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丹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长春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多态
  • 24篇基因
  • 22篇多态性
  • 19篇基因多态性
  • 16篇单核
  • 16篇单核苷酸
  • 16篇梗死
  • 16篇核苷
  • 16篇核苷酸
  • 15篇单核苷酸多态
  • 15篇单核苷酸多态...
  • 15篇脑梗
  • 15篇脑梗死
  • 12篇卒中
  • 11篇缺血
  • 11篇脑出血
  • 10篇血性
  • 10篇脑卒中
  • 9篇氧化氮
  • 9篇一氧化氮

机构

  • 43篇吉林大学第一...
  • 8篇吉林大学白求...
  • 4篇吉林大学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辉南县人民医...
  • 1篇舒兰市人民医...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53篇杜丹华
  • 38篇吴江
  • 31篇高鹏
  • 12篇赵节绪
  • 12篇胡林森
  • 9篇王凤
  • 9篇杨玉梅
  • 7篇饶明俐
  • 7篇张颖
  • 6篇郭晖
  • 6篇李蕴博
  • 5篇周春奎
  • 4篇林卫红
  • 4篇胡利华
  • 4篇孟令秋
  • 4篇张淑琴
  • 3篇张昱
  • 3篇陈嘉峰
  • 3篇邓晖
  • 3篇冯加纯

传媒

  • 28篇中风与神经疾...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PARγ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91例受试对象,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NC)337例、单纯糖尿病组(T2DM)250例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T2DM+CI)204例。以PPARγ基因rs1875796为遗传标记,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PARγ基因rs1875796的基因型。结果女性T2DM+CI组PPARγ基因rs1875796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2DM组、NC组(χ^2=6.672,P=0.010,OR=1.991,95%CI 1.176~3.358和χ^2=12.384,P〈0.0001,OR=2.499,95%CI 1.500~4.162);女性T2DM+CI组的CC+CT基因型频率高于T2DM组、NC组(χ^2=4.656,P=0.031,OR=2.008,95%CI 1.006~3.782和χ^2=8.462,P=0.004,OR=2.486,95%CI 1.346~4.593)。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女性T2DM+CI组的CC+CT基因型与T2DM组、NC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χ^2=5.770,P=0.016,OR=2.713,95%CI 1.206~6.126)。结论PPARγ基因可能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高鹏吴江杜丹华郭晖赵节绪杨玉梅
关键词:脑梗死PPARΓ基因2型糖尿病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合并冠心病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A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ra28944190位点为遗传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708例脑卒中患者和235名对照组人群NOS2A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rs28944190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是否合并冠心病对病例组人群进行分层后,cocaphase分析表明合并冠心病的脑卒中组rs28944190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23.9%)较单纯脑卒中组(16.6%)明显增高(Х^2=5.629,P=0.018,DR=1.580,95%CI 1.083~2.306),这种差异在男性患者更加明显(Х^2=8.592,P=0.003,OR=1.983,95%CI 1.255~3.134)。卡方检验表明合并冠心病的脑卒中组Ac+cc基因型的频率(47.9%)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30.8%,Х^2=10.761,P=0.001,DR=2.065,95%CI 1.34~3.19),在男性患者差异更加明显(Х^2=15.762,P=0.000.OR=2.985,95%CI 1.74~5.12)。结论 NOS2A基因与脑卒中的发病可能无关,但可能与合并冠心病的脑卒中发病相关。
杜丹华吴江高鹏胡林森赵节绪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疾病单核苷酸
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人群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人群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以rs1875796为遗传标记,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43例脑梗死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组305例,糖代谢正常组338例)PPARγ基因型。结果女性糖代谢异常合并脑梗死组rs1875796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χ2=9.147,P=0.002,OR=2.184,95%CI1.310~3.623),CC+CT基因型频率也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χ2=6.548,P=0.010,OR=2.198,95%CI1.202~4.018),而男性糖代谢异常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脑梗死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PPARγ基因与女性脑梗死人群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相关。
李蕴博杜丹华吴江郭晖高鹏
关键词:脑梗死PPARΓ2基因葡萄糖代谢异常
NOS2A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以SNPs为遗传标记,探讨NOS2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以NOS2A启动子区-969G/C,-1173C/T的两个位点为遗传标记,通过对NOS2A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全长测序以分析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969G/C,-1173C/T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的SNP位点,NOS2A-969C位点的等位基因均为T,NOS2A-1173C位点的等位基因均为G。我们在NOS2A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到了rs2779248位点,关联分析表明rs2779248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结论 NOS2A基因启动子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阚春燕高鹏袁冬杜丹华吴江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缺血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被引量:5
2011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1 d于2010年9月1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表现为右手持物不稳,可独立行走,以右上肢麻木为主.病程中伴有胸前及面部发热感,偶有恶心,未呕吐.
刘文婷杜丹华刘亢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卵圆孔未闭肢体麻木上肢麻木发作性
NOS3基因多态性与合并高血压病的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NOS3基因多态性与合并高血压病的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以rs1800780位点为遗传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60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13例对照组人群NOS3基因的多态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的rs1800780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对病例组人群进行分层后,cocaphase分析表明合并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组rs1800780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较单纯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χ^2=5.508,df=1,P=0.019,OR=1.431,95%CI1.061~1.930)。卡方检验表明合并高血压病的缺血性卒中组GG基因型的频率较单纯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χ^2=6.322,P=0.042,df=2)。结论NOS3基因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无关,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相关。
杜丹华吴江高鹏胡林森赵节绪王凤杨玉梅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高血压病
脑梗死人群NOS1基因多态性与脂代谢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1)多态性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5例脑梗死患者。以位于NOS1基因的rs9658281和rs2682820位点为遗传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NOS1基因的基因型。应用氧化酶法测定入组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nNOS基因rs965858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TC呈显著性相关(χ2=4.583,P=0.032)。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的总胆固醇水平(TC)明显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结论脑梗死患者TC的水平与NOS1基因rs9658581多态性可能有关。
高鹏吴江杜丹华李蕴博赵节绪胡林森
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被引量:14
2002年
摘 要: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34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其中3例无明确诱因所致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利用化学分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累酮(T)水平。结果 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产褥期血液高凝状态,3例未查到明确诱因的青年男性患者,血清中E2↑、E2↑、T↑。上矢状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常见,在意识清楚的30例患者中发生率为100%。影像学检查:CT检出率仅为65.4%,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出率为100%。结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男性高雌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MRI和MRV技术相结合是诊断上矢状窦血栓的最佳方法。
张葳杜丹华吴江周春奎
关键词:上矢状窦血栓雌激素磁共振成像病因
产后19天并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例
脱髓鞘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中枢及周围同时受累的病例并不多见,本例报道产后19天并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例。患者,女,17岁,因左手麻木1天,左侧肢体
牛晓露杜丹华马涤辉饶明俐林卫红
文献传递
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IL-6含量变化的研究
2008年
邓晖吴江周春奎杜丹华
关键词:脑出血后脑水肿IL-6脑水肿形成功能残疾病理损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