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东方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矿业工程更多>>
- 优化黑龙江省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发展对策研究
- 2017年
- 基于黑龙江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轴"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省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同城化进程。根据"一核三轴"的总体格局,推进"三轴"大发展,对接蒙古与俄罗斯,从而形成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中蒙俄经济走廊。
- 曹张龙李艳华
- 中韩贸易逆差成因与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目前中国对韩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成为困扰两国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形成逆差的原因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过快、一般贸易垂直分工明显以及韩国设置的贸易壁垒;针对逆差形成原因指出应通过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及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中国产品出口环境等对策来缩小逆差,从而推动两国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
- 李艳华李楠
-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
- 黑龙江省垦区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性与发展思路研究
- 2013年
- 基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黑龙江省垦区"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现代化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等问题。黑龙江省垦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垦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坚持走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垦区支柱产业,提升垦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立生态型的垦区城镇;坚持走有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李艳华郭振
- 关键词:黑龙江省垦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 从会展消费角度拉动会展产业经济效应
- 2016年
- 会展产业的发展能带来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根据凯恩斯法则:“需求能产生自身的供给,有效需求的提高能增加国民收入。”所以研究会展消费对拉动会展产业经济效应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需求模型分析影响消费者消费会展产品的因素,结果表明会展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和会展产品与其替代产品边际效用之间的替代能力是影响消费者消费会展产品的主要因素。目前有一些相关研究的视角比较宏观,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对影响参展商和观众的消费需求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 李艳华李楠
- 关键词:会展产业经济效应
-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首先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由于国际、国内和学校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有新的变化,所以这些背景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要有所变化。其次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主要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实践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考核方式要多元化等方面入手。
- 李艳华
-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院校
-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 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以及功能进行简单的描述。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并且分析了目前广为流行的三种融资模式,以提高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 李艳华
-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风险分析资源整合
- 一种经济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查询装置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济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查询装置属于教学用具,是由中央处理器、显示电路、输入电路和电源电路构成,所述的显示电路、输入电路和电源电路均中央处理器连接,在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了识别电路和存储器,有USB接口电路与中...
- 李艳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经济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学展示板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济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学展示板属于教学用具,是由板体和箱体构成,其箱体内装有一块以上的板体,每个板体四边均设有不少于一组的楔形凸块和楔形凹块。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济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学展示板,结构设计合理、...
- 李艳华
- 文献传递
- 劳动报酬标准探讨
- 劳动报酬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些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在由收入法GDP构成中,劳动报酬份额由1995年的51.9%下降到2007年的39....
- 李艳华
-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劳动报酬EVIEWS
- 校企融合视角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相应带动了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保险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深与保险企业的合作,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修订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中,并及时与高校沟通、反馈,使高校能够及时调整并改进教学,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校企融合落到实处,实现双赢。
- 戴丽李艳华
- 关键词:校企融合保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