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主题

  • 4篇音乐
  • 2篇音乐作品
  • 1篇大协奏曲
  • 1篇读解
  • 1篇形而上
  • 1篇性体验
  • 1篇学科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哲学
  • 1篇音乐存在
  • 1篇音乐存在方式
  • 1篇音乐批评
  • 1篇语言论
  • 1篇哲学
  • 1篇认识论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成长
  • 1篇施尼特凯
  • 1篇讨论课
  • 1篇前奏

机构

  • 7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7篇李晓囡
  • 1篇张乐韵
  • 1篇鲁瑶
  • 1篇韩锺恩
  • 1篇李明月
  • 1篇郭一涟
  • 1篇王骏星
  • 1篇周凌霄

传媒

  • 2篇音乐艺术(上...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方向硕士、博士专题讨论课瓦格纳专题讨论与写作:瓦格纳歌剧乐剧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终曲
2013年
授课导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音乐学系本科学生)鲁瑶、李明月、周凌霄、许首秋,(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方向硕士研究生)刘雨矽、王骏星、张乐韵,(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郭一涟、李晓囡。
韩锺恩鲁瑶李明月周凌霄许首秋刘雨矽王骏星张乐韵郭一涟李晓囡
关键词:音乐批评艺术哲学理论学科
“悲情”——肖邦音乐作品的形而上质被引量:6
2010年
该文将"悲情"作为肖邦作品的"形而上质",以《悲情肖邦》中涉猎的作品为例,分析"悲情"如何从声音构成-秩序组合-作品之外等属性中层层递进地显现。
李晓囡
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历史衍变
本文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音乐为何存在?音乐如何存在?音乐存在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面貌如何?它变化的动因又何在?因此本文将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纳入到西方哲学历史进程中,其目的是回答在西方哲学的历史衍变中“音乐之所以存在”...
李晓囡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
文献传递
骆驼、狮子、孩童:生命成长三向度——从前奏曲看瓦格纳《帕西法尔》的创作风格
2013年
《帕西法尔》是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因其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庄重自持的音乐风格而备受争议。本文认为歌剧透露出的基督教思想绝不是为了迎合公众的愿望和趣味,而是体现了尼采"精神三种变形"之说的第三个阶段"孩童",即个体生命成长的第三向度,是晚年的瓦格纳对人生历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前奏曲中,瓦格纳用最简洁的音乐语言,通过核心主导动机的音响结构力,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戏剧与音乐浑然一体,体现了作曲家最为成熟的创作手法,是其一生创作辉煌的完美终结。
李晓囡
关键词:《帕西法尔》前奏曲主导动机
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
本文以“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为题,主要是以罗曼·茵加尔登的现象学美学为理论依托,对其“音乐作品是单层结构”提出理论质疑,在对“文学作品多层结构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音乐作品的“层次性建构理论”。并进一步通过所...
李晓囡
关键词:音乐作品
文献传递
音乐作品本体结构的“层次性”研究——对罗曼·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的重新读解被引量:4
2012年
文章以"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为题,主要是以罗曼·茵加尔登的现象学美学为理论依托,对其"音乐作品是单层结构"提出理论质疑,在对"文学作品多层结构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音乐作品的多层结构"。音乐作品存在4个异质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层次,它们分别是:声音构成物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再现客体层次、意向性结构层次。这些层次按照它们各自从属的存在领域形成一定顺序,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对以上各个层次的研究,得出文章的结论:作为纯粹意向性对象的音乐作品具有多层性的本体性结构。
李晓囡
关键词:音乐作品
自足的“世界”——论施尼特凯《第三大协奏曲》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以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的《第三大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切近音乐作品,对该作品的五个乐章分别进行感性描写,将具体的作品分析作为感性体验的"后证",找出感性体验与作品分析的交叠处与未交叠处,得出如下结论:审美主体通过感性体验可以直接把握作曲家的风格特征——复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意义诠释。
李晓囡
关键词:施尼特凯大协奏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