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晓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项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诊断意义
- 目的研究其他肺功能指标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肺功能室1044例患者的肺功能资料,评估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
- 梅静静陈亚红王新茂梁岩静柳晓芳
- 文献传递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
- 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和典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阐明 CVA的发生机制。收集我院呼吸科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为CVA患者和典...
- 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 文献传递
- 轻度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及弥散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前后小气道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临床上疑为哮喘的患者(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胸片正常,基础肺功能在正常范围)行BPT,BPT阳性者为哮喘组,BPT阴性者为对照组。于BPT前后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激发前,哮喘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RC%)、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和残气量/肺总量(RV/T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发后,哮喘组FEV1/FVC和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而FRC%(P<0.05),RV%(P<0.01)和RV/TLC(P<0.01)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哮喘组激发前后FEV1/FVC和FVC%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LC%,RV%和RV/TLC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激发前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P<0.05)、在7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75%)(P<0.01)、在50%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50%)(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激发后上述指标及在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哮喘组激发前后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激发前后哮喘组和对照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轻度哮喘患者BPT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小气道功能较气道反应性正常患者降低;BPT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正常。
- 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弥散功能小气道
- 支气管舒张试验药物剂量与间隔时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评价吸入沙丁胺醇的剂量及吸入后不同时间测定FEV1、不同的阳性判断标准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30例,COPD患者29例,健康对照组30名,吸入200μg或400μg沙丁胺醇,吸入后分别于15、20、30min重复测定FEV1,计算舒张试验阳性率;次日吸入另一剂量的沙丁胺醇再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软件。不同剂量支气管舒张剂及不同时间后舒张试验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哮喘组吸入200μg沙丁胺醇后15、20、30min时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均为28例(28/30,93.3%),哮喘组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后15、20、30min时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分别为28例(28/30,93.3%)、29例(29/30,96.7%)、27例(27/30,90.0%),哮喘组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比较吸入200μg与400μg沙丁胺醇后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00,P均〉0.05)。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舒张试验阳性率与吸入沙丁胺醇的剂量和观察时间亦无关系。吸入200μg沙丁胺醇15min后重复测定FEV1(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诊断哮喘的灵敏度可达93.3%,特异性可达98.3%。结论吸入200μg沙丁胺醇15min后重复测定FEV1,既可保证舒张试验的效能,又可减少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诊断哮喘的效能优于其他舒张试验阳性标准。
- 常春王筱宏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 关键词:哮喘呼吸功能试验沙丁胺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腺病毒潜在感染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缓解期腺病毒感染情况 ,探讨腺病毒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 10例COPD患者 ,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 8名健康志愿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DNA进行腺病毒早期转录单位 (EIA)基因检测。结果 2 2例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检出E1A阳性 6例 ,占 2 7% ;其中COPD患者EIA阳性5例 ,占本组COPD患者的 5 0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ElA阳性l例 ,占本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 8% ;在支气管哮喘和健康志愿者均未检出EIADNA ,COPD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COPD稳定期存在腺病毒潜在感染 。
- 贺蓓赵鸣武李小英齐国英王玉柱方秋红柳晓芳姚婉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腺病毒感染标本采集
- 小气道功能与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小气道功能与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关系,探讨气道高反应性(AHR)变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2006年4月期间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疑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气道敏感性以引起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的乙酰甲胆碱(Mch)累积量表示(PD20);气道反应性以Mch剂量反应曲线斜率(DRS)表示,以FEV1下降率除以Mch累积量。以log10DRS作为因变量,以在50%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50%)和在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反映小气道功能,建立小气道功能指标与log10DRS之间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以log10DRS作为因变量,根据年龄、身高、FEV1%pred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决定系数(r2)。将小气道功能指标加入此模型,重新计算r2,二者差异代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气道反应性中的作用。分别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84例患者,男70例,女114例。PD20越低,Vmax50%和Vmax25%越低,反之亦然。PD20与log10DRS呈显著负相关(r=-0.874,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red、Vmax50%、Vmax25%分别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分别为0.062、0.097和0.085,P均<0.01)。与年龄、身高、FEV1%pre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max50%、Vmax25%引起气道反应性的变异程度分别占3.9%和2.6%。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Vmax50%与log10DRS显著相关,并且男性r2值高于女性。年龄≤25岁者女性Vmax50%、Vmax25%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高于男性。而年龄在25~45岁患者男性Vmax50%、Vmax25%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高于女性。当年龄>45岁时男性和女性患者Vmax50%、Vmax25%与log10DRS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小气道功能下降导致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加。
- 陈亚红梁岩静柳晓芳姚婉贞
-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小气道
- 小气道功能与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
- 研究小气道功能在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中的作用,认识气道高反应性(AHR)变异的影响因素。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的患者,气道敏感性以PD20表示,气道反应性以剂...
- 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 文献传递
-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的活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的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各 8例 ,均为稳定期患者 ,另有健康者 8例作为对照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 ,进行培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刺激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8、IL 1β、IL 6和TNFα的浓度。同时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方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 (AP) 1、AP 2及AP 3的活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前后IL 8释放的量均显著增加(F =4 34 ,P <0 0 5及F =3 5 6 ,P <0 0 5 )。在LPS刺激后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更多的IL 1β及TNFα,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AP 1基础活性及LPS诱发的NFκB的活性 ,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COPD缓解期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过量的IL 8,同时LPS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 1β及TNFα ,而转录因子NFκB和AP 1的活性增强 ,可能促进了IL 8、IL 1β及TNFα的释放。
- 贺蓓赵鸣武齐国英李小英柳晓芳王玉柱姚婉贞
- 关键词: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释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多项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诊断意义
- 梅静静陈亚红王新茂梁岩静柳晓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变与炎症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稳定期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 (简称慢支 )患者各 8例 ,,另有 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 ,进行肺功能检查 ,并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测定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刺激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IL 1β、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浓度 ,细胞因子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阵分析 ,肺功能值与细胞因子相关性采用多元后退回归法分析。结果 (1)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 8:加入LPS后COPD组为 [(43± 2 7) μg/L和 (5 7± 41) μg/L],与正常对照组 [(13± 10 ) μg/L和 (2 0± 13 ) μg/L)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慢支组 [(2 9± 2 1)μg/L和 (3 2± 2 3 )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加入LPS前、后 ,COPD组、慢支组和正常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 1β分别为 [(5 0± 41)ng/L、(94± 5 9)ng/L、(3 7± 3 2 )ng/L、(2 2 5± 10 8)ng/L、(15 3± 175 )ng/L、(70± 3 7)ng/L],与IL 8的释放呈正相关 (P <0 .0 5 ) ;三组肺泡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释放TNF α分别为 [(12 3 8± 679)ng/L、(3 0 88± 2 879)ng/L、(13 3 2± 1846)ng/L],与IL
- 贺蓓赵鸣武王玉柱柳晓芳姚婉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细胞因子肺通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