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翀

作品数:19 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虚拟现实
  • 3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3篇减压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肿
  • 2篇神经管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管
  • 2篇术后
  • 2篇内血肿
  • 2篇自发性脑内血...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微血管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9篇李翀
  • 11篇余新光
  • 6篇张军
  • 5篇卜博
  • 5篇张家墅
  • 4篇张远征
  • 4篇陈利锋
  • 3篇陈晓雷
  • 3篇许百男
  • 3篇王鹏
  • 2篇周定标
  • 2篇孙国臣
  • 2篇李昉晔
  • 2篇乔广宇
  • 2篇刘磊
  • 2篇王秀英
  • 2篇侯远征
  • 2篇徐兴华
  • 2篇汤浩
  • 2篇张军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定位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
目的 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 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前所有患者行颅脑CT扫描,以医院PACS系统实现血肿和患者颅脑外形...
孙国臣陈晓雷侯远征刘磊张家墅汤浩高海浩李翀王鹏徐兴华余新光
关键词:内镜血肿清除
颅颈交界畸形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的修正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在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运用术中CT导航下翻修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翻修手术治疗不恰当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后路部分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难以复位仅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1例二期行经口齿状突磨除术。随访9个月-2年,平均17个月。术后6个月CT、MRI复查显示12例患者固定植骨融合满意,7例脊髓空洞有好转,3例小脑下垂均好转;McCormick分级为I~Ⅲ级;Karnofsky预后评分为80~100分。结论对于ChiariI型畸形、脊髓空洞伴有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应行适当范围的后颅窝减压并同时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于不恰当的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的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翻修手术效果满意。
李翀余新光陈利锋卜博许百男周定标
关键词:CHIARII型畸形术中CT
青少年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行肿瘤切除术的30例青少年听神经瘤患者(<21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行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其中较术前下降≥2个等级定义为面神经损伤。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是否复发;行美国科学院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AAO-HNS)听力评级。收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头颅MRI的影像学表现、面神经功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及住院时间。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初步判断影响患者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神经损伤及肿瘤复发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3∶1.0,年龄为(17.8±3.5)岁(16.0~20.0岁),病程[M(Q_(1),Q_(3))]为10(4,36)个月,临床表现以听力下降[90.0%(27/30)]和耳鸣[53.3%(16/30)]最多见,术前多数患者[96.7%(29/30)]的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级),仅部分患者(6/17)存在可实用听力,肿瘤最大径为(2.9±1.3)cm(0.5~5.0 cm)。术后复查头颅MRI结果显示,21例(70.0%)患者为肿瘤完全切除,9例(30.0%)为近全切除。面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显示,9例(30.0%)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5.4±44.7)个月(6~149个月)。随访期间,4例(13.3%)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至末次随访,术前存在可实用听力的6例患者,仅2例保留听力。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0.45,95%CI:0.20~0.98)和手术时间(OR=0.60,95%CI:0.40~0.92)是青少年听神经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OR=38.21,95%CI:1.20~1258.40)是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未发现任何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青少年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以听力下降和耳鸣多见,肿�
张泽瀚郑玄张家墅李昉晔李翀王秀英张鼎韩东一张军
关键词:青少年疾病特征神经外科手术
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
2024年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侧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全切除65例(90%),次全切除7例(10%)。次全切除的患者行赛博刀放射外科治疗。12例(17%)发生舌下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3个月内好转。18例(25%)出现声音嘶哑和(或)吞咽困难,15例在术后3个月内好转,1例患者因后组颅神经麻痹而行气管切开。1例因脊髓前动脉损伤偏瘫。无手术死亡。随访12~60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脑膜瘤既能满足手术显露需要,又避免了磨除过多的骨质,可取得很好的全切率、较低的并发症和长期满意疗效。术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术中血管损伤。
陈利锋赵博李翀张军卜博
关键词:枕骨大孔脑膜瘤显微手术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正>目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本文旨在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56例,根...
张军张家墅李翀姚安会余新光
文献传递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定位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被引量:58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医院综合式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实现血肿和患者的颅脑外形轮廓的三维可视化。术中以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将三维可视化的血肿和颅脑外形通过手机摄像头与患者的头像实现匹配,可以辅助精准定位血肿的位置,制定优化的穿刺路径。血肿穿刺器穿刺至预设的位置,引导透明的导引器到位,内镜下清除血肿。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以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的体积以及残留血肿的体积。记录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通过虚拟现实联合增强现实帮助血肿定位及穿刺路径设计后,穿刺器及工作鞘组均达到预设的位置,手术时间为(54.0±9.6)min,内镜实际操作时间为(33.0±7.2)min,术中出血量为(80.0±21.5)ml。无术后再出血的病例。术前血肿量为(60.1±22.3)ml,术后残留血肿量为(4.3±2.4)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4%。术前GCS评分为(6.7±1.6)分,术后1周为(12.6±1.9)分,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自发性幕上脑内出血,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方法有助于定位血肿和设计优化的穿刺路径和穿刺靶点,联合神经内镜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孙国臣陈晓雷侯远征刘磊张家墅汤浩李翀王鹏徐兴华余新光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虚拟现实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压迫进行术前评估的技术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共40例,术前均行1.5 T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和增强的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 3D MPRAGE),三维可变翻转角质子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利用3D-Slicer软件将多模态MRI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有无血管神经压迫及压迫责任血管来源进行术前评估,最后和微血管减压手术中所见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术前MRI扫描和虚拟现实模型重建全部顺利完成。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是否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进行术前评估的灵敏度为97.4%(38/39),特异度为100%(1/1);对责任血管来源的判断与术中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21(95%的可信区间为0.817~1.02),P=0.000<0.001。结论利用VR技术有助于术前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有无血管神经压迫和责任血管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指导微血管减压手术。
姚书敬李昉晔赵艺宁张家墅李翀张治中张军陈晓雷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虚拟现实技术微血管减压术
经枕下正中入路行颈2全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切除并一期行植骨融合和侧块内固定
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溶骨性和膨胀性的良性骨组织肿瘤性病变。最常发生在长骨,20%左右发生在脊椎。颈、胸、腰、骶段都可发生,11.7%发生在颈椎;椎弓、椎板和棘突最容易受累,大约占60%,侵犯到椎体的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李翀
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30例:三球法定位视神经管及临床效果评估
2022年
目的研究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视神经管减压的适应证,以及术中视神经管定位和减压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骨纤维异常增殖病例共30例,术前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有症状者进行手术,包括眶部成型术和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如有凸眼则行经眶上缘入路。术中有6例进行了CT和MRI融合导航,协助寻找视神经的眶口或者颅口。术中使用三球法行视神经管减压,确认视神经位置。结果视神经管减压30例,其中1例失明。患者视力和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后凸眼消失或者改善。眶顶采用正常内板重建13例,钛板重建5例,未重建9例,2例用增生的碎骨铺于眶顶,但其中复发1例,表现为5年后再次出现眼球突出,而视力无下降。结论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视力下降应选择视神经管减压,合并面部畸形的同时做颅面部成型手术和眶减压术;硬膜外入路从眶口或者颅口定位视神经,结合三球法,可以做到安全且彻底的视神经管减压。
卜博陈利锋李翀朱儒远张远征余新光张剑宁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视神经管减压硬膜外入路
前床突脑膜瘤术中镰状韧带和视神经管的处理:80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ACMs)显微切除术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视神经减压和镰状韧带切除的技术细节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通过显微手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为87.5%,次全切率10%,大部切除率3%。有33例患者磨除了前床突,其中尖部磨除者7例、部分磨除18例、全部磨除8例,开放视神经管后部者26例。视力改善者38例,总体视力改善率为47.5%,视力维持不变者34例,视力障碍加重者8例;3例术前已失明患者术后无改善。肿瘤严重包裹血管和累及海绵窦是不能全切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的核心是保护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要做到视神经的肿瘤减压、韧带减压、骨性减压和血管减压,特别强调视神经管骨性减压,并切除管内肿瘤是全切肿瘤并改善视力的重要因素。残留的肿瘤予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也可理想控制肿瘤。
卜博余新光张远征姜金利李翀陈利锋张剑宁
关键词:脑膜瘤视神经减压术镰状韧带显微操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