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文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血管
  • 2篇综合征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综合征
  • 1篇代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雄激素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机构

  • 4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文
  • 1篇盛凤
  • 1篇袁碧波
  • 1篇姜忠敏
  • 1篇李建勇
  • 1篇苑雅茹
  • 1篇张俊平
  • 1篇杨景贵
  • 1篇糜若然
  • 1篇刘晓智
  • 1篇卢慧
  • 1篇张秀兰
  • 1篇杨华
  • 1篇张贺平
  • 1篇王德华
  • 1篇袁俐
  • 1篇李玉芬
  • 1篇李洪娟
  • 1篇王亚男
  • 1篇苑亚茹

传媒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为PCOS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35例PCOS患者(观察组)和30例卵巢形态正常的健康妇女(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催乳素(PRL)、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抑制素B(INH-B)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结果观察组LH、PRL、T、A2、IGF-I及IN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HBG与DHEAS水平呈负相关(r=-0.299,P<0.05)。结论 PCOS患者LH的分泌高于FSH,持续升高的LH刺激可导致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过多;肾上腺激素DHEAS、IGF-I和INH-B与PCOS的发生有关。
李洪娟张贺平李玉芬李晓文苑雅茹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高雄激素血症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其临床特征、性激素水平以及某些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PCOS患者进行临床评估、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测定。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后UAER与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HOMA-IR指数是PCOS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OS患者的UAER与其它易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因素有相关性,对此指标的正确评定将有益于指导临床治疗。
王亚男李晓文王德华苑亚茹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尿白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幼稚微血管分布特征
2008年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和子宫腺肌病(AM)合并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OEMs异位内膜、AM异位内膜血管形成特征。方法:以OEMs和AM合并存在的38例EMs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法定位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周细胞覆盖指数(MPI)。结果:(1)OEMs异位内膜的VEGF在全周期高表达,AM及在位内膜的VEGF在分泌期高表达。(2)AM的MVD高于正常内膜、同体在位内膜及OEMs异位内膜(均P<0.01);OEMs的MVD稍高于在位内膜(P<0.05)。(3)EMs患者异位内膜表层及基底层的MPI低于正常内膜,以AM最为突出(均P<0.01)。(4)VEGF与MVD、MPI无明显相关性,而MVD与MPI呈负相关。结论:(1)血管形成机制在AM发病中占极重要地位。(2)在位内膜异常是EMs病变形成的基础。(3)AM幼稚微血管生成更活跃。
殷观梅张秀兰袁碧波杨景贵李晓文赵振苓杨华卢慧糜若然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侧群细胞的恶性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患者肿瘤干细胞样侧群细胞的恶性行为特征。方法取4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原代培养宫颈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宫颈癌干细胞样侧群与非侧群细胞,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ranswell培养体系比较两群细胞的侵袭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瘤细胞的克隆能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耐药基因ATP结合体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蛋白表达情况;于20只去胸腺小鼠腹股沟皮下接种两群细胞,各10只,比较其体内成瘤率。结果宫颈癌干细胞样侧群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39%;与非侧群细胞相比,侧群细胞生长迅速,具有更强的瘤细胞侵袭力和克隆形成能力,且ABCG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更高。侧群细胞体内成瘤率为100%(10/10),而非侧群细胞为20%(2/10);瘤体病理组织切片可见肿瘤形成,内部伴大片组织坏死。结论宫颈癌肿瘤干细胞样侧群细胞具有更高的恶性细胞表型,是未来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核心靶点。
李晓文袁俐张俊平李建勇姜忠敏盛凤刘晓智
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干细胞侧群细胞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