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开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3篇肿瘤
  • 3篇磁共振
  • 2篇胆道
  • 2篇胆道系统
  • 2篇胆道系统病变
  • 2篇血管
  • 2篇胰腺
  • 2篇影像
  • 2篇水成像
  • 2篇系统病变
  • 2篇颅内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瘤
  • 2篇MRI
  • 2篇MRI征象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 2篇磁共振水成像
  • 1篇大血管

机构

  • 10篇茂名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梁开文
  • 7篇王新民
  • 4篇麦远其
  • 2篇雷建明
  • 2篇王文尚
  • 2篇崔国儒
  • 2篇王郁豪
  • 2篇蔡勇
  • 2篇谭振娟
  • 1篇施召荣
  • 1篇冼明健
  • 1篇袁莉
  • 1篇杨旭峰
  • 1篇江先娣
  • 1篇杨职
  • 1篇陈海
  • 1篇李艳冰
  • 1篇梁波

传媒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水成像对胰胆道系统病变诊断价值
2004年
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3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结果水成像定位诊断率达100%,定位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正确性高。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麦远其王郁豪梁开文王新民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胆道病变
脑膜瘤的MRI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关系。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26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脑膜瘤的T2WI信号与肿瘤组织的成分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特异性。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膜瘤信号变化的多样性在对肿瘤的病理亚型的分型上无明确特异性,但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定位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梁开文王新民谭振娟
关键词:脑膜瘤MRI征象肿瘤病理对照分析特异性磁共振成像检查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对比研究及ADC值鉴别诊断价值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MRI影像,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或不典型脑膜瘤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扫描,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以ADC值1.07×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计算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根据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比较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不典型脑膜瘤患者的ADC值、影像学特征。结果: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55%、91.84%、92.50%,对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33%、94.29%、93.75%。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不典型脑膜瘤(P<0.05),其影像学征象也与不典型脑膜瘤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具有其各自特点,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的ADC值在两种脑内肿瘤中不同,当ADC值为1.07×10-3mm2/s时,可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进行有效鉴别区分。
梁汉祥王新民梁开文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不典型脑膜瘤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
颅内大血管TCD与MRA对照检测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通过与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比较,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行TCD、MRA+MRI检查,对照TCD与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分析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结果表明,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对诊断颅内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做常规和初筛检查。
袁莉陈海杨职梁开文冼明健李艳冰王新民江先娣
关键词:TCDMRA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
小肾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径小于3cm的肾癌的MRI征象,寻找早期肾癌的特点,提高对早期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8例,寻找小肾癌的MRI表现特征。结果:小肾癌主要表现为肾脏变形,局部皮质、髓质分界消失,病灶边缘可出现假包膜征。结论:直径小于3cm的小肾癌,病灶信号表现形式多样、复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与其血供有很大的相关性,假包膜的出现对于小肾癌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梁开文崔国儒王新民谭振娟
关键词:诊断与鉴别诊断小肾癌动态增强扫描MRI征象早期肾癌病理证实
3D动脉自旋标记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D-ASL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观察不同脑肿瘤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MRI的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 3D-ASL全脑灌注成像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33/36)。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8,P=0.173>0.05)。Ⅰ~Ⅱ级胶质瘤不同感兴趣区[肿瘤血流量(TBF)/对侧半球、TBF/对侧白质、TBF/对侧灰质]的rCBF均低于Ⅲ~Ⅳ级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肿瘤定性诊断、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高。
何汉文海陈佩仪梁开文
关键词:脑肿瘤
MR-PWI联合SWI在脑胶质瘤级别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MR-PWI联合SWI在脑胶质瘤级别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5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低级别(1、2级)脑胶质瘤组21例,高级别(3、4级)脑胶质瘤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PWI联合SWI检查。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肿瘤的定量分析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等参数,测量两组脑胶质瘤肿瘤区的1H-MRS代谢物rCho、rCr及rNAA值,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及肿瘤边际的ADC值。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中Ktrans、Ve、Kep值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rCho、rCr及rNAA值均较低级别脑胶质瘤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实质及肿瘤边际ADC值均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PWI联合SWI检查有利于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
梁波王新民梁开文曾凌宇施召荣
关键词:脑胶质瘤
肺曲菌病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为了加深对肺曲球菌病的认识,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确诊的肺曲菌病7例。结果CT表现主要为:空洞内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影;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晕轮征”。结论肺曲菌病寄生于空洞内的病变诊断容易,侵袭性曲菌病,肺部形成肿块样浸润炎症,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梁开文崔国儒
关键词:肺曲菌病CT表现肿块文献复习确诊支气管镜检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附18例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提高对脑DVA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DVA的CT和MRI资料,并复习近十年国内外文献,探讨脑DVA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在诊断脑DVA中的价值。结果:18例MRI增强扫描共显示19个病灶,由增粗引流静脉及其汇入的扩张小髓静脉组成,形态多样。4个病灶CT平扫均为阴性,3个病灶MRI平扫为阴性,16个病灶MRI平扫信号表现多样。额叶和小脑半球各占5个病灶和6个病灶。由单条引流静脉汇入脑浅或深静脉分别为12个病灶和4个病灶,由2条方向相反的引流静脉同时汇入脑浅深静脉为3个病灶。10例3D-TOFMRA脑动脉系统未见异常,仅2例显示粗大引流静脉。病变区合并海绵状血管瘤者2个病灶,合并出血者1个病灶。结论:增强MRI可根据髓质静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而作出明确诊断,优于CT、MRI平扫和MRA而可代替DSA,可视为目前诊断脑DVA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王文尚雷建明杨旭峰麦远其梁开文蔡勇
关键词:影像学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王文尚雷建明麦远其蔡勇梁开文
关键词:X线CT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