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芬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5篇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慢性
  • 3篇基因
  • 3篇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鼠肝
  • 2篇衰竭
  • 2篇藤茶
  • 2篇藤茶总黄酮
  • 2篇总黄酮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黄酮
  • 2篇核心启动子

机构

  • 10篇南华大学
  • 2篇湘南学院

作者

  • 10篇李小芬
  • 7篇蒋孝华
  • 5篇蔡亚平
  • 4篇雷创
  • 4篇刘玲玲
  • 3篇李映菊
  • 2篇王岐本
  • 2篇邓鹏程
  • 2篇邝满元
  • 2篇刘映霞
  • 1篇李红梅
  • 1篇周清平
  • 1篇周清平

传媒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优思弗胶囊,每次250 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优思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P<0.05);谷丙转氨酶(ALT)从145.5±80.4 U/L下降至47.3±35.6 U/L,总胆红素(TBIL)从96.9±37.2μmol/L下降至37.9±37.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从66.4±27.5μmol/L下降至21.9±26.1μmol/L,总胆汁酸(TBA)从78.7±33.1μmol/L下降至27.7±36.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从138.1±30.4 U/L下降至76.5±5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从167.0±44.6 U/L下降至84.3±72.8 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优思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结论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蒋孝华蔡亚平李小芬雷创刘玲玲李映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
HBV基因型与耐药变异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方法湖南省衡阳地区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96周,发生耐药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d)96周。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变异位点。结果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86例(70.49%),C基因型24例(19.67%),未分型12例(9.84%)。42例检出拉米夫定变异株,其中B基因型32例,C基因型10例,B、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7.21%(32/86)和41.67%(10/24),差异无显著性(x^2=0.16,P=0.69);42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和96周的变异发生率分别为0.00%(0/42)和2.38%(1/42),B、C基因型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13%(1/32)和0.00%(0/10)。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主要为rtM204V+rtL180M(35.71%)和rtM204I(38.10%);B、C基因型比较,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差异无显著性(x^2=17.44,P=0.23)。结论湖南省衡阳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HBV基因型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发生率及变异类型无明显影响。
蒋孝华李小芬蔡亚平李红梅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抗药性耐药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及BCP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2010年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据报道,目前全球慢性HBV感染者达3.5亿人,大约每年100万的患者死于肝衰竭、肝硬化,并有可能进展为肝细胞癌。机体感染HBV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至今仍缺乏有效控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HBV基因组变异可能是重要原因。
李小芬蒋孝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慢性HBV感染者基因组变异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0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2例(1.9%),亚急性肝衰竭2例(1.9%),慢加急性肝衰竭102例(96.2%);HBeAg阳性37例(34.9%),HBeAg阴性69例(65.1%),入院后抗病毒治疗46例(43.4%);好转55例(51.9%),无效51例(48.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基础状态、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清钠离子(Na+)、血清氯离子(Cl-)、凝血酶原时间(PT)、并发细菌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和入院后是否抗病毒治疗,均与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时间及入院后是否抗病毒治疗和预后相关(P<0.05))。结论肝病基础状态和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蒋孝华蔡亚平刘玲玲雷创李小芬周清平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91例HBV DNA阳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分为ETV组与对照组,ETV组44例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口服ETV 0.5 mg/d,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于治疗第12周比较两组有效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时ETV组有效率56.8%,对照组3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肝衰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入院后是否ETV抗病毒治疗与近期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T和入院后是否采用ETV抗病毒治疗与近期疗效有关(P<0.01)。ETV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能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基线PT和入院后是否采用ETV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蒋孝华蔡亚平雷创刘玲玲李小芬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恩替卡韦
小儿手足口病98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8月收治的手足口痛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手足1:2病患儿中,年龄≤3岁者85例(86.7%);有轻症者62例(63.3%),重症者36例(36.7%),其中并发脑炎25例(25.5%),肺部感染5例(5.1%),心肌炎3例(3.1%),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1.0%),感染性腹泻1例(1.0%),中毒性肝炎1例(1.0%);98例患儿经治疗后全部好转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EV71所致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以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蒋孝华李小芬蔡亚平刘玲玲雷创周清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儿童脑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及BCP区变异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及联合变异(G1896A与 A1762T/G1764A同时变异)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李小芬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病情进展
藤茶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TCF)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5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CF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于12周末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TCF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的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CF组的SOD活性显著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TCF能有效降低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防止体内抗氧化酶受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邝满元刘映霞李映菊李小芬邓鹏程王岐本
关键词:藤茶总黄酮肝纤维化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喂养;模型组(14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CF治疗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分别予以TCF25mg/100g、50mg/100g、100mg/100g体重灌胃。于第12周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CF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HA、LN、PCⅢ、CⅣ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TCF对CCL4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邝满元王岐本李映菊李小芬邓鹏程刘映霞
关键词:藤茶总黄酮肝纤维化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及BCP区变异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变异特点以及与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和阳性各60例)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纳入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eAg阴性和阳性组患者HBV DNA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前C区G1896A变异及BCP区A1762T和G1764A变异,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的水平。结果 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总检出率为60.00%(72/120),其中HBeAg阴性组变异检出率为80.00%(48/60),HBeAg阳性组变异检出率为40.00%(24/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0.00,P=0.000)。HBeAg阴性组G1896A变异(38.33%)和联合变异(G1896A、A1762T和G1764A同时变异,25.00%)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16.67%、0.00%)(分别x^2=7.06,P=0.008;x^2=17.14,P=0.000)。变异组血清IFN-7水平为(102.33±27.20)pg/mL,明显高于无变异组(79.18±16.43)pg/mL及对照组(35.77±4.23)pg/mL(分别t=5.72,t=19.33,均P=0.000);变异组血清IL-10水平为(28.13±7.00)pg/mL,明显高于无变异组(13.91±5.42)pg/mL及对照组(13.68±2.27)pg/mL(分别t=12.50,t=15.65,均P=0.000)。结论 G1896A变异和联合变异更常见于HBeAg阴性CHB;G1896A和A1762T/G1764A变异与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水平升高有关。
蒋孝华李小芬
关键词:基本核心启动子基因变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