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其羿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儿童
  • 11篇伙伴
  • 11篇假想伙伴
  • 4篇心理
  • 3篇学前儿童
  • 2篇游戏
  • 2篇幼儿
  • 2篇生活自理
  • 2篇生活自理能力
  • 2篇同伴接纳
  • 2篇自理
  • 2篇自理能力
  • 2篇问卷
  • 2篇教育
  • 2篇接纳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
  • 1篇性发育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淮安信息职业...
  • 1篇江苏护理职业...

作者

  • 15篇林其羿
  • 4篇程利国
  • 4篇吴灵欣
  • 3篇康毓连
  • 2篇林永乐
  • 2篇王益富
  • 2篇罗奕高
  • 2篇陈奕荣
  • 2篇林桢
  • 1篇蒋亦华
  • 1篇夏天琼
  • 1篇傅宏
  • 1篇王港
  • 1篇姚进

传媒

  • 5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校园心理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教育学理论建构的科学化:实然与应然--兼对教育哲学边界主义及实践转向的批判
2017年
由于历史文化及现实原因,当前我国教育学知识体系及理论研究倾向面临深刻危机。因此教育理论研究亟须结构性调整,走科学化建构道路。即以实证科学研究范式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科学为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本体论核心,以提升教育学理论的整体科学品质为目的,对整个教育学理论体系进行结构性重组的理论建设工程。教育理论建构的科学化,必须坚持经验务实和尊重规范的基本原则,在提升教育科学素养和正确处理学科理论关系基础上,遵循科学研究范式,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现状,选择契合实际需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实证科学研究,不断总结和积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才能建成具有科学品质的中国化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挽救这场危机。
王益富夏天琼蒋亦华林其羿
关键词: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心理科学教育主体
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的编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编制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版)问卷,为评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的方式抽取40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结果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由穿衣情况、睡眠情况、进餐情况、盥洗情况和其他情况五因子33个题项构成,可解释变量54.841%,表示该量表整体模式的基本适配度较好;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5,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6~0.898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00,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735~0.854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结论 构建的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具有良好结构效度和信度,可作为评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工具。
林桢陈奕荣林永乐林其羿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问卷编制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的影响
[目的]为了比较5~6岁儿童中,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的区分能力上是否有区别。 [对象]随机选取了34名5~6岁的被试儿童。 [方法]首先采用了"双向访谈法"确定哪些儿童存在...
林其羿吴灵欣程利国
关键词:假想伙伴学前儿童
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2年
对假想伙伴的理论成果以及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应采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并注重假想伙伴这一心理现象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程利国林其羿
关键词:假想伙伴教育心理学儿童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卷(家长版)》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400名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各个维度上发展不均衡,其中穿衣情况掌握较好,其他情况较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性别、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或〈0.01);年级、学校性质、父母陪伴和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应该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体验操作过程,享受动手的乐趣;同时,增加父母陪伴与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林桢陈奕荣林永乐林其羿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幼儿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的影响
随机选取了福建省福州市一级一类幼儿园中的34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即一方面采用Taylor所编制的结构性访谈问卷获得有关儿童是否存在假想伙伴的直接信息,另一方面采用其所编制的家长问卷获得儿童是否假想...
林其羿
关键词:假想伙伴
文献传递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同伴接纳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假想伙伴(imaginary companion,IC)对5~6岁儿童同伴接纳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101名5~6岁儿童。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double interview process)对所有儿童是否存在假想伙伴的现象进行判定,然后采用同伴提名法(peer nominations)对所有儿童的同伴接纳进行评估。结果 1)在101名被试儿童中,有31名儿童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占总体的30.7%,其中假想伙伴的形式主要为客观实物,幻想伴从仅占很少的部分;2)有无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同伴接纳不同类型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1,P〈0.05),存在假想伙伴的儿童更多地被纳入受欢迎组,更少的被纳入被拒绝组;3)在同伴接纳的不同维度上,假想伙伴是5~6岁儿童社会选择分有效的预测变量,贡献率ΔR2=0.09。结论假想伙伴作为5~6岁儿童假装游戏重要且较为复杂的表现形式之一,客观上为儿童同伴关系提供了预演的机会,有可能会促进其同伴接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林其羿程利国舒文
关键词:假装游戏假想伙伴同伴接纳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为了比较5~6岁儿童中,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的区分能力上是否有区别。【方法】随机选取了34名5~6岁的被试儿童。首先采用了"双向访谈法"确定哪些儿童存在假想伙伴,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了想象和现实区分任务的施测。【结果】在34名被试儿童中,有14名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区分任务的表现上,要明显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其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更强。【结论】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其羿吴灵欣程利国
关键词:假想伙伴学前儿童
Asperger综合征主要特征及其干预策略
2013年
Asperger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最早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Hans Asperger于1944年提出,1981年英国的儿童精神病学家Lorna Wing通过描述该障碍的临床特征,将该障碍命名为Asperger综合征。AS被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Ⅳ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收列在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系列中,同时也属于孤独谱系障碍的一个常见亚型,
林其羿
关键词:ASPERGER综合征儿童精神病学广泛性发育障碍国际疾病分类HANS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守恒能力发展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比较5~6岁儿童,有假想伙伴的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守恒能力发展上是否有区别。方法随机选取了50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取“双向访谈法”进行了假想伙伴的判定,随后进行了守恒任务的施测。结果在50名被试儿童中,有17名存在假想伙伴。在对守恒能力发展的影响上,假想伙伴的主效应显著(F(1,49)-13.241,P〈0.01),假想伙伴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1,49)6.152,P〈0.05),假想伙伴在5岁组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46)-13.868,P〈0.01)。结论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其羿舒文王益富康毓连
关键词:假想伙伴学前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