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翻译
  • 4篇哲学
  • 4篇释学
  • 4篇文本
  • 4篇文学
  • 4篇文学文本
  • 4篇解释学
  • 3篇主观
  • 3篇主观性
  • 2篇哲学解释
  • 2篇哲学解释学
  • 2篇忠实
  • 2篇文本理解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大学英语四六...
  • 1篇大学英语四六...
  • 1篇薛绍徽
  • 1篇译者
  • 1篇译作

机构

  • 1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11篇李晓燕
  • 1篇陈小凤

传媒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宁德师专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文本理解的主观性
2006年
长期以来,文学理论都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等同对作品的真正理解。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具有其历史性,作者的意图是不存在,文本的生命是阅读赋予。读者的参与必然注定作者的死亡,读者的参与是主观能动的,文本的开放性也为读者的创造条件。
李晓燕
关键词:文学文本客观性主观性
从四、六级考试改革看大学英语教学
2010年
目前大学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考试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能力。考试改革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李晓燕陈小凤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教学
解释学关照下的《八十日环游记》翻译研究
2016年
哲学解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性,因为任何存在都是历史的。语言以其开放性开启了理解的自由,译者以前结构来对文本以及文本所处历史语境进行阐释和创造,汇聚了译本、文本以及译者、原语文化等前结构,对各种前结构进行历史性的融合。从哲学解释学理论出发,探讨陈寿彭和薛绍徽合译的《八十日环游记》中翻译的语言性以及翻译前结构等在翻译中的历史融合。
李晓燕
林纾误译的哲学阐释
2012年
解释学认为,林纾误译是由译者理解的历史性引起的.林纾的理解和他前理解构成了解释循环,林纾的创造是受到目的语文化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前理解影响,使得林纾的翻译会有意无意地误译原作。理解的有限性同时也让林纾视域与目的语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产生距离,因此林纾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
李晓燕
文学文本译者:创造性的读者
2009年
译者在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中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而译者作为原著的读者和译著的作者,其一系列行为不是消极地消化原著而是积极再创造。
李晓燕
关键词:译者文学文本主观性
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
2010年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解释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李晓燕
关键词:翻译历史性哲学解释学
文学文本重译的创造性被引量:3
2010年
人们对文学文本的不同理解使翻译实践不会静止地停留在某一个瞬间,重译使文本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文本的复杂性产生误读现象,误读表明了文本理解的历史未完成性,意义的这种不完善性揭示了意义的人为创造性,因此,重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带有主观创造性。
李晓燕
关键词:文学文本重译
论读者在文学文本理解中的主体性被引量:1
2009年
以作者为中心和文本决定一切的文学理论抹杀读者的作用,忽视读者的创造性和主观性,然而在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文本中的空白结构以及不确定性等召唤读者进行能动参与。理解的历史性,造成了"作者死亡"和"读者重生"的局面,也为读者的主体性发挥提供可能性。
李晓燕
关键词:文学文本主观性
论薛绍徽翻译作品的忠实与创造被引量:2
2013年
薛绍徽在翻译作品时对原文的尊重以及严谨的态度为世人所乐道,她做到翻译忠实于原文,然而却没有一味地复制原文,在尊重译语文化和原文的前提下对译文做适度的创造,成功地将忠实与创造运用于翻译作品中。
李晓燕
关键词:薛绍徽忠实解释学循环
翻译标准的哲学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传统文学翻译标准视原文为中心,以译文是否忠实原语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翻译的动态过程和存在历史局限性。然而人文科学的语言学转向给这一标准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哲学解释学等理论发展对人文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学翻译标准。
李晓燕
关键词:翻译标准哲学解释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