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海

作品数:54 被引量:396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4篇地震
  • 15篇震源
  • 7篇震前
  • 6篇震源深度
  • 5篇震源机制
  • 5篇强震
  • 5篇发震
  • 5篇发震构造
  • 5篇M
  • 4篇地震定位
  • 4篇地震活动
  • 4篇地震序列
  • 4篇断层
  • 4篇双差地震定位...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波
  • 3篇地震频度
  • 3篇地震前
  • 3篇短临
  • 3篇震波

机构

  • 53篇新疆维吾尔自...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西北电力设计...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作者

  • 54篇李志海
  • 12篇王海涛
  • 9篇王筱荣
  • 8篇高歌
  • 7篇曲延军
  • 5篇黄瑜
  • 5篇刘建明
  • 5篇赵翠萍
  • 4篇马宏生
  • 4篇高小其
  • 4篇蒋靖祥
  • 4篇张翼
  • 3篇唐兰兰
  • 3篇朱成英
  • 3篇蒋长胜
  • 3篇郑勇
  • 3篇高国英
  • 3篇高朝军
  • 3篇李莹甄
  • 3篇陈荣华

传媒

  • 16篇内陆地震
  • 6篇地震
  • 5篇地震学报
  • 4篇中国地震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8月26日新疆墨玉5.4级地震序列被引量:2
2006年
2005年8月26日新疆墨玉县发生了MS5.4地震,震区附近强烈有感,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从地震基本参数、震群监测、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地震序列等方面概述了这次地震序列。
李志海王筱荣
关键词: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地震序列
新疆北天山非弹性衰减、场地响应及其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本文利用新疆北天山22个数字地震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了北天山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465.2f0.53;其次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2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在1附近,其中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可能与台基岩性和仪器工作状态有关;最后用ω平方震源模型计算了161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161次地震震级(MS)与地震矩的对数、震源破裂半径、矩震级呈正相关关系、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应力降并无明显的依存关系,进而利用震源参数中的应力降时序图,分析了研究区内2次6级地震前后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表现为震前出现高应力异常,震后趋于低值的变化过程。
刘建明李志海
关键词:非弹性衰减介质品质因子震源参数新疆北天山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地倾斜异常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选取db4小波基、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2次6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异常。结果表明,在MS≥6.0地震前,震中附近(〈300km)不同台站记录到了相同频段、周期的异常信号;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150~300km范围内,震中附近观测资料异常并不明显;不同方位台站对地震异常信号的接收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刘建明李志海孙甲宁高歌
关键词:地倾斜小波分析
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被引量:5
2007年
2005年9~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5次4级地震,对该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这是一次非前兆性震群。震群中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特征显示,本次震群的发生可能与克孜尔断裂活动有关。对比分析历史震群及其前后新疆及周边的地震活动后认为,本次震群附近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更大地震,但震群活动可能反映了新疆区域应力场增强,新疆及周边地区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曲延军李志海杨成荣
关键词:地震序列
尾波衰减系数等参数计算及其Matlab软件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尾波衰减系数、S波衰减系数、周期比、持续时间比和振幅比等参数变化特征可以提取地震前兆的有益信息。针对单台数字化资料,利用Matlab进行GUI可视化编程,在人机交互环境下,计算上述5种地震波参数,结合地震目录进行时间和空间异常识别与判定,为预测预报提供必要参考。
高朝军黄瑜李志海聂晓红
关键词:可视化编程地震波参数
新疆中强震前地震深度变化图像研究
<正>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包括了二维的平面图像和三维的立体图像,它们都是地震预测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强震前小地震活动平面图像出现有序化分布,如地震活动空区、条带、丛集等,已为大量的震例及预测实践所证实。但多年来震源...
曲延军李志海
文献传递
固体潮应力对大地震前显著地震触发的两个例子被引量:10
2009年
计算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4级地震和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0级地震前发生的几次显著地震破裂面上固体潮应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计算结果表明,这些ΔCFS均大于零,显示固体潮应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有利于显著地震破裂。
陈荣华张晶李志海
关键词:显著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帕米尔东北缘地壳结构的P波接收函数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位于新疆帕米尔东北缘地带12个固定数字地震台和天山动力学Ⅱ期10个流动宽频带数字地震台记录的高质量远震波形数据,应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研究了帕米尔东北缘的地壳厚度-泊松比特征和部分台站下方的壳内界面深度.研究发现:(1)帕米尔东北缘的Moho面起伏变化剧烈,其总体分布呈现东薄西厚、南厚北薄的特征,由塔里木盆地向天山延伸,地壳厚度约从45km加深到55km,从塔里木盆地向西昆仑山延伸,地壳厚度约从45km加深到69km;(2)沿着天山动力学Ⅱ期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台站的壳内间断面的深度约为13-16km,向北进入天山南麓加深到20km左右,继续向北进入南天山山区壳内间断面不明显,可能暗示塔里木盆地基底向北俯冲,俯冲距离可能到达南天山的山前;(3)研究区地壳泊松比变化复杂(约从0.20到0.31),显示地壳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和显著的不均匀构造;(4)整个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天山动力学Ⅱ期剖面的结果表明,从塔里木盆地北缘到西南天山,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意味着天山地壳的增厚可能主要是通过以长英质岩石为主要组成成分的上地壳叠置而成;(5)研究区全部地震台地壳厚度与海拔高程的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地壳厚度与海拔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相关系数为0.66),天山动力学Ⅱ期10个台站的地壳厚度与海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可能表明沿该剖面地壳整体上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唐明帅郑勇葛粲王海涛冀战波孔祥艳魏斌李志海
关键词:地壳厚度泊松比接收函数
帕米尔东北缘地壳结构的P波接收函数研究
2015年
帕米尔东北缘位于天山褶皱带、西昆仑造山带和塔里木盆地3个构造单元的衔接地带,是我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也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弧形的帕米尔高原和近EW向的天山为该地区的隆升单元,独特的构造特征和现今仍然活跃的构造运动使帕米尔东北缘在大陆动力学和造山带变形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研究区造山带隆升的动力学机制,目前提出了多种模型。
唐明帅郑勇葛粲王海涛冀战波孔祥艳魏斌李志海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东北缘接收函数地壳结构西昆仑造山带大陆动力学
天山中东段地震层析成像的初步研究
<正>20世纪70年代,Aki等(1976)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对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行了半定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地震层析成像成为了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使研究者可以'清晰'地了
罗炬李志海王海涛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