现1例右髂外静脉血栓,1例左股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楚的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单层螺旋CT,可完全替代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而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 陈刚曹治婷王丰刘正刚李再丽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单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