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基德

作品数:102 被引量:1,541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5篇教育
  • 25篇教育技术
  • 16篇教学
  • 15篇技术学
  • 14篇教育技术学
  • 12篇教师
  • 10篇学科
  • 10篇教育信息
  • 10篇课程
  • 8篇教育信息化
  • 8篇基础教育
  • 7篇电化教育
  • 7篇信息技术
  • 7篇幼儿
  • 5篇网络
  • 5篇教育实验
  • 4篇主义
  • 4篇论教育
  • 4篇教育学
  • 4篇课堂

机构

  • 99篇河南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华商学院

作者

  • 102篇汪基德
  • 10篇朱书慧
  • 8篇颜荆京
  • 8篇郝兆杰
  • 4篇杨滨
  • 4篇蔡建东
  • 3篇安冉
  • 3篇赵慧臣
  • 3篇陈文峰
  • 2篇刘革
  • 2篇李博
  • 2篇郑静雅
  • 2篇梁云真
  • 2篇周凤瑾
  • 2篇席琴
  • 2篇汪滢
  • 2篇王开
  • 2篇黄华蕊
  • 2篇王萍
  • 2篇张莉

传媒

  • 23篇电化教育研究
  • 9篇数字教育
  • 8篇教育研究与实...
  • 7篇中国电化教育
  • 6篇教育研究
  • 5篇现代教育技术
  • 4篇河南大学学报...
  • 4篇现代远程教育...
  • 3篇开放教育研究
  • 3篇远程教育杂志
  • 2篇教育科学
  • 2篇学前教育研究
  • 2篇课程.教材....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小学数字化...
  • 2篇软件导刊.教...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成人教育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者风采 汪基德
2015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政协开封市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常委,政协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
汪基德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学者信息技术教育常务理事教学指导
Oxford itools教学软件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年
Oxford itools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教学白板软件。以开封市七彩阳光英语教育中心四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对两对平行班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Oxford itools教学软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使课堂贴近生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验也发现该教学软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汪基德孙霞云
关键词:教学软件儿童英语教学
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被引量:222
2014年
MOOC如"一场数字海啸"席卷了整个教育界。学者们对MOOC看法不一,各执一词。我们既不能因为把MOOC理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当作现实的优点而盲目乐观,也不要因为MOOC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而对其失去信心。要正视MOOC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以及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教学模式单一、学分认证遭到质疑等问题,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和其他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借鉴远程教育的经验,完善学习支持系统,让MOOC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汪基德冯莹莹汪滢
关键词:传统课程在线教育
教育学科不同专业人员的教育技术观比较研究——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教育学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专业人员对电化教育的更名、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人员赞成更名的比例高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观对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影响更深;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它必须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认为应将教育技术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相当一部分的其他专业人员则认为教育技术学应该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下的三级学科,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成为独立学科。
汪基德黄华蕊郑静雅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教育实验成败评价标准探讨被引量:4
2000年
正确合理地界定教育实验成败对于教育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几种不同评价标准目前,关于教育实验成败评价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实验遵循实验要求的前提下,以实验是否达到实验目标作为教育实验成败的界定标准。持该观点的学者指出:“如果一项实验遵循实验要求,实验结果达到了实验目标,那么假设被证实,本项实验成功。如果一项实验遵循实验要求。
汪基德杜晓利
关键词:教育实验教育科研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主体,其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效果和质量。文章在界定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构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模型,包括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实践、行为习惯四个层面。该模型为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探索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路径提供了依据。
朱书慧汪基德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模型构建
“智能化+5G”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于《2020地平线报告(教学与学习版)》的要点与特色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2020年3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了《2020地平线报告(教学与学习版)》。此报告为地平线系列报告之一,可为世界各国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借鉴。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报告的整体框架,并重点阐释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六大新兴技术与实践。随后,文章对报告的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报告体现了“智能化+5G”的时代背景,并在内容、实践和方法上都有所改进。最后,文章结合报告分析,针对“智能化+5G”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我国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旭汪基德马明月苗晶晶张赛宇
关键词:地平线报告新兴技术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问题探析: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信息道德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基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主干课程教材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较少,编排集中,完整性差,重于"说教"。课程编著者在今后主干课程教材的建设和修订中,应深入理解信息道德教育的内涵,革新信息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与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以达到良好的信息德育教育的效果。
汪基德郝兆杰赵万霞
关键词:信息道德教育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论坛的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论坛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张莉汪基德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被引量:8
2014年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共享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享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校和教师对资源共享的态度被动消极,未能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宏观规划不够系统、资源分配失衡、经费保障欠缺、管理服务不到位、资源建设标准不一等,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缺少系统规划、互联互动、协同配合的数字资源共享机制。为此,课题组立足于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从"建设"与"上传"两个维度将教育数字资源划分为"已建成并已上传"、"已建成未上传"、"正在建设未上传"三种形态,并构建了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由11个要素构成,这些不同要素构成了两类机制,其中分类筛选机制、激励机制、安全监控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标准化共享平台、评价反馈机制和激励表彰机制构成了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内部机制,而系统规划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共享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构成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外部机制。只有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联动配合,才能持续促进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颜荆京汪基德安冉
关键词:基础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资源分类共享机制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