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靖郁

作品数:43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电子电信
  • 4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射流
  • 10篇污染
  • 9篇污染物
  • 7篇底泥
  • 6篇有效扩散系数
  • 6篇水界面
  • 6篇PDA测量
  • 5篇流场
  • 5篇冲击射流
  • 4篇再悬浮
  • 4篇散热
  • 4篇渗透率
  • 4篇微通道
  • 4篇微通道冷却器
  • 3篇底泥污染
  • 3篇底泥污染物
  • 3篇微系统
  • 3篇微系统封装
  • 3篇系统封装
  • 3篇相干结构

机构

  • 39篇上海大学
  • 5篇上海市应用数...
  • 2篇查尔姆斯理工...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3篇樊靖郁
  • 33篇王道增
  • 9篇张燕
  • 8篇朱红伟
  • 4篇赵亮
  • 3篇钟宝昌
  • 3篇程鹏达
  • 2篇郭加宏
  • 2篇徐松立
  • 1篇刘建影
  • 1篇张燕
  • 1篇张燕
  • 1篇王岱峰

传媒

  • 4篇中国力学学会...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力学季刊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现...
  • 1篇第六届全国湍...
  • 1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第七届全国现...
  • 1篇第五届全国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0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湍流相干结构对边界层中标量扩散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和玻璃水槽中进行湍流边界层流动中的标量扩散模拟试验和机理研究.通过流动显示、湍流测量和频谱分析,已表明湍流边界层中的间歇现象在标量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烟雾在大气中的扩散、悬浮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扩散都属于湍流边界层中的标量扩散问题.在近源区,标量扩散主要受到各向异性湍流相干结构的影响,结果往往在近源区会出现局部的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质.采用流动显示和频谱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王道增樊靖郁
关键词:相干结构湍流边界层
可渗透粗糙床面物质交换特性及其主导机制
为研究水动力作用和可渗透粗糙底床物理特性对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影响,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和机理分析,测量得到不同上覆水流速、底床渗透率和粗糙床面条件下,泥-水界面物质交换通量和有效扩散系数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
陈春燕赵亮王道增樊靖郁
关键词:有效扩散系数
文献传递
粗糙底床泥-水界面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度关系
泥-水界面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湿地以及近海等自然水体中重要的环境边界。粗糙底床泥-水界面区域物质交换过程不仅与水动力作用和底床渗透率有关,还涉及颗粒/粗糙元尺度的床面粗糙度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
陈春燕赵亮王道增樊靖郁
关键词:有效扩散系数标度关系
文献传递
再悬浮泥沙污染物垂向浓度分布规律及估算模型
朱红伟王道增樊靖郁钟宝昌
床面形态物理特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
潜流交换是河流水环境系统中,各种物质(水、溶质、污染物、胶体、细颗粒)在与地表水相邻的饱和沉积物层(潜流带)中发生的一种重要对流过程。潜流交换可由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水动力因子驱动,其中上覆水流与床面形态相互作用形成的不均匀...
赵亮王学勇樊靖郁
关键词:床面形态渗透率有效扩散系数
颗粒对气固两相射流中流体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本文对中等颗粒Stokes数下,存在伴流、射流出口颗粒与流体存在较大速度差时的气固两相射流中颗粒对流体平均流速和湍动能分布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颗粒对气固两相射流不同区域内流体的平均...
张燕樊靖郁王道增
关键词:伴流
文献传递
横流冲击射流尾迹涡结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采用LIF(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和PIV(粒子图像速度场仪)测量对横流冲击射流的尾迹涡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水槽实验是在三种流速比和两种冲击高度实验工况下进行的。由实验结果可得到两种明显的尾迹涡结构、即射流尾迹涡和横流尾迹涡。横流冲击射流中形成的主要尾迹涡结构主要依赖于流速比。本文还对横流冲击射流近区范围内射流尾迹涡和横流尾迹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张燕张燕樊靖郁
关键词:冲击射流
基于碳纳米管技术的新型微通道冷却器研究
<正>为应对高功率集成电路发展带来的更严峻散热要求,本文利用碳纳米管极其优良的热传导性能,将其作为微通道结构材料,制备出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微通道冷却器,从而提高冷却介质与通道内表面之间的热交换能力。其主要优点包括高效的定...
张燕樊靖郁刘建影
关键词:碳纳米管微通道散热
文献传递
分置式浮选试验装置微气泡尺寸和分布特性的PDA测量
<正>对一种分置式浮选试验装置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PDA测量了给定的水流流量(Q水=18m~3/h)、不同充气量(Q气=50~400m~3/h)条件下,微泡浮选试验装置内微气泡(直径小于0.5 mm)尺寸和...
樊靖郁王道增
关键词:浮选微气泡PDA测量
文献传递
基于碳纳米管技术的微通道冷却器散热和流场特性研究
纳米技术与现有微通道散热技术的结合,为微纳系统封装和热管理技术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本文以碳纳米管作为微通道材料的微冷却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并以实验测量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冷却液入口...
张燕樊靖郁刘建影
关键词:集成电路散热能力微通道冷却器流场特性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