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鸣

作品数:2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政治
  • 5篇政治参与
  • 5篇公民
  • 4篇政治发展
  • 4篇秩序
  • 3篇当代中国公民
  • 3篇政治秩序
  • 3篇中国公民
  • 3篇社会
  • 3篇后马克思主义
  • 3篇价值体系
  • 3篇国公
  • 2篇当代中国社会
  • 2篇政治参与意识
  • 2篇政治和谐
  • 2篇中国社会
  • 2篇中国政治
  • 2篇中国政治发展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6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政治学院

作者

  • 21篇李鸣
  • 4篇方丽
  • 3篇孙岩
  • 2篇张强
  • 2篇张强
  • 1篇许恒兵
  • 1篇王爱娟

传媒

  • 2篇求实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理论导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理论界
  • 1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 1篇创新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世界历史语境下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构建
2012年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背景,以传统文化的阻滞与现代文化的超越为机制,产生了深刻的文化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使中国价值体系的构建表现出方法原则的可行性,价值目标的世界性,发展道路的合规律性和发展动力的多元性。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构建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以实现生活的现代化为基础,以促进观念的现代化为牵引,以完善制度的现代化为保障,促进价值体系的更新。
李鸣方丽
关键词:世界历史文化
构建现代型政治秩序 推动中国政治发展被引量:2
2012年
政治秩序是实现政治发展的有力支撑。民主政治发展背景下所要求的现代型政治秩序体现在形成更加合理的权力结构、确立民主型政治权威、推进政治有效发展等三个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以下路径来构建现代型政治秩序: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
李鸣
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发展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
2010年
政治和谐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指向。培育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手段。政治和谐的目标促生了政治参与意识的发展;政治和谐的文化蕴含着培育政治参与意识的内在要素;政治和谐的运行机制推动了政治参与意识协调发展。
李鸣张强
关键词:政治和谐政治参与
论当代中国文化矛盾与价值体系重建——兼论世界历史眼光下的中国价值体系重建
2007年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传统文化的阻滞与现代文化的超越为机制,产生了深刻的文化矛盾,造成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危机。通过建构起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新的价值体系,实现中国人价值观的转变,解决文化矛盾,促成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进行价值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李鸣王爱娟
关键词:文化矛盾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
论世界历史语境下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现代转型被引量:1
2009年
世界历史的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价值体系转型的历史背景。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价值体系表现出维护封建统治的守旧性和阻碍社会转型的保守性。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转型表现在方法原则的可行性、价值目标的世界性、发展道路的合规律性和发展动力的多元性。
李鸣
关键词:世界历史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苏联学者的“推广论”谈起被引量:1
2014年
考察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可知,"推广论"不仅是苏联学者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之产生的基本理解模式,而且也是他们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这一理解模式从根本上消解了实践原则在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实践原则"的确立是马克思超越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所在,并由这一原则的全面贯彻和落实,马克思哲学形成了全然不同于一切旧哲学之对象、性质和功能的全新理论形态。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原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和作用。
许恒兵李鸣
关键词:哲学革命
生产范式的“后马克思主义”境遇论析
2012年
科学区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范式中所包含的一般生产逻辑和特殊资本逻辑蕴涵,是全面澄清生产范式的内涵,正确看待"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日益模糊的马克思主义边界的理论前提。鲍德里亚彻底否定了生产范式的科学内涵、价值指向及其关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方法论基础。拉克劳和墨菲借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生产范式的"本质主义缺陷",而放弃生产——阶级——历史必然性的资本主义批判框架。"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产范式双重逻辑的放弃,及多样化替代方式的选择意味着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已经与马克思思想渐行渐远。
方丽李鸣
后马克思主义“新社会主义”霸权理论述评
2015年
面对20世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传统的以大规模阶级斗争为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运动将被历史终结,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将在民主话语的深层次意义上展开。它排除了单一的无产阶级主体,将多元主体之间的竞争视为新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这种社会主义策略的目标不是以阶级革命的方式夺取国家权力,而是一种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话语领导权。
方丽李鸣
关键词:民主霸权
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体验调查——以乌海市为例
在数字化浪潮下,美国学者普林斯基根据人们的数字化生活状况划分出两类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 migrants),前者是引领数字化浪潮的青年人,后者是亦步亦趋适应数字化浪...
李鸣
关键词:公共服务
文献传递
论现代政治秩序构建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推进被引量:1
2012年
政治秩序要求政治系统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政治主体只有通过政治秩序的构建来保障发展的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等方面的措施是推进现代型政治秩序实现的有效路径。
李鸣
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发展公民社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