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巧倩

作品数:39 被引量:5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降水
  • 9篇暴雨
  • 6篇天气学
  • 5篇汛期
  • 5篇热带
  • 5篇季风
  • 4篇气旋
  • 4篇前汛期
  • 4篇强降水
  • 4篇热带气旋
  • 4篇雷达
  • 4篇海温
  • 3篇定量降水
  • 3篇东亚冬季风
  • 3篇冬季风
  • 3篇中尺度
  • 3篇雷电
  • 3篇环流
  • 3篇降水预报
  • 3篇暴雨过程

机构

  • 18篇广东省气象台
  • 17篇广州市气象局
  • 7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江门市...

作者

  • 39篇梁巧倩
  • 6篇林良勋
  • 5篇冯业荣
  • 5篇蒙伟光
  • 4篇胡胜
  • 4篇简茂球
  • 3篇纪忠萍
  • 3篇张艳霞
  • 3篇汪瑛
  • 3篇谢健标
  • 3篇罗会邦
  • 3篇伍志方
  • 3篇梁健
  • 2篇陈超
  • 2篇吴乃庚
  • 2篇曾琮
  • 2篇丁伟钰
  • 2篇林良根
  • 2篇黄忠
  • 2篇彭勇刚

传媒

  • 8篇广东气象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气象科技
  • 3篇气象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5
2009年
用地面常规站、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及NCEP/NCAR1°×1°每6h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5月23-24日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水落区集中,具有明显的中α尺度特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南海中尺度涡旋和偏南风低空急流快速北抬;涡旋北侧的暴雨区为强辐合上升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及110°E越赤道气流汇流形成强盛而狭窄的季风涌水汽输送带,为暴雨区提供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造成了此次强降水;而高层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对流云团在珠江口西侧的稳定少动。
黄晓东梁巧倩郑伟杰梁敏妍
关键词:天气学中尺度涡旋大暴雨
广东秋冬春连旱的时空变化及环流演变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再分析高空资料以及广东省4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综合采用L指数和AWTP指数可对广东秋冬春连旱进行较好的描述;EOF的分析表明广东的秋冬春连旱空间变化具有全省一致性,时间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还有阶段性变化和趋旱的趋势变化。广东秋冬春连旱异常年份的合成分析表明,从秋季到次年春季,极涡和南支槽的活动都较常年偏弱;秋季华南受偏强的反气旋环流影响,干燥少雨;冬季,小股的冷空气偏东路径活动,低层华南到南海大部有东北风距平,干燥少雨;春季,小股的冷空气频繁东移,华南处高空槽底偏西风场中,低层的西南风较常年偏弱,不利于华南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梁巧倩梁玉琼纪忠萍吴秀兰李茵茵
关键词:环流演变
东亚冬季风与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间的主要相互耦合关系,即强(弱)的东亚冬季风对应类似LaNi na(ElNi no)型的海温距平分布;超前东亚冬季风两个月左右的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对后期弱(强)东亚冬季风的遥相关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则对同期及落后1个月左右的南海正(负)海温异常的强迫影响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东亚冬季风指数与落后1个月左右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有最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梁巧倩简茂球罗会邦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海温年际尺度
0~3小时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算法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广东省3km高度CAPPI雷达反射率因子拼图资料,对2012年6月22日一次降水个例进行0-3h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算法研究,以期通过改进算法来提高降水短时预报的准确率。在利用交叉相关算法获取回波移动矢量场后,使用五点平滑及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利用处理后的矢量场对雷达回波进行3h外推,再进行0.3h降水量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滤波处理后可得到时空连续性更好的回波移动矢量场,滤波后回波外推预报效果明显改善,其临界成功指数(CSI)有所提高,空报率(FAR)显著降低,提高了降水预报准确率。
邹德龙冯业荣梁巧倩汪瑛樊琦邓文剑
关键词:定量降水预报卡尔曼滤波
低频振荡在广东省暴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纪忠萍谷德军谌志刚梁巧倩周亚军吴乃庚
1、该项目建立和完善了1961年以来广东前汛期暴雨的资料库,研究了广东前汛期暴雨的变化趋势及其周期变化,并分析了广东前汛期暴雨量与总雨量的关系,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了1961年以来广东前汛期暴雨的变化规律。2、寻找了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中期天气预报降水预报
2011年秋季广东暴雨过程及其水汽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1年10月12—14日广东一场全省范围的暴雨过程及水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12日夜间的暖区暴雨和13日夜间的锋面暴雨。(2)第1阶段降水主要由500 hPa西风短波槽配合850 hPa东南风辐合导致的,第2阶段降水是高层西风槽过境,配合地面冷空气前锋南下和低层的切变线共同作用所致。(3)降水发生前广东水汽充沛,湿层从低层往上伸展的厚度大,估计约有50%的降水量可由雨区本地的水汽所提供。(4)低层850 hPa或者925 hPa的东南风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暴雨发生前南海热带系统的活跃是维持850 hPa和925 hPa东南风输送的重要原因。
吴振鹏梁巧倩徐穗珊蒙伟光
关键词:天气学秋季暴雨水汽特征
2006年广东汛期大气环流场的低频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广东省8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汛期降水的大气环流低频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的降水主要有7~20天和60天左右的周期振荡,广东汛期的明显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60天左右低频振荡的正位相中,当7~20天振荡与60天左右的低频振荡正位相同相叠加时,广东降水明显增强。前汛期华南及其附近地区的低频系统配置和气旋性涡旋有联系,850和500 hPa上,在华南及其邻近地区都存在一个气旋性涡旋,涡旋中心位于华东沿海,广东受其环流南侧的影响,有利于低层西南风带来的水汽在华南汇合从而产生降水;200 hPa亚洲大陆上气旋和反气旋涡旋在100~110°E地区形成较一致的西北风场,在华南地区转辐散的偏西风场。间歇期的低频系统及其配置和前汛期的相似,但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涡旋的位置正好相反。后汛期的低频系统配置与前汛期的相似,但系统的位置总体偏西、偏南。前汛期850 hPa正涡度主要是由南往北传播到达华南,后汛期正涡度源于自东往西和南北方向传播的波列;前后汛期降水盛期500 hPa正涡度的传播方向在纬向上是相反的,前汛期有自西往东传播的特征;200 hPa散度在前汛期有自南往北传播的特征,在后汛期在华南上空近乎静止。
梁巧倩蔡洁云纪忠萍林良根方一川
关键词:汛期暴雨低频振荡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被引量:10
2007年
2004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只有2个,个数明显偏少,粤西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广东的初台偏迟,终台结束早,登陆时间集中于7月;热带气旋移速快,强度弱(为热带风暴),对广东影响利大于弊。对1951~2004年7~9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次数差异较大,最多时一个月有5个,最少时没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有密切关系,可以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副热带高压各分为3种环流形势。
曾琮易爱民李晓娟梁巧倩汪瑛谢健标
关键词: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
2022年广东一次极端低温暴雨过程的预报检验被引量:2
2022年
为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对2022年2月18—23日广东出现的一次罕见的低温暴雨冰冻天气过程的降水和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主客观预报对冬季暴雨极端性估计有所不足,降水预报偏小,CMA-GD模式对大量级降水预报较好;主客观预报整体对气温预报较为准确,ECMWF模式在温度预报上误差较小;主观预报对粤北低温冰冻情况有所低估。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寒冷灾害综合监测,提高对极端低温冰冻天气和冬季暴雨的预报能力。
冯沁梁巧倩涂静任鹏飞王凤
关键词:低温阴雨暴雨
联合雨滴谱以及组网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联合雨滴谱以及组网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包括以下:数据准备,即获取目标地区的雨滴谱数据以及CINRAD‑SA双偏振雷达数据,对所述CINRAD‑SA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雨滴谱数据进行时空分隔得到...
陈超张阿思梁健梁巧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