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 作品数:87 被引量:32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微创外科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被引量:49
- 2000年
- 汪磊
-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外科技术
- 消炎痛抑制速尿耳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应用蜗内电位(EP)、听神经动作电位(AP)同步记录技术观察了前列腺素(PGs)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对于速尿耳蜗毒性的影响。速尿加消炎痛组EP(mV)和AP_(N1)相对振幅(%)下降程度均低于单纯速尿组,电位恢复速率则明显大于速尿组。实验提示速尿对耳蜗靶组织血管纹的损伤与PGs介导有关。消炎痛对抗速尿的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了耳蜗内源性PGs的生物合成,因而减轻了速尿对EP及AP_(N1)的抑制效应。
- 孙建军姜伟汪磊
- 关键词:速尿耳毒性蜗内电位消炎痛
- 鼻窥镜下处理单纯蝶窦病变
- 2000年
- 钱进孙建军郭红光李进让汪磊
-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鼻外科手术
- 咽鼓管功能被引量:4
- 1995年
- 咽鼓管功能汪磊咽鼓管为人体中较复杂的结构,位于中耳腔与鼻咽部之间,全长31~38mm,分为骨及软骨两部,骨部周围常有气房,当咽鼓管感染时,炎症可能在气房内长期存在,与乳突尖端残存气房的感染相似,软骨部的管腔为软骨及软组织所围绕。与咽鼓管相关的肌肉为胯...
- 汪磊
- 关键词:咽鼓管组织学
- 豚鼠模拟60m潜水耳气压伤发生条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本实验以豚鼠为实验对象,模拟60m潜水安全减压及快速减压,以ABR及中耳内耳形态学为依据,观察中耳与内耳气压伤的病理变化,研究中耳与内耳气压伤的发生条件.结果:未开放听泡安全及快速减压后出现听阈下降及中耳内耳形态学改变.结论:气压伤的发生与咽鼓管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与减压速度无显著相关,咽鼓管功能良好可有效的避免耳气压伤的发生.
- 刘阳姜伟江平孙建军汪磊
- 关键词:耳气压伤
- 强噪声对豚鼠耳蜗内电位(EP)及耳蜗动作电位(AP)影响的实时分析
- 1992年
- 本文对10只豚鼠,在接受强噪声(125dB LP)前、接受噪声同时及噪声后的耳蜗内电位(EP)及耳蜗动作电位(AP)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强噪声对EP值影响较小,对AP参量影响较大。提示:在强噪声作用下,蜗内电位(EP)参量对噪声性声损伤的作用不敏感;噪声对耳蜗损伤的靶器官并不是在血管纹,而是直接损伤毛细胞和神经末梢。
- 姜伟汪磊裴宏恩
- 关键词:噪声
-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数字滤波及相关函数分析
- 1997年
- 用数字滤波及相关函数处理技术对10名(20耳)学龄前儿童短声诱发的TEOAE信号进行二次处理。结果表明:通过数字滤波及相关处理后的TEOAE信号比原始记录的TEOAE信号波形更加清晰,易于辨认,有效地提高了TEOAE信号的信噪比及识别率。
- 姜伟钱进汪磊裴宏恩
-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数字滤波相关函数
- 近全喉切除粘膜管成形发音功能重建术被引量:7
- 1996年
- 本文报告8例近全喉切除粘膜管成形发音功能重建术的结果。该手术仅保留健侧残余披裂或声门区任何部位(披裂间区、双声带前部、部分声带等)一部分粘膜,其余喉部全部切除。利用保留的一部分粘膜和延续到气管的一条粘膜瓣缝合成一粘膜管而重建发音功能,8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音效果而不呛咳。使一部分较晚期的喉癌患者可免于全喉切除而得到较理想的发音效果。
- 单希征程湘源汪磊
- 关键词:喉肿瘤语言喉切除术发音功能重建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sotoacousticemmission ,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早期耳蜗性听力损害的听力监测的可能性。方法 DPOAE以配对初始音诱发 ,两音强度均为 70dBSPL ,频率比为1∶1 2 ,频率范围 0 5~ 8kHz。测定常规频率 (12 5Hz~ 8kHz)及超高频率 (9~ 2 0kHz)的纯音听阈。比较正常听阈组与不正常听阈组的DPOAE振幅的改变 ,对DPOAE幅值与纯音听阈进行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受试者中 ,近半数耳存在超高频听阈升高。不正常听阈组DPOAE的高频段 (3~ 6kHz)幅值显著低于正常听阈组 (P <0 .0 1)。DPOAE高频段平均幅值与 11 2、12 5、14、16、18kHz的超高频听阈直线相关 (r =0 .6 0 1,P <0 .0 1)。结论 DPOAE的幅值与超高频纯音听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 胡宁姜伟郭宏光汪磊
-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测试听阈超高频
- 对速尿引起总和电位与蜗内电位不同变化的认识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研究SP的生理特性 ,探讨总和电位 (summatingpotential,SP)与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变化的关系。方法 实验使用 8只健康杂色豚鼠 ,经颈静脉注入速尿或速尿 小牛血清白蛋白混合液 ,同步观察SP与EP的改变。SP由 10 5dBpeSPL的交替极性短声诱发 ,面神经管电极记录 ;EP从耳蜗基底回记录。结果 用药前SP以 -SP为主 ,无 +SP或很小 ,用药后随着EP的快速下降 ,-SP振幅迅速变小、消失 ,+SP出现或振幅增大 ;随着EP恢复到一定值 ,+SP消失或变的很小 ,-SP重新出现、振幅逐渐增大 ,60min时EP与 -SP均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 速尿引起SP两种成分 -SP与 +SP产生分离性改变 ,-SP振幅与EP幅值变化一致 ,而 +SP振幅与EP幅值变化相反。
- 胡宁姜伟汪磊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耳蜗微音电位呋塞米