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4篇妊娠
  • 3篇阴道
  • 2篇手术
  • 2篇剖宫产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子宫切除
  • 2篇子宫切除术
  • 2篇巨大儿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血压
  • 1篇抑素
  • 1篇阴道超声
  • 1篇阴道手术
  • 1篇阴道子宫
  • 1篇阴式

机构

  • 1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李红雨
  • 5篇王捷文
  • 3篇许翔
  • 1篇李燕华
  • 1篇杨玲
  • 1篇肖成炜
  • 1篇王丹丹
  • 1篇孙蕊
  • 1篇李玉芝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剖宫产指征变化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方法:对5 685例住院孕妇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3 272例。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5年为44.94%,2011年上升到6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臀位,各年度中社会因素均居第一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指征,加强妊娠期监护及产程观察,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
李红雨王捷文杨玲
关键词:剖宫产社会因素
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缩短的预防及影响因素
2006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阴道缩短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73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41例,阴道残端敞开缝合,术后多次行阴道扩张;B组32例,阴道残端闭合缝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测量阴道长度。结果:两组阴道长度分别为(6.57±0.63)cm、(4.78±0.46)cm(P<0.001)。在A组中保留卵巢与未保留卵巢患者术后阴道长度分别为(7.01±0.36)cm、(6.25±0.68)cm(P<0.05);放疗与未放疗者术后阴道长度分别为(5.92±0.57)cm、(6.93±0.32)cm(P<0.05)。两组盆腔感染率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一例发生疝及大出血。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阴道残端敞开缝合,术后多次扩张阴道对术后阴道有延长作用。保留卵巢、不放疗或卵巢移位、恰当的手术范围、术后减少感染是防止阴道缩短的积极因素。阴道敞开缝合不增加盆腔感染率和尿潴留发生率。
李玉芝李红雨孙蕊李燕华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27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症。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7年8月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术(TVH)27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3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TAH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李红雨许翔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4种全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4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适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组)36例、经全子宫切除术(TAH组)41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组)40例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42例的临床资料,对4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4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TAH组均显著长/重于TVH组、LAVH组及TLH组(P<0.01),住院费用TAH组、TVH组均低于LAVH组及TLH组(P<0.01)。结论:4种术式均为安全可行的,各有优缺点,TLH有望成为子宫切除术的趋势,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具体的方式。
李红雨许翔王捷文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阴式
妊娠巨大儿362例诊断与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近 15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及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按每 5年一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9~ 2 0 0 3年 36 2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 .结果 :巨大儿的发生率由 1989~ 1993年的 3.71%上升到 1999~ 2 0 0 3年的 6 .2 7% ;由以阴道分娩为主逐渐过渡到剖宫产分娩为主 ,且产后出血率并未增加 ,同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肩难产、死胎呈降低趋势。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母亲肥胖等因素有关 ,剖宫产是目前巨大儿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
李红雨
关键词:巨大胎儿妊娠并发症
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30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4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是低创、效优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王捷文李红雨
关键词:子宫肿瘤经阴道手术经腹手术
经产妇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经产妇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蚌医二附院分娩的65例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非妊娠期糖尿病经产妇巨大儿的资料,并与随机选择的同期分娩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作对照分析,及同期分娩的健康初产妇巨大儿比较分析。结果经产妇巨大儿平均孕周、孕末期体重、孕末期宫高、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P<0.05);与初产妇巨大儿比较,外来流动人口比例增加,正规产检比例明显降低,过期妊娠增多,择期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加强经产妇围产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李红雨许翔王捷文
关键词:经产妇巨大儿
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妊娠高血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相同孕周的60例单胎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清中Hcy、Cys C、D-D、hs-CRP水平进行测定,将处于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2个亚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60例,观察各组间以上指标的水平差异及其与子痫前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组的Hcy、Cys C、D-D和hs-CRP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征重度子痫前期组Hcy、Cys C、D-D和hs-CRP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各个项目单独检测(P<0.05)。结论 Hcy、Cys C、D-D和hs-CRP各指标与妊高征子痫前期的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各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于单独的指标检测效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王丹丹李红雨巨士文
关键词:HCYCYSHS-CRP
米非司酮在无痛人工流产前的应用102例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无痛人工流产前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2例用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患者 ,术前 4 8h顿服米非司酮 15 0mg。对照组 110例 ,术前不服用任何药物 ,观察两组的手术经过及麻醉效果。结果 :无痛人工流产前口服米非司酮能明显软化子宫颈 ,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 (P <0 .0 0 5~P <0 .0 0 1) ;麻醉效果满意 ,麻醉药物剂量减少 ,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缩短 (P <0 .0 0 5~P <0 .0 0 1)。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前加服米非司酮简便易行 。
李红雨
关键词:米非司酮丙泊酚
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超声表现及瘢痕憩室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患者子宫超声表现,分析瘢痕憩室形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78例,均在剖宫产术后1、3、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根据术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分为良好组(58例)和憩室组(20例)。对比两组术后各时期超声图像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1、3、6月时子宫长度、宽度、厚度变化均不明显,组间无差异(P>0.05)。良好组子宫瘢痕超声特征主要包括:瘢痕回声均匀,切口处子宫肌层连续、完整,未见明显缺损,部分可见切口缝线强回声。憩室组超声表现主要为憩室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切口处肌层变薄、断裂缺损,而浆膜层完整连续,周边无血流信号。瘢痕憩室主要呈三角形(65.0%),其次为楔形(20.0%)。瘢痕憩室不同时期的长度、宽度、深度比较有差异(P<0.05),但残余肌层厚度、憩室与宫颈内口距离比较未见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施术者经验、产褥期感染、子宫位置均是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前壁切口处肌层变薄,浆膜层完整,肌层缺损低回声或无回声,周围无明显血流信号是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的主要超声特征,且憩室大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瘢痕憩室形成主要受剖宫产次数、施术者经验、产褥期感染、子宫后位等因素的影响。
范静李红雨肖成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