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孟祥

作品数:38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篇吸虫
  • 35篇血吸虫
  • 27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免疫
  • 10篇血吸虫感染
  • 10篇吸虫感染
  • 10篇小鼠
  • 7篇抗原
  • 6篇酚氧化酶
  • 6篇超微
  • 6篇超微结构
  • 5篇血清
  • 5篇吸虫病
  • 5篇模型小鼠
  • 5篇虫病
  • 4篇血吸虫病
  • 4篇日本血吸虫感...
  • 4篇细胞
  • 4篇SIEA
  • 4篇虫卵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 9篇湖北医科大学
  • 5篇湖北医学院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咸宁医学院

作者

  • 38篇杨孟祥
  • 31篇蒋明森
  • 21篇何立
  • 17篇蔡国斌
  • 15篇赵琴平
  • 9篇李瑛
  • 7篇章莹
  • 6篇董惠芬
  • 6篇周述龙
  • 5篇杨明义
  • 4篇陈静卿
  • 3篇余祖江
  • 3篇易新元
  • 3篇张培喜
  • 2篇倪永晖
  • 2篇雷森林
  • 2篇陈辉
  • 2篇梁浩麟
  • 2篇曾宪芳
  • 2篇刘湘

传媒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国地方病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Curren...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湖北医学院学...
  • 1篇武汉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武夷科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被引量:1
1995年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体分泌小体由于基质的深浅、电子结集物的有无及单一透明区的变幻,从腺体排至腺管的远端,这些分泌小体持续发生变化,并非停留在同质性基础上,这个现象未为前人所揭示。
周述龙蒋明森李瑛杨孟祥陈喜珪陈保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超微结构腺体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酚氧化酶 (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 酚氧化酶组化方法 :将 4 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 2 5 mm ol/ L 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 (p H6 .8)中 ,37℃孵育 30 m in后 ,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 ,吸去虫体表面液体 ,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 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 :经上述过程处理后 ,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 2滴含 0 .0 5 %戊巴比妥钠的 PBS溶液 ,然后置 L 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 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 ,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 ;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 ,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 ,呈现强荧光外 ,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 ,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 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 ,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 ,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 ,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蔡国斌何立蒋明森赵琴平章莹杨孟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酶组织化学
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细胞因子的诱生实验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在已建立了一种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 ,检测该模型小鼠脾细胞培养诱生白细胞介素 -2 (IL-2 )和白细胞介素 -5(IL-5)的水平 ,初步探讨该新模型抗再感染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0 d后 ,按 3 0 0 mg/ (kg· 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 ,同时设立未用药对照组和正常小鼠组 ,感染后第 42 d剖杀动物 ,分别用成虫抗原 (SWAP)、虫卵抗原 (SEA)及刀豆素 A(Con A)体外刺激脾细胞诱生细胞因子 ,并检测 IL -2和 IL -5的诱生水平。结果 新模型小鼠经 SWAP诱生 IL -2的水平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和正常组小鼠 ;经 SEA诱生 IL-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 ,而与正常组小鼠无差异 ;经 Con A诱生 IL-2的水平与对照组小鼠和正常小鼠无差异。此外 ,新模型小鼠经 SWAP、SEA及 Con A 3种抗原刺激诱生 IL -5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小鼠。结论 伴随免疫新模型小鼠体内成虫诱导的细胞免疫似以 Th1细胞功能占优势 ,而
赵琴平何立蒋明森蔡国斌杨孟祥
关键词:血吸虫感染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5IL-5
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血清IgG与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
<正> 给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可建立一种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由于该模型动物体内血吸虫产卵被抑制,从而避免了SEA诱生封闭抗体的干扰,可作为研究伴随免疫的动物新模型。本研究比较了新模型与常规感染...
何立蒋明森赵琴平蔡国斌杨孟祥易新元曾宪芳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精子发育与支持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观察日本血吸虫雄虫睾丸精子发育及支持细胞的超微结构。首次报道血吸虫精子发育及日本血吸虫生殖细胞的结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特点。根据精细胞的形状、核质浓缩程度、线粒体的分布、顶体样结构的形成、残余体的结集与消失及周身微管的存在等特征,将精细胞分为Sda、Sdb、Sdc、Sdd 4型。它们镶嵌于支持细胞胞质之间,构成十分复杂的画面。文中介绍了顶体样结构及残余体的内容物,并对其由来与性质进行了讨论。
周述龙杨孟祥孔楚豪李瑛梁浩麟方萍雷森林
关键词:血吸虫超微结构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kDa和47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kDa和44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吴栋才刘湘何立蒋明森杨孟祥易新元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表位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2003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单酚氧化酶(monophenoloxidase,MPO)和二酚氧化酶(diphenoloxidase,DPO)的同工酶酶谱形式。方法将收集到的42d活成虫置含0.05%戊巴比妥钠的RPMI1640培养基中,23℃孵育8h,分别研磨雌、雄成虫呈匀浆,显色单酚氧化酶的样品匀浆时另加5%的TX-100。超声粉碎、低温高速离心取上清(含PO),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酶染色后分析两种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形式。结果单酚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与二酚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基本一致,电泳位置相同,表现为迁移率相同的一条带,但是单酚氧化酶的酶谱谱带较二酚氧化酶的酶谱显色弱。同时,雌虫及雄虫的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亦表现为迁移率相同的一条主带;但雄虫的酶带显色反应较雌虫弱。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酚氧化酶存在两种形式: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而且不仅雌性虫含有酚氧化酶,雄性成虫也含有少量的酚氧化酶且两者酶分子相同。雄性成虫含有少量酚氧化酶的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章莹蒋明森蔡国斌何立赵琴平杨孟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酶谱
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查病方案的探讨
1992年
本文报导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采用先行皮试过筛,以环卵沉淀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两项血清学检查阳性诊断病人。此方案所查结果粪检阳性者无一漏诊,因此适于在该地区查病。
蒋明森陈静卿倪永辉杨孟祥黄盘兴
关键词:血吸虫病免疫测定
日本血吸虫虫体抗原导致的保护性免疫及其免疫特征的分析被引量:7
1993年
本实验分别将日本血吸虫(大陆株)雌、雄、合抱虫体可溶性抗原制剂,佐以卡介苗,一次性皮内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后的小鼠对血吸虫的攻击产生相当的保护作用(保护率分别为42.3%、42.6%和44.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虫体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免疫血清为1:300时,仅有一条蛋白带出现强而明显的反应,其反应蛋白带的分子量为94/90kD。
蒋明森陈静卿梅柏松杨孟祥洪嘉玲倪永辉黄菊人
关键词:血吸虫可溶性抗原
日本血吸虫保护性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在前期已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新模型的基础上,用该血清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阳性单克隆噬菌体,并鉴定其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通过给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注射酚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其体内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建立无虫卵肉芽肿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新模型,用其血清筛选出阳性多克隆噬菌体,经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兔血清充分吸附后,从中随机挑取14个单克隆分别纯化、扩增,用常规ELISA法检测阳性单克隆噬菌体的抗原性;挑选出与新模型兔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但与SEA免疫兔血清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的单克隆噬菌体,按1×1015pfu/次剂量,0-2-4周方案,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d后观察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所选14个单克隆噬菌体均能与新模型兔血清和常规感染模型兔血清反应,尤其是第8号和第13号2个克隆与新模型兔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但与SEA免疫兔血清呈阴性反应;8号、13号单克隆噬菌体及原始噬菌体肽库免疫小鼠后诱导抗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及每克肝脏减卵率分别为35.81%和63.32%、32.09%和52.02%、14.90%和30.64%。结论阳性多克隆噬菌体与SEA免疫兔血清免疫吸附后能去除大部分表达SEA抗原模拟表位的克隆。
刘湘胡艺兰何立蒋明森杨孟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单克隆免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