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玲波

作品数:30 被引量:48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6篇遥感
  • 11篇F-1
  • 10篇冬小麦
  • 10篇小麦
  • 9篇作物
  • 7篇卫星
  • 6篇遥感监测
  • 5篇农作
  • 5篇农作物
  • 4篇玉米
  • 3篇冬小麦种植
  • 3篇多时相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指数
  • 3篇农业
  • 3篇卫星影像
  • 3篇小麦种
  • 3篇小麦种植
  • 3篇麦种
  • 3篇大豆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0篇杨玲波
  • 28篇刘佳
  • 28篇王利民
  • 26篇杨福刚
  • 7篇王小龙
  • 7篇滕飞
  • 7篇邵杰
  • 2篇孟宪刚
  • 2篇王书民
  • 2篇张爱武
  • 1篇邓辉
  • 1篇胡少兴
  • 1篇陈仲新
  • 1篇邵杰
  • 1篇孙卫东
  • 1篇王致华
  • 1篇欧阳斌

传媒

  • 1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信息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分类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物分类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对目标区域内每项植被指数的第一类指数影像进行高斯滤波,使目标区域内每种作物的特征得到增强,通过确定出的每种作物的综合指数影像以及对应的最佳分割阈值,识别出目标区域内所有作...
王利民刘佳杨玲波杨福刚姚保民
文献传递
基于GF-1卫星遥感数据识别京津冀冬小麦面积被引量:14
2018年
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精准获取技术是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省级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该文以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和河北省(冀)3个省域范围为例,以国家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的图幅单元,利用国产GF-1/WFV数据,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实现了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识别。本文以冬小麦全部9个月生育期的984景影像作为数据源,依次经过数据预处理、标准图幅单元的NDVI合成、样本点选择、冬小麦面积指数构建、冬小麦作物类型确认、省域范围制图及精度验证等步骤完成研究区域内冬小麦面积的提取。采用区域网平差和6S大气校正算法对数据源预处理,以中国1︰10万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图幅单元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将冬小麦面积指数按照1%的比例等分,并将面积指数从0到100%分割为101个提取节点,将提取节点的NDVI值依次与类型确认样本比较,精度最高的则确认为冬小麦面积提取阈值,同时将该阈值应用于图幅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指数影像,获取冬小麦种植分布。最后冬小麦面积识别的精度表明,以标准地图分幅作为计算单元,在GF-1影像基础上,利用冬小麦面积指数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与其他地物类型的波谱差异,且冬小麦的总体识别精度达到89.6%,用户精度达到89.8%,制图精度96.5%,Kappa系数0.72。在典型区域,本文算法与监督分类算法精度结果较为一致,除制图精度相差4.77%外,总体精度与用户精度差都在1.00%以内,说明本文算法具有精度高、运行效率高、分类单元识别结果一致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省级尺度农情遥感业务监测的需要。
王利民刘佳杨福刚杨玲波姚保民王小龙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监测
MODIS数据辅助的GF-1影像晴空光合有效辐射反演被引量:4
2017年
面向农作物产量监测对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vailable radiation,PAR)反演的实际需求,该文选择山东省禹城市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3景GF-1/WFV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作为辅助数据源,开发了适于业务运行的WFV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及PAR的反演算法。算法核心是采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包括AOD在内的大气参数与查找表(look-up table,LUT),结合大气顶层太阳入射辐照度及卫星入瞳处辐射亮度值反演地表反射率数据,通过与WFV蓝光波段地表反射率数据对比获取大气参数。通过反演的大气参数计算400~700 nm连续光谱区间的PAR值,并建立WFV数据离散红、绿、蓝光波段与连续光谱区间PAR的转换系数,实现WFV数据PAR的反演。其中,WFV蓝光波段反射率数据与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关系、离散到连续谱段PAR的关系可以从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提供的典型地物波谱库数据理论计算获取。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禹城站地面观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总体精度达到92.63%,平均绝对误差为14.56 W/m^2,平均相对误差7.37%,具有业务应用的潜力。
王利民刘佳杨玲波滕飞杨福刚邵杰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气溶胶光学厚度
基于6S模型的GF-1卫星影像大气校正及效果被引量:40
2015年
高分一号(GF-1)卫星是中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首发星,自2013年4月成功发射以来,在中国农业遥感业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中国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该文基于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辐射传输模型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适合于GF-1卫星数据大气校正算法与程序。算法以GF-1卫星1级数据、元数据及传感器公开参数为输入数据,不需要其他外源辅助数据,经过辐射定标,计算各波段平均太阳辐射值、表观反射率,通过选择大气模式,驱动6S模型获取表观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的参数,逐像元计算影像地表反射率。在算法研制的基础上,应用Fortran和IDL语言编写了大气校正批处理程序,实现了大气校正过程的批处理。该文采用2014年4月3日、6月28日、11月2日,以及2015年1月19日4个时相北京地区GF1卫星WFV(wide field view)数据,分别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通过与ENVI软件的FLAASH(fast line-of-sight atmospheric analysis of spectral hypercubes)大气校正结果对比进行评估。2种方法 4个时相各波段全年相对偏差为3.26%,蓝光波段偏差最大为11.21%,其次是红、近红和绿光波段,分别为1.19%、0.73%和0.24%。作物覆盖区平均相对误差为12.99%,冬季最高为17.40%,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5.02%和14.15%,夏季相对差异最小为8.31%。各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整体校正情况并未有太大差异,但6S校正后各波段反射率普遍比FLAASH校正结果略微偏高。2种校正结果计算的NDVI也基本一致,相对偏差0.64%;除水体外,绝对值差值的平均值均在0.0548以内。从计算效率来分析,6S模块实现了商用软件FLAASH模块中未提供的批量计算,在相同硬件环境下计算效率提高了75.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该文开发的大气校正程序能够稳定批量处理GF-1卫星数据,可以作为农业遥感监测业务流程的组成部分。
刘佳王利民杨玲波滕飞邵杰杨福刚富长虹
关键词:遥感大气校正地表反射率
一种基于冬小麦面积指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计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冬小麦面积指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对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冬小麦生育期内的NDVI数据;将多时相遥感影像划分为规则网格,在规则网格上设置权值样本中心点,采用目视判读的方式确定网格中的...
王利民刘佳邵杰杨福刚滕飞杨玲波
红边与短波红外谱段的玉米大豆识别能力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旨在挖掘红边、短波红外谱段对玉米大豆识别精度的提升程度,发现分辨率和谱段对作物识别的综合影响规律。采用德国Rapideye和美国Landsat-OLI数据,基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方法,针对玉米、大豆、其他等3种地物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仅有蓝、绿、红、近红外波段相比,增加红边后总体分类精度从73.1%提高到80.5%。与仅有气溶胶、蓝、绿、红、近红波段相比,增加1个短波红外波段后,总体分类精度从72.9%提高到75.4%。中分辨率多时相数据能够弥补由于缺少短波红外、降低空间分辨率造成的识别精度的下降。
刘佳王利民杨福刚姚保民杨玲波
关键词:短波红外玉米大豆
GF-1卫星多时相组合近红外数据水稻识别能力被引量:9
2017年
针对近红外波段水稻识别能力的问题,选择银川市所属的5个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5月18日、6月16日、7月30日、9月13日4个时相GF-1/WFV影像的近红外波段(0.76~2.526μm)数据,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了4个单时相、3个多时相条件下的水稻识别结果,并与全波段数据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单时相5、6、7和9月份近红外波段水稻识别精度分别为83.63%、57.40%、75.82%和62.61%,除5月份精度高于全波段5.75个百分点外,其他时相都低于全波段识别精度,6月份相差最高为30.23个百分点。多时相5/6、5/7、5/6/7/9月份组合,近红外水稻识别精度分别为83.76%、93.93%和94.03%,分别比全波段低5.47,高8.58和0.73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早期的5月份、中期的7月份,近红外波段可以作为单时相遥感识别数据源,包括生长早期和中期2个时相在内的多时相近红外波段组合都可以作为遥感识别的数据源,研究结果可以作为GF-1数据水稻遥感识别的依据。
王利民刘佳杨福刚姚保民邵杰杨玲波
关键词:遥感作物多时相水稻
基于暗目标法和GF-1的农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反演被引量:3
2016年
光合有效辐射是农田生产力和产量估算的依据,也是农作物参数遥感反演的主要研究内容。该文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选择覆盖山东禹城市2014年4月-2014年12月共12景GF-1/WFV(wide field view)数据,结合浓密植被(暗目标)蓝光波段、红光波段之间反射率的线性关系,基于查找表(look-up table,LUT)技术反演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等大气参数,提出了基于蓝、绿、红3个离散波段反演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算法。其中,浓密植被是根据WFV/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设置阈值的方式筛选的;红光波段与蓝光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比例系数为1.7977,截距为0.0034,决定系数达0.9826,是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USGS)提供的典型植被波谱库数据理论计算获取;GF-1/WFV数据蓝、绿、红波段转换为400~700 nm谱段间光合有效辐射值之间的转换系数分别为0.09156、0.09951、0.1007。采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禹城实验站实测的PAR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光合有效辐射的总体精度达到了95.77%,误差绝对值平均为11.36 W/m^2,平均误差小于5%,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不需要额外辅助数据,产品生产过程简单,是比较理想的GF-1/WFV数据光合有效辐射业务反演备选算法。
王利民杨玲波刘佳杨福刚邵杰姚保民
关键词:遥感光谱分析光合有效辐射气溶胶光学厚度
冬小麦非监督分类结果的类别选择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实现基于遥感影像作物的自动分类,发挥遥感技术宏观、迅速的大范围监测特点,在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SODATA非监督分类结果的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分为ISODATA非监督分类过程和自动分类过程,自动分类过程又可分为冬小麦样本点占比排序和类冬小麦类别确定两个方面。当非监督分类类别设置为40或50类、每类样本数量为4或5类时,冬小麦遥感分类精度较高且分类精度稳定。在200个样本点组合(40个分类类别,每个类别中5个样本点)中,基于ISODATA非监督自动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相较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高了2.5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19.4%。在500个样本点组合(100个分类类别,每个类别中5个样本点)下,基于ISODATA非监督自动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相近。基于ISODATA非监督分类结果的自动分类方法可以在样本量较少时保持较高的分类精度,人机交互少,分类效率高,适用于业务化应用。
王利民刘佳杨福刚杨玲波姚保民
关键词:冬小麦
中国数字农业的基本理念与建设内容设计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总结已有成果,明确发展目标,为中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文章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扼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历史、基础、核心及目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成。【结果】认为数字农业是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数字化基础上决策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数字农业的建设内容至少包括硬件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决策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等4个部分。【结论】中国数字农业体系的建设,是面向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要保证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明确数字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要注重功能定位与服务效能是数字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王利民刘佳杨玲波杨福刚
关键词:数字农业系统设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