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刚强

作品数:49 被引量:461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公共
  • 7篇城市
  • 6篇公共服务
  • 5篇基本公共服务
  • 4篇实证
  • 4篇能源
  • 4篇农村
  • 4篇金融
  • 4篇经济发展
  • 4篇财政
  • 4篇城乡
  • 3篇收入差距
  • 3篇农业
  • 3篇西部大
  • 3篇西部大开
  • 3篇西部大开发
  • 3篇劳动力
  • 3篇劳动力转移
  • 3篇城镇化
  • 3篇大开发

机构

  • 42篇武汉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燕山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长沙商贸旅游...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7篇杨刚强
  • 9篇张秀生
  • 6篇江洪
  • 5篇孟霞
  • 4篇孙元元
  • 3篇申文
  • 3篇范斐
  • 3篇张建清
  • 3篇余瑞祥
  • 3篇徐章一
  • 3篇李梦琴
  • 2篇杨荫凯
  • 1篇周丽丽
  • 1篇范长煜
  • 1篇刘倩
  • 1篇杨勇
  • 1篇魏伟
  • 1篇孟霞
  • 1篇肖兰华
  • 1篇赵利民

传媒

  • 11篇宏观经济管理
  • 5篇中国软科学
  • 3篇宏观经济研究
  • 3篇湖北社会科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财政研究
  • 1篇金融论坛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被引量:16
200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张秀生陈慧女杨刚强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三大经济地带
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被引量:27
2023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理应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新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在考虑变量选择偏误、剔除其他政策影响和容忍“不外生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除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渠道以外,数字经济促进了技术多样化,为碳减排提供了更稳定的激励,且技术相关性越高,数字经济对技术多样化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禀赋差异、跨界污染转移和主体功能定位是影响省际交界地区数字经济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碳减排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低数字产业化与高产业数字化的地区,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不仅为系统理解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启示。
杨刚强王海森范恒山岳子洋
关键词:数字经济
健全财政支农政策 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被引量:3
2009年
农村公共品是区别于农民私人产品,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农村地区的全国性公共品,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地方性公共品。公共财政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深化财政支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当前,消除城乡长期分割的二元体制,加快形成有效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体系,
张秀生杨刚强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财政支农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公共品供给财政支农机制
官员晋升激励、标尺竞争与公共品供给——基于286个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使用2010—2014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官员晋升激励和流动人口在地方政府各类公共品供给决策和策略互动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1)流动人口规模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协同优化的格局尚未形成,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各城市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人均支出。(2)地方官员政治晋升激励对公共品供给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突出体现在对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方面的影响。(3)公共品供给中"标尺竞争"和"搭便车"效应并存。因此,提升各城市公共品的配置效率和水平,应将流动人口规模和空间选择作为公共品配置的重要依据,加大民生领域建设官员绩效考核的力度,消除或弱化公共品支出中的"搭便车"效应。
杨刚强李梦琴孟霞李嘉宁
关键词:公共品供给
内蒙古能源战略与经济发展被引量:9
2006年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显突出,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能源战略格局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角度,阐述内蒙古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实现内蒙古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
杨刚强余瑞祥贾凤珍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能源战略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
2008年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加快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秀生杨刚强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发展地区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国际竞争力农民增收
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杨刚强孟霞石欣高威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公共资源市民化城乡
地区适宜性、空间分类效应与区域引资绩效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地区适宜性是决定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也有显著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地区适宜性在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本流动中的作用,及其对地方引资绩效的影响。本文以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实际经济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适宜性能影响向心力与离心力的作用效果,进而改变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外围地方政府改善地区适宜性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抑制空间分类效应,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补贴等措施可能具有更好的引资效果。
杨勇丁雪魏伟杨刚强
关键词:区位选择
数字人民币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来自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2023年
本文借助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1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数据和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评估数字人民币试点冲击对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人民币试点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水平;(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对金融基础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促进普惠金融的效果更好;(3)机制检验发现,提升支付业务水平是数字人民币提升普惠金融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
曹惠芳赵全厚杨刚强
关键词:普惠金融双重差分
城乡流动人口结构分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优化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城乡流动人口特征形成的人口结构:农村非流动人口、返乡流动人口和城镇常住流动人口,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具有鲜明的群体性特征。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模式、效率与公平与城乡人口结构变动不相适应,存在明显结构性矛盾。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优化投入结构,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与城乡流动人口结构变动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杨刚强孟霞王艳慧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结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