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作品数:177 被引量:2,221 H指数:2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连云港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连云港地区农村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江苏连云港2个县的农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乡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筛选方法入组45~75岁的高血压人群,进行标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根据Friedewald公式估算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10906例研究对象纳入最终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吸烟、饮酒后,RDW-CV与总胆固醇(β=-8.11,S珋x=0.55,P〈0.001)、甘油三酯(β=-3.73,S珋x=0.79,P〈0.001)、高密度脂蛋白(β=-0.96,S珋x=0.17,P〈0.001)、低密度脂蛋白(β=-6.41,S珋x=0.50,P〈0.001)呈现负相关。进一步以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中,RDW-CV与高密度脂蛋白在年龄较高组(年龄≥60versus〈60岁,交互作用P〈0.001)呈现更强的负向关联。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 王力炜 杨文彬 於涛 王雯 王滨燕 唐根富 臧桐华 秦献辉 王玉 李建平 霍勇 徐希平关键词:血脂异常 高血压 肾动脉与高血压 2024年 针对肾动脉与高血压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在肾血管性高血压领域,既往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介入治疗并未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患者提供进一步获益,但功能学评估及新型影像学方法有望进行更精准的患者筛选与个体化治疗评估。围绕肾动脉开展的去肾神经术这一新技术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循证研究历程后,即将进入中国临床应用。全面回顾以往研究、客观正确认识新技术的两面性,是其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不仅如此,更多新的高血压介入诊疗技术仍在研究,围绕肾动脉的相关新技术仍将在高血压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造福广大患者。 李建平 李昱熙关键词:肾动脉 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他汀序贯治疗策略——从循证证据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3 2009年 介入干预是高危ACS的首选治疗,但是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也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长期、规范的药物二级预防更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他汀在ACS二级预防的综合干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经成为二级预防的基本用药之一。 李建平 霍勇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 循证证据 序贯治疗 他汀 PCI 强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剂量强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分为大剂量... 郑博 刘兆平 孟磊 洪涛 李建平 陈明 霍勇文献传递 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叶酸甘油三酯与水平MTHFR C677T位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南京6城市收集的480例28—75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清叶酸和血脂水平及MTHFRC677T位点基因型及其他健康指标,对其中资料完整者445例(男性196例,女性249例)的MTHFRC677T位点、血清甘油三酯与叶酸水平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性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不同性别MTHFRC677T基因型中TT基因型人群的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CC或CT基因型(P〈0.05),但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间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③调整年龄、MTHFRC677T基因型、地区等混杂因素后,男性中甘油三酯异常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女性中不显著。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性别、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另外也发现男性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项青云 霍勇 王梦德 邢厚恂 刘平 李建平 臧桐华 徐希平关键词:性别分布 叶酸 甘油三酯类 限制性片段长度 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探究影响叶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石景山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浆叶酸水平测定。研究共纳入5 227名研究对象。结果研究人群血浆叶酸的中位数(P25,P75)为6.18(4.98-8.18)ng/ml,其中男性为5.29(4.49-6.75)ng/ml,明显低于女性[6.79(5.45-9.02)ng/ml]。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β=-0.037,P=0.008 6)、吸烟(β=-0.118,P〈0.000 1)的个体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低;较高年龄(β=0.003,P〈0.000 1)、女性(β=0.186,P〈0.000 1)、更高的受教育程度(β=0.039,P=0.000 5)、近3个月来每周不少于5 d的运动(β=0.037,P=0.008 6)及每周不少于3 d补充B族维生素(β=0.299,P〈0.000 1)的个体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高。按性别分层分析,肥胖及运动仅与女性的叶酸水平(自然对数)有关联(P〈0.05),而其他因素对叶酸的影响趋势无性别差异。结论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处于较低水平;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及维生素的补充对叶酸水平产生影响。 张龙 王新刚 范芳芳 贾佳 李建平 霍勇 张岩关键词:叶酸 年龄 性别 吸烟 高校教职员工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高校中青年教职员工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情况及其预警意义。方法:整群选择40~69岁高校教职员工共78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所有对象的颈动脉内膜斑块分布情况。分三个年龄阶段40~49岁(233例),50~59岁(420例)和60~69岁(130例)分别统计各年龄段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结果:60~69岁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50~59岁组,40~49岁组(70.8%比56.0%比27.9%),且50~59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40~49岁组,P<0.05或<0.01。结论:随年龄增长中青年人群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逐渐升高。颈动脉内膜斑块有重要临床预警意义,建议在中青年人群定期开展该项检测。 王晓红 李建平关键词:中年人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评估外周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无创检查方法,目前已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本研究旨在评价ABI和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顺序入选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同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ABI和baPWV检查的216名患者。采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BP-203PREⅡ动脉硬化诊断装置进行ABI和baPWV的测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组及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3组ABI和baPWV的差异。结果:与非冠心病组(n=49)比较,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组(n=113)的ABI值更低(1.12±0.11 vs.1.05±0.18,P=0.002)。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后,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β=-0.06±0.03,P=0.029)。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组(n=54)与非冠心病组的ABI值没有显著差异,另外,3组的baPWV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I值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ABI数值越低,受累的冠状动脉血管支数越多。 张岩 李建平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 血流速度 中国高血压人群中H型高血压的比率和特征及与美国人群的比较 被引量:26 2022年 目的:研究中国高血压人群中H型高血压的比率和特征,并与美国的相关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方法:在中英文多个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发表于2022年4月30日前的关于中国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率以及总体患病率,采用分层分析探索中国H型高血压的分布特点,采用meta回归分析寻找异质性的来源。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1999—2006年的人群中,根据数据发布时间将其分为4个阶段,从数据库获取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分析H型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3项研究,包括78470名高血压患者,其中59842名H型高血压患者。中国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率为73.1%(95%CI:69.3%~76.9%,I^(2)=99.4%,P<0.001),普通人群的总体患病率为26.9%(95%CI:21.1%~32.8%,I^(2)=99.8%,P<0.001)。分层分析中,H型高血压的比率在≥65岁的老年人、男性、少数民族、内陆、西部、北部和农村地区较高。2011—2020的10年间,中国H型高血压比率缓慢下降(2011—2013年79.2%vs.2014—2016年70.4%vs.2017—2020年66.6%,P<0.001)。Meta回归显示地域为异质性的来源。美国H型高血压比率随着时间的增长,在2003—2004年达到高值,随后在2005—2006年出现下降。美国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率和总体患病率均低于中国。结论:中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比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远超美国,特别是在老年人、男性、少数民族、内陆、西部、北部和农村地区中,了解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可为进一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 梁喆 范芳芳 张岩 秦献辉 李建平 霍勇关键词:H型高血压 风险评估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活性的变化(英文) 2008年 背景:近年来发现的内皮祖细胞能够促进受损内皮愈合,因而假设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可能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或活性有关。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活性,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2007-05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完成。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既往行冠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分为两组: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n=15)及未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对照组(n=17)。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24孔培养板,7d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贴壁细胞摄取DiI-acLDL及结合FITC-UEA-Ⅰ的能力,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计算内皮祖细胞的数量、通过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增殖倍数、通过划痕试验定性观察内皮祖细胞的迁移数量以及通过黏附试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率。结果:再狭窄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再狭窄组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的内皮祖细胞迁移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说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可能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或活性有关。 雷力成 霍勇 李建平 李肖霞 韩莹莹 王皓正 朱毅关键词:支架置入 再狭窄 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