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伟

作品数:55 被引量:30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教育
  • 12篇教师
  • 8篇社会
  • 7篇农村
  • 6篇女性
  • 5篇心理
  • 5篇教学
  • 4篇大学生
  • 4篇心理资本
  • 4篇性别结构
  • 4篇语文
  • 4篇社会学
  • 4篇农村教师
  • 4篇资本
  • 4篇文教
  • 4篇乡村
  • 4篇教科书
  • 3篇幸福感
  • 3篇性别
  • 3篇性别研究

机构

  • 4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教育行政...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广西经贸职业...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作者

  • 54篇武晓伟
  • 7篇郑新蓉
  • 3篇闫艳
  • 3篇高艳
  • 2篇牛宙
  • 2篇朱志勇
  • 2篇范晓光
  • 2篇雷雅琦
  • 1篇刘越
  • 1篇王成龙
  • 1篇申燕
  • 1篇王梁
  • 1篇乔志宏
  • 1篇高艳
  • 1篇张橦
  • 1篇张军

传媒

  • 7篇中国青年研究
  • 7篇中华女子学院...
  • 5篇社科纵横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教师教育研究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家
  • 2篇山东女子学院...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基础教育研究
  • 1篇高教探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女教师幸福感研究——以广东省8所高校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女教职工数量也急剧增长,其生活幸福感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广东省8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量化和质性的研究方法,深入调查女教师的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高校的制度、政策是影响女教师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女教师本人的学术地位、学历、职称层次是关键因素;收入水平和其他福利待遇是重要因素;婚姻家庭,尤其是生育状况是影响其幸福感的深层次原因。
武晓伟史乐然高艳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幸福感
新媒体对社会边缘群体的组织化与赋权研究——以“女友组”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使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草根群体以它庞大的基数正在迅速成为中国新媒体时代的实践主体。本文通过对广州女同组织"女友组"的个案分析,试图探讨在新媒体下的边缘社会群体如何被赋权,并借助媒介技术的力量组织、动员、成长起来,从阴暗角落走向阳光地带。
武晓伟张橦
关键词:新媒体赋权
我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以河北省Q县为例
2018年
教师群体中女教师数量持续增加,是我国教师队伍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变化。以河北省Q县为个案,梳理近百年来该县教师性别结构的变化以及女性教师从无到少、再到多、到盛的过程,并分析这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得出以下结论:乡村教师群体性别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生与乡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连,是乡土社会与国家历史变迁的产物。具体来说,乡村教师性别结构之所以发生变化,职业性别分工是决定性因素,传统性别文化和婚姻制度是深层次原因,国家与地方政策是关键,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动力。
武晓伟
关键词:性别结构乡村教师身份
传统与变革:小镇返乡青年的文化与社会融入被引量:29
2019年
本研究通过对10位小镇返乡青年的口述史访谈,展现小镇返乡青年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表现出的文化与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发现,小镇返乡青年显示出了与小镇其他同龄青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质,并在文化与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大都市的隐性社会排斥和原生家庭的道德负重是青年返乡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规范融入方面,小镇返乡青年徘徊在现代公共规则与传统人情关系的冲突中;生活方式融入方面,小镇返乡青年消费和休闲娱乐方式多元分化,存在明显的鄙视链条;社会文化融入方面,小镇返乡青年较难适应小镇的乡土社会价值观至上的文化环境。
王成龙武晓伟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对学生性别意识到塑造和性别平等意识到影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却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分析,试图揭示蕴含在其中的性别问题,并探究其影响。
武晓伟
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期待亚文化
教学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006年
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
武晓伟
关键词:教学思维
女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与动机被引量:1
2020年
当前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群体加入网络游戏的大军中,在网络游戏消费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女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状况和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消费投入较大,其动机依次为逃避动机、娱乐动机、成就动机、情感补偿动机和社交动机。女大学生的消费动机越明显,网络时间消费就越多;娱乐动机越强烈,金钱投入也越多。针对女大学生的非理性网游行为,从女大学生自身层面、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武晓伟康小惠林清凤
关键词:女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动机
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政策对性别平等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阶层分化导致教育需求多元化并触发教育机会均等的危机,传统的性别观念在教育领域内博弈,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实现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系统收集和整理了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中的法律、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将其分成四类:性别平等的法律政策、性别中立的法律政策、缺乏性别视角和意识的法律政策,以及保护类的法律政策,并对重点的教育法律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两个方面入手改进,即需要颁布的法律政策和需要修订的法律政策,从而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
武晓伟林清凤
关键词:教育法律政策性别平等
妇女与教育——我国教育性别平等的进程与反思被引量:7
2020年
教育是所有妇女和女童平等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发展基石。在教育领域内推进性别平等和赋权妇女,既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关切的重大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执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基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的25年来,尤其是近5年,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保障女童和妇女的教育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将妇女参与教育的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提出建议,将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
郑新蓉武晓伟林思涵
关键词:妇女女童教育性别平等
论我国乡村教育的人文失守与重建被引量:7
2018年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几乎完全处于边缘化的劣势地位,乡土价值体系解体,乡村教育失守。从乡村文化视角出发,进行乡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转向,通过活化学生的乡土想象、培植学生的自然精神、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来重建乡村教育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乡村青少年扎根他们的生活世界,培养其健全完整人格。
武晓伟张军
关键词:乡村教育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