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琦珂

作品数:2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农业
  • 4篇历史变迁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战时
  • 3篇松花江流域
  • 3篇农业系统
  • 3篇奶业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2篇生态
  • 2篇水灾
  • 2篇农耕
  • 2篇农耕文化
  • 2篇农业结构
  • 2篇人地关系
  • 2篇历史考察
  • 2篇历史时期
  • 2篇康乾
  • 2篇康乾时期
  • 2篇管窥

机构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博物...

作者

  • 27篇李琦珂
  • 13篇曹幸穗
  • 4篇王思明
  • 2篇惠富平
  • 2篇胡泽学

传媒

  • 3篇古今农业
  • 2篇东北亚论坛
  • 2篇科学管理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农史
  • 1篇食用菌
  • 1篇农业考古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乳业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4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畜牧结构历史变迁研究
2012年
东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畜牧业阶段(石器时代),猪、狗、马、牛的驯化递次发生;游牧畜牧业阶段(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东北草原地区的主要牧畜是马、牛、羊;定牧畜牧业阶段(铁器时代),羊的饲养跃居首位,牛、马饲养退居其次;定居家畜业阶段(机器时代),畜种布局渐呈区域化、多元化态势。影响东北地区畜牧结构的因素有:环境变迁和生态适应,畜牧政策和饲养技术,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经济交流和市场影响。
李琦珂曹幸穗
关键词:历史变迁影响因素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系统的发展动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不断进化的开放系统,农业系统具有较强的内在有机性和外部关联性。依据东北农业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演化进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渔猎系统同采集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系统同渔猎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渔猎长期共存互补阶段以及农耕系统同畜牧系统的分化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农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功能表现均有所不同。驱动东北农业系统不断发展演化的因素有:生态制约与气候扰动,战争灾荒与农牧政策,人口迁徙与经济转型,文化互动与技术传播,宗教信仰与饮食习俗,交通条件与市场交换等。
李琦珂王思明
关键词: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历史时期
生物多样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农业科技被引量:5
2012年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科学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日益减少、大量珍贵种质资源迅速消亡、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是生物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在此视角的观瞻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正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的自觉践行: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事实上是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动运用;生物防病、农业治虫恰恰是农业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巧妙运用;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则是农业生态多样性的自觉运用。
李琦珂惠富平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复种轮作间作套种害虫防治
中日韩三国“风水”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风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和韩国深受其影响,形成了迥异于中国"风水"的日韩风水文化。三国的"风水",皆植根于传统周易文化的土壤之上,蕴含有强烈的自然崇拜精神和朴素的农耕文化思想。三国的"风水"均暗含了现代建筑生态学和建筑美学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人文意蕴。三国的"风水"具有功利性、生态性以及系统性等共同特点。无论是在"风水说"层面,还是在"风水术"层面,三国"风水"均各具特点,其迥异性具体体现在"空间风水术"和"时间风水术"两大方面。地理影响和宗教濡染,是三国"风水"特点迥异的主要原因。三国"风水说"和"风水术"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东北亚汉文化传统的理解。
李琦珂曹幸穗
关键词:风水文化中日韩三国
东北地区农业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2年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内在有机性和外部关联性。宏观地考察农业系统的演变历史及发展规律,对于客观判断农业结构变动是否合理以及功能衍变是否良性,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农业系统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渔猎系统同采集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系统同渔猎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渔猎长期共存互补阶段以及农耕系统同畜牧系统的分化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农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功能表现均有所不同,其发展趋势是系统结构的多元化和功能的稳态化。
李琦珂王思明
关键词:农业系统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奶畜饲养
2012年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的奶畜,因肩负着营养伤病员、保健军民的光荣使命,集中饲养于杨家岭中央管理处、八路军留守兵团野战医院、延安中央医院以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等机构或部门。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生产、科研单位,因简就陋地开展了奶畜育种、生奶加工、疾病防治、宣传普及等项工作。尽管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奶畜饲养难具规模,但影响深远,贡献极大。
李琦珂曹幸穗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20世纪松花江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研究
拥有黝黝黑土地的松花江流域,经过一百多年的农业开发,如今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虽气候严寒,夏短冬长,但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比较适合发展农业。自东北“开禁”以来,关内移民陆续进入,土地垦殖持续不断,人地关系渐趋...
李琦珂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松花江流域
文献传递
二十四节气传统智慧与当代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有着政治、伦理、哲学、生态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传统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不但是农业管理的时间智慧,而且是帝国时代的作息时间表,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坐标。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健康养生以及重塑人类精神家园等方面,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李琦珂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坐标
关于中华农耕文化现实价值的思考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农业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伟大的农业文明,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农耕文化是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
胡泽学李琦珂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耕文化资源价值
老年病人的心理辅助治疗
2012年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到老年,健康疾患增多,一份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2周患病率为338.3‰,2周就诊率为280.6‰,住院率为84.1‰,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别。医院出院病人中60岁以上老人占27.1%,各种疾病等患病率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宋书兰李琦珂
关键词:老年人保健服务精神卫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