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 作品数:70 被引量:339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WU多瘤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WU多瘤病毒(WUPyV)的感染情况及其作用。方法采集天津市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吸取物(NPA)标本174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咽拭子标本68份以及无呼吸道症状的对照咽拭子标本43份,用PCR法进行WUPyV基因检测,对NPA阳性标本采用PCR和多重PCR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174份NPA标本中共28份检出WUPyV核酸,占16.1%。患者平均年龄为11.7个月(12 d^39个月),其中≤6个月10例(35.7%),6个月~1岁10例(35.7%),1~2岁7例(25.0%),2~5岁1例(3.6%);男19例(67.9%),女9例(32.1%);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20例,占71.4%,50%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最高的为RSVB(32.1%),其次为HboV(21.4%)和Rhino、PIV3(均为14.3%)。检查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咽拭子标本,3例为WUPyV阳性,其中2例患儿为3岁,1例2岁;女2例,男1例。43例无呼吸道症状者的咽拭子标本均为WUPyV阴性。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存在WUPyV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无呼吸道症状对照儿童中未检出WUPyV。WUPyV可能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病原之一,但其是否为独立致病因子还需进一步研究。
- 李晓燕陈锦英孔梅苏旭易艳萍邹明张桦韩玉敏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儿童
- 人偏肺病毒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人偏肺病毒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所述人偏肺病毒多表位抗原由B细胞表位、Th细胞表位、CTL细胞表位序列组合而成,通过串联方式,并用连接子将上述各类型表位序列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人偏肺病毒B细胞表位、CTL...
- 李晓燕孔梅郭丽茹苏旭杨东靖邹明
- 文献传递
- 新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方法:设计3对引物,对9株天津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的咽拭子标本核酸进行RT-PCR扩增,后对产物测序,将测序结果通过软件进行拼接,得到HA基因全长,分析序列特征并绘制种系发生树。结果:9株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测序成功,经序列拼接后,长度为1778 bp,截取开放读码框内1702 bp核苷酸,绘制了种系发生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经典的猪流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个分支上。天津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氨基酸与WHO推荐的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及中国的代表株A/Sichuan/1/2009(H1N1)相比,同源性很高,为98.8%~99.6%。氨基酸序列与WHO推荐的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相比,有4个位点发生变异,与中国的代表株A/Sichuan/1/2009(H1N1)相比,有3个位点不同。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源于经典猪流感病毒,目前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蛋白变异还很小,但应密切关注该病毒的变异情况。
- 李晓燕孔梅陈锦英苏旭丁建清邹明郭丽茹
- H3N2流感病毒体外细胞传代引起的变异
- 2017年
- 目的了解用不同来源MDCK细胞分离H3N2流感病毒时,HA和NA片段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选取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咽拭子标本13份,分别在三种不同来源的MDCK细胞中传5代。对标本中病毒及细胞传代的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病毒传代后HA和NA片段变异情况。结果与咽拭子中的病毒序列相比,MDCK5代病毒和MDCK-parent5代病毒均发生了HA和/或NA的突变。9株MDCK5代病毒HA发生了P221L/P/H突变;8株病毒发生了NA片段的148位或151位的突变。2株MDCK-parent5代病毒HA221位为多态性。13株病毒MDCK-parent传代后均发生了NA多态性,大多发生在151位。在MDCK-SIAT传5代后的病毒HA均无突变,3株有NA突变。结论在对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前对病毒进行细胞传代会发生病毒的适应性突变。H3N2流感病毒在MDCK、MDCK-parent中传代后,会引起HA和/或NA突变;MDCK-SIAT传代,病毒变异明显减少。
- 李晓燕Yipu Lin孔梅邹明郭丽茹苏旭
- 关键词:流感病毒MDCK细胞
- 天津市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1例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CHIK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与进化,为CHIKV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4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清标本200μl提取核酸,设计叠瓦式引物扩增CHIKV基因组全长,然后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本研究的CHIKV属于ECSA基因型印度洋分支,与大部分中国分离株一致,相似性为92.72%~99.86%,在国际上与巴基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99.74%)。天津CHIKV在关键位点E1-D284E和E2-I211T处有两处突变,与ECSA基因型一致。此外,天津CHIKV还具备两个关键毒力位点E2-12T和E2-82G,以及nsP3-R524Opal终止子突变。结论天津CHIKV具备较强毒力,且具备在白纹伊蚊中传播的能力,提示应继续加强对CHIKV的监测。
- 谭昭麟吕莉琨谢彤李力吕杰李晓燕
- 关键词:基孔肯亚病毒毒力
- 军团菌rcp毒力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军团菌rcp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嗜肺军团菌核苷酸序列合成军团菌rcp毒力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对2005年—2007年天津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分离的16株嗜肺军团菌、杜氏军团菌(Legionella dumoffii,L.dum)、博氏军团菌(Legionella bozemanii,L.boz)、长滩军团菌(Legionella feeleii,L.fee)等菌株进行了军团菌毒力基因rcp的检测。结果3株嗜肺军团菌扩增出了900bp的rcp基因片段,其余菌株未扩增出该基因片段。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军团菌毒力基因rcp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于军团菌毒力基因的深入研究。
- 于凌琪杨东靖李闻王书梅吕莉琨李晓燕董杰
- 关键词:军团菌聚合酶链反应
- 小分子多肽化合物CMS010.26对家兔Masugi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目的:建立家兔Masugi肾炎模型,观察小分子多肽CMS010.26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家兔肾皮质免疫羊,获得羊抗兔肾皮质抗血清,摸索最适造模抗兔肾皮质血清用量,建立家兔Masugi肾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CM...
- 李晓燕
- 关键词:家兔MASUGI肾炎
- 文献传递
- 天津市一起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引起的聚集性发热事件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调查一起疑似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 Equisimilis, SDSE)引起的发聚集性发热事件,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方法 2020年5月22日天津市某公司内出现不明原因聚集性发热病例,采集24例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微流体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病毒、细菌等相关病原体检测。现场采集90份环境样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24份咽拭子标本中,9份标本检出溶β-溶血性链球菌,经VITEK2生化鉴定系统及质谱鉴定仪确认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青霉素100%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100%耐药,对复方新诺明中度耐药(耐药率为55.6%),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7.8%,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66 666个reads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的基因片段,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 179 445 bp,覆盖度达到60%。环境样本各项细菌检测指标均合格,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和嗜肺军团菌。结论这是一起疑似由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引起的聚集性发热事件,在天津地区尚属首次。SDSE引起的暴发感染在国内非常罕见,迅速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是确定疫情爆发原因的关键。
- 李闻郑宝璐于爱萍高鑫李晓燕
- 关键词:药敏试验基因组测序
- 流感疫苗对儿童和成人的免疫效果研究
- 2014年
-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传播速度较快以及容易变异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疫苗免疫是防控流感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预防流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两种疫苗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保护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
- 孔梅李晓燕
- 关键词:灭活流感疫苗流感成人儿童
- 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变异及其流行趋势被引量:1
- 2021年
- 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基孔肯雅热已从仅在非洲南部、东南亚和印度部分热带地区流行的蚊媒传染病传播至亚热带地区的多个国家。既往CHIKV的传播主要以埃及伊蚊作为传播媒介,2004年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南亚地区的暴发流行中,出现了能够以地区分布更为广泛的白纹伊蚊为媒介传播病毒进化株,这也成为是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CHIKV主要是通过其基因组中编码的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的多次突变以不断增强其对白纹伊蚊的适应性。对CHIKV进化规律和基因突变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病毒对蚊媒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还可以对可能的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提供预警。
- 李力谢彤李晓燕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病毒蚊媒传染病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