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婉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延迟断脐对第二产程中存在宫内窘迫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第二产程中存在宫内窘迫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经阴道分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断脐,研究组采用延迟断脐,随访1年,综合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均无重度窒息病例,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8.9%(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 1 min及5 mi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儿发育商(DQ)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明显改善第二产程中存在宫内窘迫新生儿的预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黎佩莹殷婉萍许虎云黎婉仪伦朝伟
- 关键词:宫内窘迫新生儿预后
-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在腹腔镜手术后继续给予Gn Rh-a药物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术后1年复发率、妊娠分娩率和性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腹腔镜治疗组的85.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22%,低于腹腔镜治疗组的20.00%,1年内妊娠率为88.89%,高于腹腔镜治疗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性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性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Gn Rh-a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且无严重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 关键词: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孕
- 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25例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经宫腔镜确诊为宫腔粘连的患者行球囊尿管扩张术分离粘连,术后放置宫内节育环、行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结果:宫腔粘连中周期性下腹疼痛者6例全部缓解,月经过少21例中有20例恢复正常,继发不孕7例中有2例妊娠。结论:球囊尿管扩张术在宫腔粘连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易掌握,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黎佩莹陈健华殷婉萍许虎云
-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 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 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第二产程新生儿体重
- 妊娠期维生素A缺乏现状及对新生儿体格指标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评估不同妊娠期孕妇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产检和分娩的单胎健康孕产妇85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2次维生素A检测数据及新生儿身长、体重等资料,并计算BMI。通过SPSS软件分析2次维生素A浓度的差异及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清VA浓度为(0.38±0.11)mg/L,低于妊娠早期的(0.45±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身长、体重及BMI均与妊娠早期VA存在负相关(r=-0.117、-0.134、-0.114,P<0.05),与妊娠期VA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068、0.097、0.101,P<0.05);孕期VA升高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3240.33±415.92)g及BMI(12.78±1.05)kg/m^(2),均高于VA降低组[(3164.04±448.24)g、(12.57±1.16)kg/m^(2),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维生素A水平及其变化可以影响新生儿的体重及体重指数。
- 周倩珺蒋敏桥李仲均殷婉萍黄巧如
- 关键词:维生素A妊娠出生体重体重指数
- 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其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类肌纤维电位、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排尿量为(4698.2±297.5)mL,总排尿次数为(31.8±6.7)次,总漏尿次数为(11.8±2.7)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ullen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ullen0度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CullenⅣ度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由于分娩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
- 黎佩莹殷婉萍陈艳芳何洁芳黄巧如谢谨
- 关键词:尿失禁
-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 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第二产程新生儿体重
- 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70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均采集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环境,按照检测结果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正常组22例(31.4%),异常组48例(68.6%),其中10例(14.3%)单纯微生态失调、14例(20.0%)细菌性阴道病(BV)、9例(12.9%)滴虫性阴道炎(TV)、7例(10.0%)念珠性阴道炎(VVC)、8例(11.4%)混合性感染.异常组早产(29.2%)、宫内感染(33.3%)、胎膜早破(22.9%)、新生儿低体重(31.3%)、新生儿窒息(29.2%)、新生儿感染(25.0%)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4.6%、0、0、0、4.6%、0)(P<0.05),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BV、TV、VVC及混合感染孕妇早产、宫内感染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微生态失调(P<0.05),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与单纯微生态失调未见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发生率较高,异常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提示临床产科应重视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 殷婉萍黄巧如周倩珺
- 关键词:妊娠晚期
-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对比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开腹组35例,腹腔镜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充盈时间及排尿量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较前下降(P>0.05),腹腔镜组术后CEA及CA125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性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腹腔镜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并维持其正常的性生活。
- 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 关键词:开腹排尿功能
-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在产后45d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后45d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及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力水平均明显升高,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 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 关键词:阴道分娩盆底肌力尿失禁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