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亦瑞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蓝舌病毒BTV-HbC/_3株与蓝舌病毒BTV-10型的比较研究
-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由昆虫传播,感染牛、羊等野生反刍动物。该病毒全世界己发现25个血清型,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BTV含10分子的双链RNA/(...
- 桂亦瑞
- 关键词:RT-PCR凋亡基因型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蓝舌病毒HbC株与不同种系细胞相互作用及群特异性抗原特征被引量:7
- 2002年
- BTV HbC株和蓝舌病毒标准株BTV 10分别接种在不同种系细胞如猴肾传代细胞 (Vero)、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C6)等细胞株上 ,比较研究了BTV HbC在不同种系细胞上的增殖特征 ,BTV HbC与BTV 10在相同细胞上的复制增殖特征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用免疫交叉反应研究了BTV HbC株与BTV 10型标准株之间的血清学关系。本研究结合本室对BTV HbC株基因组图谱分析和蓝舌病毒群特异性抗原编码基因S7的RT PCR分析 ,进一步证实了BTV
- 唐省三董长垣郭淑芳陈晓陈冬娥桂亦瑞芦莉莉罗翔
- 关键词:种系细胞相互作用血清学特征
- 蓝舌病毒HbC_3株S7基因5′非编码区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根据已发表的蓝舌病毒(bluetonguevirus,BTV)10型标准株S7基因设计合成一对与其5′ NCR(non codingregion)序列同源的引物,经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扩增出HbC3株和10型标准株长度分别为277bp和290bp的S7基因5′非编码区cDNA片段,以建立起dsRNA体外扩增系统.将扩增的BTV HbC3毒株的S7基因5′非编码区片段通过粘端连接克隆到pUCm T载体中,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UCm T BTV HbC3 S7.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将2个毒株的S7基因5′非编码区与呼肠孤病毒 3(reovirus 3)型比对,发现BTV HbC3株与呼肠孤病毒 3L2基因5′非编码区基因具有完全的同源性.将BTV HbC3毒株接种在不同细胞系如猴肾传代细胞(Vero)、人肝癌细胞(Hep 3B)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等细胞株上,比较BTV HbC3在不同种系细胞上的增殖特征,并且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BTV HbC3和BTV 10型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提示BTV HbC3株可能是蓝舌病毒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 桂亦瑞董长垣陈晓张蔚英刘军
- 关键词:蓝舌病毒克隆基因型非编码区呼肠孤病毒科
- 蛋白激酶CK2α亚基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构建人蛋白激酶CK2α重组质粒,研究CK2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RT-PCR、定向克隆和DNA测序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通过RT-PCR从Hep-3B肝癌细胞中获得人蛋白激酶CK2α(ProteinKinase2α)亚基编码区1136bp的cDNA片段,将扩增基因通过粘端连接克隆到pUCm-T载体中,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UCm-T-CK2α。通过对CK2α编码区cDNA序列测序证实其与GeneBank中登记号为NM-01895的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UCm-T-CK2α,为利用CK2αcDNA作为探针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陈曦林桂亦瑞陈知水
- 关键词:RT-PCR克隆
- 蓝舌病毒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舌病毒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首先是细胞的培养及病毒的增殖;其次是通过在反应试管中加入样品处理液,制备待测样品和阴阳性对照物PCR模板;第三是通过在反应试管中分别加入待检病毒样品模板和逆转录反应溶液,以逆转...
- 董长垣桂亦瑞张芄玮陈冬峨刘军
- 文献传递
- RNA干扰及其干扰技术被引量:1
- 2004年
- 目前在哺乳动物中使用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对细胞基因的靶向性有效抑制已经慢慢被人们所认识。当导入一段大于 1 9个碱基对的双链RNA(dsRNA)入细胞中不仅可以导致导入的目的dsRNA降解 ,而且可以引起细胞内的与之同源的单链RNA(ssRNAs) ,即mRNA共同降解。这是细胞本身的固有的现象。基于以上这些因素 ,RNAi技术不仅可作为研究功能基因的强大武器 。
- 桂亦瑞董长垣
- 关键词:RNA干扰RNA降解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