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虹
-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及免疫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观察诊治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以每组3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常规保胎法等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组与被动免疫组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保胎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组与被动免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病因不明的情况占多数,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林丽虹李继红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免疫治疗
- B-Lynch改良缝合法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B-Lynch改良缝合法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双胎妊娠手术152例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B-Lynch改良缝合组)76例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组)76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改良缝合法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林丽虹陈映婷
- 关键词:双胎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
- 转录因子Nkx2.5、GATA4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Nkx2.5、GATA4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超声心动图确诊胎儿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抽取孕妇羊水、脐血或引产胎儿脐血,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 MLPA检测结果。结果 5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其中3例为21-三体综合征, 2例为18-部分三体综合征, 1例为46, XX,der(6)(q16q22);剩余44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5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Nkx2.5、GATA4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未发现任何突变。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染色体8p23.2位置检出一段约859 kb的拷贝数变异(CNV),涉及OMIM基因CSMD1等,可能为多态改变。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不存在Nkx2.5、GATA4基因异常,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所选样本量过小,有待于扩大样本量,以便进行更广泛的筛查;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我国和国外的人种差异,因此需进一步扩大先天性心脏病的样本数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 江敏梁燕华林丽虹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NKX2.5GATA4产前诊断
- Bakri止血球囊放置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Bakri止血球囊放置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71例产后出血患者,据止血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5)。研究组患者采用Bakri止血球囊给与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填塞纱条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产后2h、24h出血量、血色素下降量、输血量以及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护理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情况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血色素下降、输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836,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护理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术后产褥发生、ICU入住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kri止血球囊放置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
- 林丽虹鹿榕尹保民
- 关键词:产后出血止血成功率可行性
- 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对孕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选出200例具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5分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球囊组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组各100例。对比两种方法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并对引产效果、子宫过度刺激、急产、胎心异常、羊水粪染、胎膜早破、感染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1%、24h分娩率为58%,与地诺前列酮栓组(7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直接进入临产者69例,与球囊组2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与地诺前列酮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扩张球囊组发生宫缩过频、羊水粪染、胎心异常、急产并发症与地诺前列酮栓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比较,并未增加感染风险。结论COOK宫颈扩张球囊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均有较好的促宫颈成熟并诱发宫缩的作用,均能提高阴道分娩率。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放置后自然临产率高,但有诱发宫缩过强发生的可能。COOK宫颈扩张球囊作用相对缓和,符合生理产程改变,其安全性优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更适宜于有前列腺药物禁忌症及需要避免过强、过久宫缩的孕妇,值得临床上推广。
- 林丽虹段嫦丽
- 关键词: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6月收治的25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7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要求试产,试产成功63例。将其中剖宫产术后成功阴道分娩的63例和阴道试产不成功的24例分别与再次择期剖宫产的163例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分娩结局、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产不成功组转为剖宫产术后,其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住院时间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满足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 林丽虹郑明康段嫦丽
- 关键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