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建军

作品数:63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肌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心脏
  • 10篇溶栓
  • 10篇肾上腺
  • 10篇肾上腺素
  • 10篇肾上腺素能
  • 10篇梗死
  • 9篇肾上腺素能受...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溶栓治疗
  • 8篇骤停
  • 7篇心肺
  • 7篇心肺复苏
  • 7篇疗法
  • 6篇心跳
  • 6篇体检
  • 6篇体检人群
  • 5篇心肌梗塞
  • 5篇心脏骤

机构

  • 6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省安国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军械工程学院
  • 1篇成都市第九人...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3篇武建军
  • 24篇沈洪
  • 20篇计达
  • 15篇黄先勇
  • 13篇李利华
  • 9篇曾强
  • 8篇孟庆义
  • 8篇英明中
  • 8篇张志强
  • 7篇颜光涛
  • 7篇曹秀堂
  • 6篇张颖丽
  • 5篇陈威
  • 4篇钱远宇
  • 3篇李凡
  • 3篇苏绍萍
  • 3篇李帆
  • 2篇张思兵
  • 2篇杜捷夫
  • 2篇秦宇红

传媒

  • 15篇中国急救医学
  • 10篇中国危重病急...
  • 8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疑难病杂志
  • 3篇第8届中国健...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解放军保健医...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救中侵入性治疗致院内感染112例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沈洪黄先勇杜杰夫武建军
关键词:急救侵入性治疗医院内感染
心跳骤停期间及心肺复苏前后前脑M受体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 (CA)期间及心肺复苏 (CPR)前后前脑M受体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窒息致大鼠CA的动物模型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手术对照组 (n =7)、CA1组 (n =8) :窒息 10min ,CA2组 (n =8) :窒息 2 0min及CA3组 (n =8) :窒息 30min ,以及CPR前组(n =8) :窒息 10min和CPR后组 (n =9) :窒息 10min后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后继续机械通气 30min ,实验结束时断头取脑 ,应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前脑M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 (KD 值 )。结果 窒息致大鼠CA约需 5mi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A3组的Bmax显著升高 (P<0 0 1)而KD 值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手术对照组、CA1组及CA2组的Bmax及KD 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CPR前组前相比 ,CPR后组的Bmax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KD 值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窒息引起CA后 2 5min ,前脑M受体密度增高而亲和力不变。此时若应用M受体拮抗剂可能有利于CPR和脑功能保护 ;CPR后 ,前脑M受体对拮抗剂的亲和力降低 。
陈东升李利华武建军张颖丽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
预防性冠状动脉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微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在急诊介入治疗中,评价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艹卓)对于改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微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预防性冠脉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艹卓)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12例 STEMI 患者分为两组,预防性使用上述药物者为研究组(87例),而进行常规介入治疗者为埘照组(125例)。比较两组间基础资料、造影参数、ST 段回落幅度,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曲线下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7个月)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共计有10例(11.5%)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对照组为28例(22.4%),两组差异显著(P=0.042);两组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显著(研究组19.5% vs 对照组37.6%,P=0.008)。研究组的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较对照组少,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较对照组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计数(cT-FC)值较低(34.4±11.3 vs 38.9±17.2,P=0.034),心肌微灌注分级(MBG)较高(2.65±0.6 vs 2.41±0.7,P=0.018),提示研究组心肌微灌注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 ST 段回落幅度显著,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较小(P<0.05);术后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及舒张末内径较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冠脉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可改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微灌注、减少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释放、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改善中、远期临床预后。
王禹张国明苏绍萍孙志军陈练沈洪王峙峰金琴花杨庭树盖鲁粤计达陈威宋杨张志强韩辉王芯芯钱远宇武建军黄先勇
关键词:心肌微灌注硝酸甘油地尔硫[艹卓]
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院前溶栓治疗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国外临床观察表明,院前溶栓治疗(thrombolytictreat-ment,T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以真正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发病后到接受治疗所耽搁的时间〔1、2〕。作者结合我院9例AMI病人救治体会,对院前TT后的疗效、...
黄先勇沈洪李利华李天德孟庆义计达武建军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栓溶解急性
做好医保工作需要重视的五个方面被引量:12
2009年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做好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工作成为军队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总结做好医保需要重视的五个方面。
武娜王子民王瑞娟周雄武建军
关键词:医疗保险
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纳洛酮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纳洛酮组,每组5只,然后以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再灌注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再灌注组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缺血组;对照组与纳洛酮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武建军秦宇红沈洪李宁于力方
关键词:纳洛酮再灌注线立体膜电位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2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组溶栓时间比院内组要早(84±14)分钟,其中在发病2小时以内接受溶栓者,急诊组约占26.5%,而院内组无一例;血管再通率2组分别为42.9%(21/49)和39.5%(17/43,P>0.05);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29.4%(5/17),无一例死亡;急诊组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院内组明显减少(P<0.05);30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0.4%和11.6%(P>0.05)。结论: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证明是安全可行的,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黄先勇李利华孟庆义计达武建军张志强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治疗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对外周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国际部进行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9 167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总结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结果 9 167例体检者中男性6 171例,女性2 996例,年龄16~87岁,平均(49.41±8.98)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49.21±8.52)岁,女性(49.81±9.84)岁;人群总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0.66%(1 894/9 167);男性尿酸浓度为121~796μmol/L,平均(379.51±77.69)μmol/L,女性为84~576μmol/L,平均(270.13±57.88)μmol/L;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7.50%,明显高于女性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随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下降(P<0.05),女性组随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组,正常尿酸组男女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WHR超标、尿液pH值较低的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指标范围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尿酸与血常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男性高尿酸组白细胞计数(r=0.064,P<0.05)、红细胞计数(r=0.063,P<0.05)、血小板计数(r=0.053,P<0.05)和血红蛋白(r=0.049,P<0.05)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并呈正相关,而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4,P<0.05);女性组除中性粒细胞外,高尿酸组的年龄(r=0.151,P<0.05)和白细胞计数(r=0.13,P<0.05)、红细胞计数(r=0.126,P<0.05)、红细胞比积(r=0.137,P<0.05)、血红蛋白(r=0.158,P<0.05)和血小板计数(r=0.073,P<0.05)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并呈正相关。结论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BMI和WHR超标以及尿液pH值下降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高尿酸血症引起外周血常规指标的一系列改变,血常规指标可作为观察高尿酸
武建军武建军曹秀堂曹秀堂曾强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体质指数血常规健康体检
大鼠缺氧、缺血时α1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NO的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缺氧、缺血致心脏停搏期间各脏器α1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α1 和β受体)以及血浆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规律。探讨机体在缺氧、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手术对照以及窒息后10min...
武建军沈洪张颖丽颜光涛王成斌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
文献传递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状况,为Hp感染防控和感染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健康体检人群10331例的相关资料,对Hp 的总感染率及相关因素、胃镜下不同病变Hp感染率、Hp感染程度与胃镜下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体检10331例中男7158例,女3173例,年龄16~88(49.81±.11)岁。总的Hp感染率为4.42%(4589/10331)。 Hp感染人群中,现症Hp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21%v.4.64%, P =0.0154)。 Hp感染者年龄小于无Hp感染者[(4.46±.98)岁v.(5.09±.21)岁, P =0.0001]。 Hp感染与个体有无消化系统症状、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伴发胆石症无关,吸烟对Hp感染率无影响,饮酒者Hp感染率未见增加。不同年龄组Hp 感染率不同。男、女Hp感染高峰在30~岁组人群,之后逐渐下降,男女2组各年龄段Hp感染率无明显差别。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Hp感染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 P <0.01)。胃和十二指肠胃镜下不同病变Hp感染率不同:胃部疾病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8.27%)、胃溃疡(7.7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7.0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6.67%)感染率较高,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P <0.05或P <0.01);在十二指肠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8.53%)、十二指肠炎(5.05%)Hp感染率与正常十二指肠比较明显升高( P =0.000)。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与正常者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05)。将DOB值分层分析,胃镜下黏膜病变越严重,高值DOB所占比例越高。结论我国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国人自然人群平均感染率。 Hp感染人群中,年龄高峰段在30~岁。胃镜下胃黏膜急性炎性反应和萎缩性胃炎Hp现症感染率较高。胃�
武建军英明中曹秀堂李凡曾强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镜检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