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芬

作品数:55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26篇肿瘤
  • 14篇细胞抑制
  • 14篇巨噬细胞
  • 14篇巨噬细胞抑制...
  • 11篇卵巢
  • 11篇免疫
  • 10篇血清
  • 9篇标志物
  • 8篇肿瘤标志
  • 8篇肿瘤标志物
  • 8篇肺癌
  • 7篇肾癌
  • 7篇抗原
  • 6篇上皮
  • 6篇上皮癌
  • 6篇细胞毒
  • 6篇腺癌
  • 6篇卵巢癌
  • 6篇卵巢上皮

机构

  • 2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北京协和医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5篇李艳芬
  • 31篇李茉
  • 30篇田海梅
  • 30篇王小兵
  • 18篇石卫
  • 17篇陈毓仙
  • 14篇程冬婉
  • 12篇齐军
  • 12篇马建辉
  • 11篇万云霞
  • 11篇张伟
  • 10篇常青云
  • 10篇刘静
  • 8篇付超
  • 8篇李秀琴
  • 8篇刘珊
  • 7篇张伟
  • 6篇吴令英
  • 6篇张超
  • 6篇刘毅

传媒

  • 15篇癌症进展
  • 6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肿...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情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及其联合多种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并评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663例未经治疗的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488例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的MIC-1、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水平和分布,分析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并研究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MIC-1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的趋势(P<0.001),且与肿瘤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2)、远端转移(P<0.001)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1)显著相关。单一检测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6.6%)高于其他五种肺癌标志物的联合应用(72.2%),且MIC-1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五种标志物的联合诊断水平(81.6%vs 82.8%;74.7%vs 68.9%;84.9%vs 83.0%)。在肺癌早期,以MIC-1为主的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Ⅰ期:79.8%;Ⅱ期:87.7%)显著高于其他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敏感度(Ⅰ期:44.9%;Ⅱ期:72.6%)。结论 MIC-1是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MIC-1和CEA、CA125、NSE、SCC、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普通人群体检和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张超田海梅李茉王腾李艳芬刘静杨塔娜王小兵赵文雅沈迪齐军张伟
关键词:肺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应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检测58例大肠癌标本对16种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个体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为长春瑞滨、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和紫杉醇。联合用药最有效的是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糖胞苷,91.6%(11/12)的标本对其敏感,其次是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健择+顺铂和5-FU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卡氮芥。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可用于为大肠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田海梅李艳芬吴健雄曹冬艳荣维淇刘毅李茉王海鹏王小兵张伟
关键词:大肠癌
可溶性肿瘤抗原和CD3单克隆抗体共同诱导的杀瘤细胞——T-AK细胞被引量:19
1995年
用可溶性肿瘤抗原和CD3单克隆抗体共同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CD8^+T细胞为主的杀瘤细胞,称其为T-AK细胞。与LAK细胞和CD3-AK细胞比较,T-AK细胞扩增快、低依赖IL-2,培养14天细胞数扩增24倍,比CD3-AK细胞高8倍,比LAK细胞高15倍,并能持续生长21天。T-AK细胞中含CD3^+86%、CD4^+20%、CD8^+95%、CD16^+40%、CD25^+53%,它们是CD8^+T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T-AK细胞对刺激它的STA来源的靶细胞高亲和性杀伤,杀伤率>90%,对NK敏感和不敏感细胞也有杀伤,表现非MHC限制杀伤。
陈毓仙石卫万云霞陈金栋李艳芬翟红
关键词:可溶性肿瘤抗原单克隆抗体T-AK细胞
六个人肾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建立人肾癌细胞系 ,研究肾癌细胞表型及其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 方法 病理证实的 6例肾癌原始新鲜肿瘤组织经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至稳定生长 ,检测癌细胞集落形成、染色体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 ;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系细胞表型 ;RT PCR检测MN/CA9基因表达。 结果 建立的 6个细胞系包括透明细胞型 4个 ,透明 嗜色细胞混合型 1个和乳头状腺癌 1个。 6个细胞系均表现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6个细胞系均高表达HLA ClassⅠ和HER2 /neu分子 ;2个弱表达HLA ClassⅡ ;1个高表达CD86 ;均不表达CD80。 3个细胞系表达MN/CA9基因。 结论 新建立的肾癌细胞系可作为研究人肾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相关抗原。
万云霞马建辉陈毓仙李艳芬张学斌石卫李秀琴储大同
关键词:肾癌细胞系细胞表型肿瘤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生物学特性
负载肾癌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利用树突状细胞呈递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对肾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方法 肾细胞癌患者骨髓来源的有核细胞体外经GM CSF和IL 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 ,负载肿瘤裂解物后诱导自体CTLs产生。用细胞毒试验和ELISA测定CTLs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结果 肾癌患者自体来源的DC Tuly能 (1)增加CTLs增殖 ,16d时使T细胞增殖达 4 3倍 ;(2 )上调CTLs中CD3+ 和CD8+ T细胞群 ;(3)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肾癌细胞具有高杀伤率 ,显著高于异体肾癌和异种肿瘤细胞 (P <0 .0 5 ) ;(4)上调TNF α分泌。 结论 DCs能呈递Tuly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s,提示DC
万云霞陈毓仙马建辉石卫李艳芬李秀琴储大同
关键词:肾癌肿瘤裂解物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
丝裂霉素C不同给药间隔对人类膀胱癌细胞杀伤、生存及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 C(MMC)不同给药间隔与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凋亡及耐药性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间隔24、48、72和96h,用 MMC 处理 BIU-87细胞,2 h/次,共5次,MTT 法检测细胞毒作用,Western blot 分析 p53、bcl-2、bax 及 p170的表达。结果间隔24、48、72、96 h 给药,IC_(50)分别为4.41、0.71、2.83、4.31、6.16μg/ml;间隔24 h 给药,BIU87细胞 p53、bcl-2表达明显下调,bcl-2/bax 比值显著减小;间隔48、72和96 h 给药,p53、bcl-2的表达及 bcl-2/bax 的比值无明显改变;间隔24 h 给药5次,均未见 p170表达,间隔48、72、96 h 给药,p170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MMC 的给药间隔与药物对人类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癌细胞的凋亡及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给药间隔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万云霞田军马建辉李汉忠李艳芬石卫
关键词:丝裂霉素
全文增补中
丝裂霉素C的给药间隔与膀胱癌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的给药间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别间隔24、48、72和96小时,用MMC处理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2个小时,共5次,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Westernblot分析p170和p53的表达。结果①MMC首次处理BIU87、间隔24、48、72和96小时给药的IC50分别为4.41、0.71、2.83、4.51及6.16μg/ml;②间隔24小时给药,p53显著下调,未检测到p170表达,间隔48、72、96小时给药,p53持续表达,p170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与丝裂霉素C的给药间隔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的变化有关。
田军万云霞马建辉李艳芬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性丝裂霉素C
乳腺癌易感基因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β微管蛋白Ⅲ和富脯氨酸多肽13基因mRNA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I)、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富脯氨酸多肽13(PRRl3)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CAl、ERCCl、TUBB3和PRRl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I和ERCCl基因检测结果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效率。结果在临床耐药和临床敏感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673±2.143和-1.436±2.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529±1.982和-3.188±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Rl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828±2.123和-0.7094-2.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TUBB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1.906±1.328和1.683±1.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当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0.6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5.0%、84.6%和60.0%,综合评价效果最优;当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1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68.8%、82.8%和64.7%,综合评价效果最优。联合检测BRCAl和ERCCI基因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68.8%、83.9%和73.3%。结论BRCA1和ERCCI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负相关。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卵巢上皮癌�
赵丹张伟李晓光王小兵李茉李艳芬田海梅宋培培刘静常青云吴令英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
人大肠癌原代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技术检测50份大肠癌标本对1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长春瑞滨、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和紫杉醇,敏感率分别为34.1%、31.6%、27.6%和24.3%。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糖胞苷,敏感率为100%(11/11份),其次是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和健择+顺铂。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ATPTCA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李艳芬田海梅周志祥曹冬艳吴健雄荣维淇刘毅李茉王海鹏王小兵刘朝阳梁智程冬婉张伟
关键词:大肠癌药物敏感性原代培养
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预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评价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既往行ATP-TCA检测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P-TC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体外对药物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和耐药组.临床疗效的评估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为依据.采用x2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经药敏指导治疗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即随着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增高,体内化疗的疗效越佳(x2=9.066,P=o.004).ATP-TCA检测结果预测药物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7.5%、45.9%、58.3%、80.9%和65.2%.体外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经药敏指导治疗后的PFS平均值分别为187.1、195.0和60.3 d,OS平均值分别为476.7、335.7和237.5 d,两个体外敏感组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长于体外耐药组(P<0.01).结论 ATP-TCA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治疗反应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开展肿瘤个体化化疗的一种有效的体外药物筛选方法.
赵丹吴令英李晓光王小兵李莱李艳芬田海梅宋培培刘静常青云张伟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复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